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禁入区”愈发普遍,不生孩子的韩国人得了厌童症?

野话人间 南周知道 2023-07-24


今日话题 

字数:2000阅读时间:4min

韩国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高达73%的民众都表示设立儿童禁入区是可以接受的;只有18%表示明确反对。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韩国为什么流行“儿童禁入区”。







(IC photo  / 图)



近日,在韩国首尔的一间咖啡馆外面张贴着一张标签,注明了四个禁止:禁止宠物、禁止吸烟、禁止外带食物,还有一个则是:禁止儿童——是的,儿童成为了不受咖啡馆欢迎的人。


近年来,韩国越来越多商铺设立儿童禁入区,以确保成年人有个不受干扰的环境。而“儿童禁入区”从十多年前的刚出现,到如今已逐渐变成了一种流行。



儿童禁入区背后的心理图谱



首先,这里有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韩国为什么越来越多儿童禁入区?这显然与成年人不太愿意在某些场合和儿童待在一起有关。


其实,韩国人对熊孩子淘气的厌恶,并非自今日始。早在2012年时,发生了一件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烫伤事件。事发于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书店的餐厅用餐,其间孩子撞到了一位女子手中的热汤,导致女子手部和孩子的脸均被烫伤。


起初,人们认为是大人故意将热汤倒在孩子脸上,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后来,通过监控才发现,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在餐厅四处乱窜,先撞上了角落的一名女子,又转头撞上端有热汤的这名女子,女子躲避不及,汤洒出来,才将两人都烫伤了。


这件事很大程度刺激了大众的心理。随后,“儿童禁入区”便逐渐开始变多了起来。到2014年,设立儿童禁入区在韩国已成为常见现象,光济州岛就有80多个此类区域。


对此,很多年轻人是呈支持态度的。据2021年首尔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高达73%的民众都表示设立儿童禁入区是可以接受;只有18%表示明确反对。很多支持者认为:监护人如果监管不力,“熊孩子”可能对公共场所里的设施和他人带来麻烦或伤害,企业主有权维护自己的经营环境。


可见,支持者们有一套自己的心理图谱。关于动机与行为,马斯洛曾提到:在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时,一是需求,二是刺激,这是使人产生行为的内在力量。


显然,孩子在成长期的不受约束、肆意妄为、尖叫吵闹等表现,与进入书店、餐厅、咖啡馆等场地寻求安静的成年人的需求形成了冲突,这就让不少人无形中增加了对熊孩子的厌恶。






(IC photo  / 图)



成年人不生小孩是因为厌童?



这种成年人的厌童情绪,不仅在公共场所展现,也体现在韩国极低的生育率上。


据韩国统计厅2022年发布的统计显示,韩国2022年的总和生育率为0.78,创下197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值。


低生育率的由来,一方面自然与年轻人生活成本高,生活、工作压力大有关。


数据显示,韩国首尔的平均房价为4.46亿韩元相当于人民币250万元左右,这个房价是韩国人平均年收入的11.7倍。并且,生养孩子的费用巨大,韩国一个孩子从出生再到大学毕业,至少要花2.62亿韩元,相当于150万人民币。


另一方面,挣钱不易、工作机会难得,年轻人在工作上也特别卷,熬夜加班等是常态,这也造成了人们在时间、精力的分配很难平衡,一旦要投身工作,就很难兼顾家庭和孩子。


这种工作上的劳累辛苦,也进一步激发了成年人想要休息、独处、安静的需求,也容易对吵闹、顽皮的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现实中,年轻人很多时候生活在一种家庭、生养孩子、事业难以平衡的生活状态中。经济压力、工作压力、时间精力不够等的多重叠加,让很多人在面对现状时,“生养小孩”变成一个较难完成的目标,在种种利弊的权衡下,选择不生小孩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社会需要更接纳和包容



然而,你可以想象,没有孩子也就是越来越少年轻人的社会,将是怎样的前景?一个只有夕阳没有朝阳的社会自然是无法发展的。当前,面对低生育率、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中所浮现的诸多问题,韩国政府也在积极地推动生育发展。


生育方面,政府推出了育儿补贴,将1岁以内婴儿家庭补助标准从每月70万韩元提高到100万韩元,12个月到24个月的幼儿也会获得一定金额的津贴。


政府还将加大力度监督企业是否执行育儿假,政策惠及人群从8岁孩子的父母扩大到12岁,以帮助缓解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和给予更充足的抚育时间。


除此之外,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多方位的理解、接纳、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促进成人和儿童的关系缓解,提升生育率的重要方式。


根据医学上的划分,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有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等阶段。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即4-12岁的发展期,会有情绪冲动、好动嬉戏等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


作为成人,不要仅仅认为这些行为扰乱了自己,而是学会换位思考,想想自己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开始长大的,或许就能对儿童更有同理心,能与之更好地沟通对话。


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在一个老人变得更多的社会,成人不仅要能适应于儿童的相处,也要能够去包容一些行动变得迟缓、听力视觉变得更差的老人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并学会与之相处、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减少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从而让公共场所变得更为和谐。


毕竟,堵不如疏,光是靠“禁止”,虽然能解决一部分的清净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未来,如果走向人口危机,人类社会还是需要回归生育,一个没有老人和儿童的社会是不可能的。


每个人也终将老去,人们总要在时空中与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遇见,学会与之相处,这也是对自己的一门功课。



相关文章推荐



小天才如今在市场上占据优势的地位,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居安思危的小天才申请了“老天才”商标,有可能将电话手表的生意蔓延到老年人身上,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颇为可观。


↓点击阅读↓

《被电话手表收割的一生:小时候用“小天才”,老了用“老天才”?》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