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的秃头困扰:年轻人,你的发际线还好吗?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南周知道”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当代青年最焦虑的问题是啥?有人可能会回答熬夜猝死,但这届网友集体反馈,脱发才是!
第一批90后开始出现脱发困扰,回顾那段杀马特的时光,不由感慨,原来自己也曾是个发量茂盛的小伙子 or 小仙女。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你的发际线还好吗?
根据一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脱发人群已经超2.5亿,这个数字意味着每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脱发,已经超过了2.4亿单身人口的数量。
不仅脱发人群变多了,脱发的年轻人也变多了。曾经脱发与肥肚腩、油腻,一起构成了油腻中年的词汇形容圈。而今,在90后集体“奔三”的道路上,脱发比脱贫、脱单总是来得更早一些。“英年早秃”“未老先秃”就这样与我们不期而遇。就连霸王的代言人也已经悄悄从老大哥成龙换成了更为年轻人了解的毛不易。
调查显示,在脱发烦恼方面,“70后”占5.93%,“80后”占43.13%,“90后”却占50.94%,可谓是撑起了脱发问题的“半壁江山”。脱发不再是中老年的标配,人们对年纪轻轻,咋就秃了开始习以为常。谁能想到2019年的双十一,假发成交数居然冲上热搜,全国最“秃”飞猛进的城市集中在北上广深,而买假发最多的当属90后。
恐怕等不到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在炉火边打盹,回忆青春,因为大概那时候的你不再是满头白发而是锃光瓦亮。为了防止这一悲剧的提前登场,年轻人开始自救。
一个当代脱发青年的自我修养就是为了防脱,啥都可以可以进行尝试。生姜、防脱洗发水、进口生发液、发际线粉、植发、假发,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人家双十一都在屯日用品、化妆品,脱发青年都在抢霸王。
浴室里、化妆台下,枕头上,梳子缝间,掉发成堆,时常怀疑自己会不会一觉醒来就秃了。每日照镜子,一抓一大把的掉发,对着不断后移的发际线,笑容渐渐消失。对于已经迈入传说中的初老步伐的90后,这个画面简直不能再真实了。
之前有一则新闻,看过之后,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但又顿感扎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为一件事,“秃”如其来地登上微博热搜,仔细一看更是“发”人深省:该院拟招募30名育发志愿者,要求年龄在18到60岁之间、有脱发困扰的人。消息一经发布,报名人数一天内就超过了两万。
“赤果果”的现实显示了脱发青年的求生欲有多强。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头发保卫战里,心酸的90后只能靠着自嘲来解压。作为一个熬夜修仙党和一名合格的社畜,谁还没有个“发际线危机”和“脱发焦虑”咋滴?
脱发年龄的下沉与丧和焦虑一起,轰击着90后脆弱的心房。
麦克卢汉有一个著名的“媒介即隐喻”的论断,旨在表明媒体以一种隐蔽而强大的力量来“描述现实”,其特定的形式总是偏爱特定的内容,每一种媒介都会给人类带来一种符合其自身隐喻的标准,最终塑造整个集体的文化记忆。
正所谓一切潜在焦虑,一旦在社交网络上宣泄发酵,最终大多数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最表象地肥胖和脱发。在如今的互联网媒介语境下,年轻人已经熟练地get到一系列生存调适,脱发都是一种社交方式。面对各种“熬夜”、“脱发”、“养生”的社交话题,年轻人尬出了无数个相关表情包。
“秃头三连”、、“工作使我秃头”、“别人脱单,我脱发”、“学习搞起来很轻松的,就是头冷”、“笑容和头发一起消失”“天生我秃必有用,青丝散尽还复来”这些调侃的俏皮话成为舆论场上的万能套路,显示着这届网友的优秀。
你可能不是真的脱发,但互联网总有一万种方法告诉你,你该参与这场脱发与发际线话题的狂欢。为了合群,为了不错过热点,被动或者主动,卷入这场脱发的黑话游戏。大家都是演员,谁能对此视而不见?所以别太真情实感,正经一点,脱发只是我们的人设!
为了更好的个人形象,为了从头发开始维护漂亮的皮囊,坚决不能让脱发拉低颜值,倔强的90后在拯救脱发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这也催生了一个从防脱到植发再到假发的巨大市场,潜在的商业机会就此浮现。而防脱品牌、植发商家则是不遗余力地渲染着形式的紧迫,千亿的大生意已经开始布局。
一方面是焦虑营销,另一方面是跟风社交。脱发形势“一发不可收拾”,即便你现在是一头茂密丛林,在这种群体感染与社交氛围之下,也难保会有哪天我会不会也步入秃头后尘的恐慌。
脱发从一种疾病转变为一个话题,共鸣是关键。其流行也与中年危机的到来同步接轨。脱发的隐喻着年龄的增长、压力的加剧,它更像是一张社交媒体的通行票,从个人案例、真实视角出发的表达,基于群体之间强烈的认同感,构建了类似的主体身份,确认过眼神,大家都是脱发的人。符号、黑话、梗和表情包通通不在话下,由此塑造了一整个脱发群体的社交体系。
而具体到群体之上,明星的发际线总是被大众关注,他们对头发的在乎程度不输普通人。肖战因长期拍古装剧发际线持续向后发展,愤怒到不行;陈伟霆宁愿单身也不想秃头;许凯已经打算去植发了;而杨幂、程潇的发际线也是屡上热搜。
除了明星,程序员的社交定理则是一切技术上的话题总会指向脱发而结束。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则笑话:“某资深程序员参加面试因穿着被认为是新手,拿下帽子后,露出了亮闪闪的脑门,随后被当场录取”,作为“绝顶聪明”的一类人,对程序员脱发的调侃是有现实依据的。京东大数据显示,618期间程序员购买防脱发产品的比例达全站用户的1.48倍。果然应了那句箴言:世界上越努力越少的东西,大概就是头发了。
不得不感慨,这生活,真的是叫人头秃。再问一句,朋友,你的发际线还好吗?
相关文章推荐
职场人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充电攻略。如何让即将萎靡的自己立刻斗志昂扬?每到下午时分,当太阳降到刚刚好的慵懒,在“摸鱼”和工作的挣扎缝隙中,咖啡成了点缀。
点击蓝字标题,即可阅读《“996,ICU”青年,全靠咖啡续命,一杯不行,那就来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