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初阳:阿啃小传
按:
我有本小书《但得爱书人似我》,就要出版了,下个月就可以拿到新书。感谢朱永通兄玉成。
今天发的是郭初阳给我写的序的原文。恩,收在书中有所删节。重要的是,作为损友,一如既往极尽嘲讽之能事。我们原谅他吧。
这个文的节选版曾发在主流刊物《语文学习》上,想必这个刊物我们都没听说过。这次我就拿来当序了。
今天的微信封面是杭师院分部老照片,从我同学毛伟军兄微信里扒来的。感谢阿毛。
阿啃小传——兼论《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文/郭初阳
一.起头
“请问,我亲爱的,你该没忘了上钟吧?”正在紧要关头,女方这样问道。
翻开《项狄传》的第一章,每一个读者都乐开了怀,还有哪一本传记,写一个人,从他的受精卵开始写起的?
即便是一篇小传,我也很想从传主的受精卵开始写起,呈现出生命的完整性,遗憾我认识阿啃的时候,他已经读大学了,对他最初的印象,是在1992年秋天的迎新晚会上,他作为班级代表走进一圈人群的中心,把着话筒用力地介绍自己:“我来自诸暨,诸暨出产香榧,还有西施;诸暨人都很热情,欢迎大家去诸暨,你会受到像原始人一样的接待!”
隔了这么多年,复述原话也许并非字字精准,大意如此而已,我当时的困惑保持了很久:什么叫像原始人一样的接待?直到我去了那里,见识了伯母亲手做的西施豆腐、阿啃的兄长手上那个倾之不竭的小酒壶之后,方才明白,诸暨人的待客之道,是让你醉成一个原始人。
如果读者觉得本传从一起头就插科打诨,丧失了几分正传的严肃,那么不得不归咎于当年米酒醉意的残留,以及劳伦斯·斯特恩带来的坏影响。
二.童年与故乡
阿啃生于1973年,长在浦阳江上游的诸暨草塔,之前问及草塔的典故,他粗粗地解释了几句:喏,当地有个塔,废弃之后,被农民用来堆稻草了……中文系毕业的人,讲话有时候半真半假,我也不敢全信,自己留心去查些资料,发现了不同的答案:
草塔,本作草(dā),因为诸暨话里,塔、同音,而此地又称莼塘,《国朝三修诸暨县志》记载:“五泄溪……又东流经草塔后新屋,村在溪南,南有塘方广数亩,塘旧产莼,故名莼塘。”据《莼塘赵氏宗谱》载:“五泄之水东流三十里曰莼塘,地不下五千余亩,始祖宋宗室袭封临安郡王师恪公,于嘉定间肇族于斯,烟居千余户,村前有地,俗呼草塌……”,莼塘之雅号与草𡍲的俗呼,原来是一地两名。
当地人多姓赵,阿啃家姓蔡,想是后来移入的。他的童年里,“最深的记忆是一艘塑料军舰,长不过一掌,我在供销社的柜台看到,便央求母亲为我买。央求多日,母亲终于答应,我拿着钱去的时候,已经售完。那种失望,天昏地暗的感觉,现在还在眼前。”
还有一件事,是他亲口对我说的:小时候看到电影里面有记者,看完后跟母亲讲,以后长大了要做记者,母亲问为什么,答曰“记者记者,经常有得食既啊”——诸暨话里,保留了“既”字中“吃”的本义。
如此贪玩贪吃的一个孩童,后来竟成了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之教师,三岁看到老的古语,看来不足为训也。
三.名之由来
《谁曾经这般磨灭》中,我曾解释过阿啃一名的含义,现增补其原始出处,一九九三年七月,我们决定去敦煌,起先想去的有一群,临走只剩三人行:阿啃和我,还有Green,比我们高两届,三年级的一个女生。三十五元一双蓝色平底球鞋,一百三十五元买了三张火车票,学生半价,硬座,杭州到柳园三千公里。
Green与郁达夫是同乡,喜爱阅读,她带了一本《中国先锋小说》之类的书,里面应该有何立伟《白色鸟》,用挂历纸作书封。车到某个小站,铁轨旁有村民卖水果,接递之间一不小心,那本书就啪地掉了下去,村民顺手捡起,还给Green,车开以后,她轻轻拍胸口,格外庆幸的样子,后来才知道,她的路费就是藏在白色书封里的。
看了莫高窟,决定继续西行,去新疆。火车经过青海湖畔,有当地的小鱼干,摊晒得平平的,我们买了几条,嚼着嚼着,我只顾自己吃得专心,未及留意友人的食相,忽闻Green笑道:你老是啃啊啃的,要不我们就叫你阿啃好吧?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在一九九三年七月下旬的火车上,但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喜爱年鉴学派的朋友们都知道,私人回忆不可尽信,每每有沦为记忆窃贼的风险,或许他当时在啃别的东西而不是鱼干,或许他根本没有啃什么而只是粲然一笑露出了门牙?都有可能吧。
同学四年,知道阿啃与我一样,对于食物并不讲究,凡餐饮都觉得可口,既然如此,不难推断其厨艺定然不精。范美忠至少还拿得出一个鸭(香辣啤酒鸭还是魔芋烧鸭?),瞧瞧阿啃擅长做什么呢——麦糊烧——《孩子,你慢慢来》一文中写得很具体,颇多苦涩的摊烤,亦有模糊的甜蜜。
话既然说到这里,忍不住要扯开去一下,请朋友们原谅——舌尖上的中国啊,许多人活在口腔文化里,不知道“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著益处”(来13:9)
四.教书匠
