查看原文
其他

引擎·经典丨战争图像中的叙事、艺术与政治

2017-06-01 成立 复旦引擎

导语:时至今日,人类似乎总是无法避免通过战争和武力来解决争端。前不久,叙利亚化武致死双胞胎儿童的照片让全世界扼腕叹息。图像所传达的悲伤恐惧与人性的脆弱是共振的,这使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残暴与窒息。但是,这种效果却是短暂的,当这些图像不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还有多少人能够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



《没有完美结局的童话:战争、宣传与图像》一书(下文简称《童话》)是顾铮教授长期以来关于“战争图像”主题研究的合集,书中收录各种体裁的文章,包括论文,专栏文章,散文,但是都围绕“战争图像”这个主题,并且被整理成三个清晰的部分,它们分别是:“宣传战诸相”;“见证战争”;“反思战争,以图像为途径”,从篇幅大小来看,是呈现一个递减的趋势。

作者认为,“图像”和“宣传”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与变化路径,却常常因为“战争”这个因素而被相互纠缠在一起。二者如何纠缠就是本书想要表达的重点。书中介绍了摄影,绘画,电影,海报等多种宣传媒介,论述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权下,经过怎样的加工,以及如何被用于战争宣传或者反战宣传。

第一部分的“宣传战诸相”,主要聚焦于战争与政治动员中,图像发挥的劝服作用。这里的战争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媒介包括战争电影,征兵海报和反战海报,论述的概念主要是达达主义和摄影蒙太奇,并将两者进行了结合。


拉斯韦尔说:宣传是反对交战敌人的行动中的三大工具之一,这三大工具分别是:军事压力、经济压力、宣传。战争宣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视觉宣传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以视觉表现上直指人心的敏锐性争夺眼球。例如,“一战”中的海报创作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政治宣传的原型。本书的第一部分就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海报设计——阿尔弗雷德·里特于1914年创作的征兵海拔《“英国人,需要你”》(图一)与1917年由美国平面设计师设计的《“我要你加入美国军队”》(图二)。相比前者,后者更广为人知,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形象成为一个战争记号留存于世界历史中,这张海报后来也是最广泛被运用、戏谑的对象之一,也成为后来很多“反战”海报创作的灵感来源。


图一

图二


二战时期,揭露和刻画纳粹的暴行成为海报制作的重要内容,例如苏联的“库克雷尼克赛”小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苏联的艺术绘画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创作的海报拥有鲜明的反法西斯、反希特勒风格。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海报本身,还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对不同风格的视觉艺术进行了分析,例如对苏维埃绘本艺术,他进行了如下阐述:“国际主义色彩强烈的苏维埃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和机械时代的审美观,这也与当时苏联党和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有一致的追求。从造型风格来看,以圆形、椭圆形、几何形、直线等为主要元素,追求一种机械美。而经过精心提炼的形状,包含力量与动感的大胆的画面构成,色块分明、视觉效果夺目的色彩处理,则令绘本充满了活力。色块分明这一特色,既与抓住孩子眼球有关,又与当时简陋的印刷条件有关。”在《莱妮·里芬斯塔尔》一文中,作者用传记式的文学手法描写了希特勒的狂热追随者、他的情妇、著名女演员兼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图三)如何借助希特勒的宠幸拍摄电影对法西斯进行宣传来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图三


第二部分“见证战争”主要讲述战争与摄影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几位著名摄影师呈现这一关系,包括著名摄影师沙飞,舒宗侨,卡帕,塔罗,奥登,衣修伍德。不知是否有意为之,这些人的摄影故事都与中国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或多或少见证了中国战场的历史。说到战地摄影,卡帕可能是这个领域的icon。这个匈牙利人一生参加过五次重要的战役,1947年成立了世界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至今该图片社还在输出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不幸的是,卡帕最终丧命于地雷之下。卡帕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他曾亲口告知大家他对战争深恶痛绝,他是一位真正用摄影去窥探人性,关心人类的摄影师,这也是造就他的卓越与无法超越的关键。(图四)


图四:卡帕拍摄的中国士兵肖像


收录于第三部分“反思战争,以图像为途径”里的三篇文章,则涵盖了作者走访各国期间获取的部分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艺术家与摄影家的作品进行讨论来介绍他们是如何来看待这些历史的。这部分涉及的人物主要均来自日本,那么日本人是如何面对战争以及如何解决战争留下的问题的?“日本孤儿”,“战争新娘’他们的命运是否就在战争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种战争框架之下的牺牲品被世界的眼睛忽略? 