那在教书上专心的,对人总有些益处吧。教书匠一词,充分说明教书是一门手艺,跟打铁、做鞋、编程、开网店一样,需要知识与技术的积累。通达人隐藏知识,了解不足为外人道焉的秘诀,在这本书里,阿啃写得一顺手,就泄露了三条。我猜测,刘支书助理会很喜欢第二条,黄色潜水艇则认同第三条,确是经验之谈,为避免离传记之题太远,恕不逐条征引,这里只谈第一条:
“首先教师需要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肉体变得强壮。这不是开玩笑,是我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办法。因为强壮的身体会使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去对付每一桩棘手的事情,之后还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你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最后教了三十年书,抱怨了三十年。更重要的是,长寿能看到更多的历史。曼德拉活到92岁了,他坐穿了牢底,战胜了监狱,亲眼看到了世界杯在南非的开幕,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及身已见太平来’,这是张元济自挽联中的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学习一下,争取看到自由教育的真正的到来……”
这让人想起王怡《廖亦武的肉体意义》里的一段:“但在我们这里,自由的写作首先是一种肉体的写作。因为自由意味着一种消耗。你有多少思想可以表达,看你有多少生命力可以消耗。肉体不能支撑的部分,无法成为有效的思想。”[1]
稍有不同的是,阿啃不仅建议教师们活得足够壮,还强调要活得足够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用生命绿色的触须,见证那堵红色防火墙被穿透而土崩瓦解的时刻,这不正是一朵小花的信念吗:它们相信/最后,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与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
五.得意的事
同为教书匠,倘若有人问:教书这么多年,你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检视过去,答案是三个字:看电影。当年所教的那个年级里的每一位高中生,都看了《寻找林昭的灵魂》,其中有四位学生的纪念文章,收录在《林昭之死》一书中。
同一个问题,阿啃的答案,也是三个字:画地图——
“他们并不知道绍兴最好的书店在哪里,除了卖教辅的书店。2002年左右的时候,网上书店也还不是很方便。我找到美编小周同学,叫他先画了一张绍兴市的草图,兼有水墨画与抽象派风格,略略有些大意,几条主要的道路都出现了,然后我在这张地图上注明每一家我认为值得去的书店……编辑把报纸的两个版拼起来,把这个地图印在上面,就成了绍兴书店地图了。说来惭愧,教书逾十年,这竟然仍旧是我做过的最得意的一件事。”
把时间再往前推,在成为教书匠之前,你最得意的事是什么?“黑暗时代,读书写字”的博客配图,一直是崔健的头像,可见一颗跳动着的摇滚之心——那个周末,阿啃忽然不见了,三〇二寝室的床都是空着的,室友们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以往即便是看通宵电影,也都是呼朋唤友一起去的呀,他的失踪引起了空室的惊讶。正担心时,星期一早上,他又安坐在教室里了,连第一节课都没迟到。下课后,大家问他去哪里了,他笑而不答,追问得紧,才说家中有急事,当夜回去了,不想耽误上课,一早又坐火车赶回来了。等到众人散去后,他轻声告诉我:“昨晚赶回诸暨去唱歌了,我哥有两张票,唱了一晚上的Beyond……”杭州到诸暨相距九十公里,现在坐高铁不过一节课的时间,而当年要坐火车往返还是颇费周折的,专门赶回去唱一宿卡拉OK?见着我一脸不解的呆状,他笑了起来,带着一点害羞,一点得意。高歌尽兴的光辉岁月中,唱哑他喉咙的那么多歌曲里,一定有这首《长城》:
遥远的东方
辽阔的边疆
还有远古的破墙
……
迷信的村庄
神秘的中央
还有昨天的战场
皇帝的新衣
热血的樱枪
谁都甘心流连塞上
围着老去的国度
围着事实的真相
围着浩瀚的岁月
围着欲望与理想
叫嚷……
六.自相似
曼德博集合被称作上帝的指纹,呈现的是物体自相似的分形原理。我们的生命状态,就像一个不断迭代的方程式,一种基于递归的反馈系统,一局规则简单而有无限腾挪可能的棋。对友人的爱,当以仔细读他的书来体现吧,翻阅着《寻找有意义的教育》,我不断想起歌德诗中的二裂叶银杏,那含有神秘意义的东方叶子,是由它自己自行分离?还是两者选配在一起,而被人们看成一体?也许,敌人是邻居的分形,邻居是自我的分形,自我呢——也随着岁月的展开而不断地自己模仿自己。
2011年5月,阿啃写了一句,“我不知道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算是一个勉强及格的父亲”(《用一生学习做父亲》),到了2011年11月,他又写下了几乎完全相似的句子,“我不知道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祈望天下父母永远懂得孩子的心灵》),行行重行行,这大概就是自相似的密集体现吧。
同时,儿子是父亲的分形,“菜虫喜欢去老家诸暨,虽然现在草塔镇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化的镇子,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绝,菜虫还是喜欢去。至少那里有田野、河流、小溪。过年时我成天带菜虫在田野里转悠,看到荸荠田,就拿棍子跟菜虫一起掘荸荠,末了,掏出打火机,点燃早经枯萎干燥的荸荠茎秆,风助火势,整口田烧起来,发出哔哔啵啵的声音,蔚为壮观。菜虫第一次看到可以这样烧火,惊讶且狂喜。”(《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人生》)这对游荡于田间,掘荸荠、放野火的父与子,一大一小,何其相似乃尔。不信,再看一段,“本来,他任人摆布;现在,他会拉住我们的一根手指,带我们去他想去的地方,而且非去不可;即便我们不去,他也会自己去,那些引起他天真的好奇的,他一定要看个究竟。”(《未来的主人翁》)我把这一段话视作解开本书的一把钥匙,这里的“他”其实就是阿啃的自画像,执意导夫先路,牵引着我们这群读者,一路向前。
不仅如此,在书中还可以发现,学生是教师的分形。阿啃留意那位特别优异的学生,“她似乎一直就浸没在这样的情绪之中,但我不敢否认,这是不是由于她的语文教师阴郁沉闷的缘故。以致于有一次,我读了她的随笔,很为她的精神状态担忧”;而那位学生以这样的回馈作为序言:“他在课上释放出来的那种智性的愉悦,让年少的孩子们充满惊喜。但是他自己,对生活缺少一种欣悦的情怀,精神生活也不是那么稳定。我一度很担心他的精神状态……”不知别的读者是否在本书中发现了类似细致的精神回路,相信如此这般的往复震荡,会形成别样的场域,为彼此都打开局面,正如陶渊明起初落笔“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后来又写下“停云霭霭,时雨濛濛”,重复中有微妙的新意产生了。
七.很近的基督徒
仿佛没药常具芳香安抚的功效,有些品质是生而有之的,阿啃身上带着一种令人宽慰的特性,仿佛有一个磁场,总是随他而来,身边的朋友们就会放松下来,卸下一切的心防与武装,乃陈好言,乃著新诗。
唐德刚论胡适说:“这种磁性人格在古往今来的许多的大英雄、大豪杰,乃至诸子百家和宗教领袖,以及草莽英雄的性格之中都普遍存在。但是这种人与人间的吸引力却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禀赋,是一种‘上帝的礼物’(gift from God)。”[2]
被人问及信仰时,阿啃承认内心深处的两个东西:“一是敬畏;一是我深深感到,我有不断趋向完美的强烈渴望。”他继续省察自己的内心,接着写道:“我有一种认识神的迫切冲动……”本书的后记名为《不想被世界改变的人》。
敬畏神、渴望趋向完美(只有神是完美的)、反对整个世界,关于这三点,我愿意从《圣经》中找出对应的金句如下: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 9:10》
(大卫在犹大旷野的时候,作了这诗。)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诗篇 63:1》
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 15:19》
阿啃作慕道友久矣!在大学读的第一本小说就是基督徒作家北村《施洗的河》;床头贴着“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整整四年;三联书店“历代基督教学术文库”、上海三联“基督教学术研究文库”、贵州人民“基督教文化评论”系列的书,出一本买一本;和合本圣经常置案头……借用傅国涌先生的话来说:“阿啃的心,离基督很近很近。”
我们都不属这个世界,但神赐我们勇敢的心,在这世上为祂作美好的见证。当年以利沙对以利亚说:“愿感动你的灵加倍地感动我。”现在我同样祈求神,以这个祷告作为本文的结尾:“慈爱公义的天父,谢谢你赐给我们生命、患难和友谊,求你怜悯医治这地,求你将感动我的圣灵,加倍地感动我的弟兄阿啃,让他按着你所定的时日,归入你的名下,得享主内真的平安。以上简短的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蔡朝阳 著,宁波出版社,2012年5月
[1]《中国冤案录(第一卷)》P1,自印本
[2]《胡适杂忆》P154-155,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附了打赏二维码,你看着办,反正打了赏我也不会分给锅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