纵观全书,作者秉承他一贯重视一手材料的写作风格,在本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包括图像,日记,人物传记等,这些史料的把握和运用提供了最直观可信的证据和感官体验。除却详细的史料,书中还贯穿着两个核心概念:“达达主义”及“摄影蒙太奇”。


  • 达达主义

战争的残暴和大规模的杀戮使得很多艺术家也受其荼毒,人们开始逐渐反思战争对于人类本身的毁灭性。发端于瑞士苏黎世的达达艺术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被’一战’的人类非理性的巨大破坏所震惊的艺术家们以自己反理性的艺术实践再一次嘲弄与践踏人类的道貌岸然与虚伪的理性”。在一系列达达主义运动中,以柏林达达主义艺术活动最具政治色彩。柏林达达主义始终主张政治革命与艺术革命相结合,因此其一大特色就是喜欢发表各种政治宣言,同时亦擅长制作摄影蒙太奇照片。(图五)


图五:达达主义代表作《波兰骑士》


  • 摄影蒙太奇

“摄影蒙太奇”这一概念在书中被多次提及。蒙太奇这个概念原为建筑学术语,意思是构成,装配,后来逐渐延伸到视觉艺术等领域,摄影蒙太奇是汲取了蒙太奇人为的拼贴剪辑的艺术手法。提及摄影蒙太奇便不得不提到哈特菲尔德。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 Heartfield,1891—1968),德国摄影家,是摄影蒙太奇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二战中,他把照片加以拼贴剪辑,创作出用于反纳粹的杂志插图。(图六)“面对纳粹政治高压之下现代主义艺术已无容身之地的严峻形势,已经于1918年加入德国共产党的哈特菲尔德奋起反抗,而他的武器则是摄影蒙太奇。”哈特菲尔德解构了摄影真实性的一般意义,经过他的剪接拼贴,重构成一种艺术的形式,成为一种“隐藏着真实”的新的文本,引发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觉醒,提防法西斯主义,最终通过摄影蒙太奇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关于摄影蒙太奇与达达艺术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将社会政治参与与艺术创作这两者合二为一的柏林达达的目标,终于在哈特菲尔德的摄影蒙太奇中得以实现。”


图六:Adolf the Superman Swallows Gold and Spouts Junk, before 28 August 1932


书中提到的另一种形式的摄影蒙太奇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现代主义摄影。当日本开始逐渐走向战争以后,一些艺术家为了符合国家宣传维护国家利益开始运用摄影蒙太奇的手法制作出一些照片来进行“国策宣传”。


综上,我们可以梳理出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摄影蒙太奇的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柏林达达主义式的反抗式的政治艺术结合形式,另一条是日本现代主义式的迎合式的政治艺术结合形式,它们都在战争时期的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

总体来看,《没有完美结局的童话:战争、宣传与图像》是一部艺术与政治相勾连,现实与历史相勾连的著作。它开辟了一个窥察历史的视角——通过图像反思战争,不仅能使读者了解到战争与图像宣传之间暧昧的关系,也可以从一些珍贵的图像史料中感受时空交错的人类战争历史,了解历史、了解战争甚至叩问人性。




参考文献:

[1]顾铮 《没有完美结局的童话:战争、宣传与图像》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2]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美)拉斯维尔 著 张洁,田青译,展江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引擎出品,必属原创

欢迎关注,自由分享


【我想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网站链接:j-engine.fudan.edu.cn;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授权。
【我要投稿】请将您的原创稿件投递至邮箱j_engine@fudan.edu.cn,小编将与您取得联系。
【我愿加入】请在后台留言:姓名+学校+邮箱+手机号,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