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身上,克服时代的育儿焦虑

2018-03-06 阿啃1919 噪音 噪音

在自我身上,克服时代的育儿焦虑

——在青稞营的语音分享稿


文/蔡朝阳

 

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些关于小学教育的问题,能够在一起展开这个讨论,那就说明,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是说,讨论问题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我们对教育、对一个人的小学阶段,等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先来界定一下小学这个概念。

 

在我看来,小学是一个空间,是一个场域。就是说,孩子们到小学来做什么,是来成长的,是来生活的,是来练习他的社会成熟的。小学里有很多同龄人,他们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目前,只有在小学中,才有这么多的同龄人,建构了这个亚社会,这个亚社会的特质,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需要打破一个观念,就是将小学等同于应试教育的初步阶段。我说了一句话,就是说,学校不重要,唯一的童年才重要。意思就是说,我们需要将评价的眼光,放宽一点,放长远一点;将评价的标尺,变得多元化一点,不仅仅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


 

再来界定一下教育。

 

教育是什么?历代教育家,以及哲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描述。我们很难在这里下一个面面俱到的定义。我愿意这样来描述:教育是唤起人的自我认识,让一个人觉醒,让他去追索自己的命运,发现自我的使命,从而有力量去追求更好更自由的生活。所以我曾有一个演讲,叫做《以自由看待教育》。只有通向自由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让人踏入生活之河而面无惧色。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才对教育的本质的逼近,才会拥有不那么短视的眼光。在当下,因为教育评价体系的裹挟,很多家长只看到应试。我以为,应试也许不可避免,但却不是教育的全部。所以呢,我们切切不要把小学教育等同于考试分数,那么就是极大地误解了教育的本义。


 

再来界定一下童年。

 

童年是一段漫长的准备期。但更重要的是,童年有其自身的特质。就像有人说的,三岁也是完整的三岁,而不是六岁的一半。因为其自身的特质,我们就认识到,儿童认知的特点,跟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以童年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孩子的成长,至少,不再以成年人的自以为是,去评价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此外,童年漫长,在这个准备期准备越是充分,孩子们的潜力就越大。想反,不恰当的、过早的智力开发,我倒以为是一种挫伤。所以万物各有其时,每个孩子的潜质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觉醒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认识到童年的奥秘,就可能获得对孩子的无知和懵懂足够的宽容,从而淡定地静待花开。

 

此外,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对未来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展望。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教育孩子,是为了他在20年,乃至30年之后,在未来的时代里,有一席之地。那么,未来是怎么样的呢?未来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虽然有未来学,在告诉我们未来可能的样子,也有《未来简史》等书,做出了基于科学的展望。但说实话,我们到目前为止,对未来的模样,还是不清晰的。就像30年前的我们,根本想不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实那样。那么,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势必需要有一种敬畏:对未来的敬畏,对未知的敬畏。


但这也不是说,我们的教育在面向未来时,完全都是瞎子摸象。至少,一个始终拥有好奇心,始终保持学习能力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也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此外,不管任何时代,创造力都是第一要素,不管是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创造力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基于此,我们要做面向未来的教育,便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向未来,让我们的孩子展开飞翔的翅膀,这是我们教育的期许。


 

我们的策略:见招拆招

 

我把小学六年,比喻为一种游戏,升级打怪。孩子在升级打怪,家长也在升级打怪。我们会遇到一关 40 36647 40 14987 0 0 4444 0 0:00:08 0:00:03 0:00:05 4444一关,然后不断地闯关,不断地成长,最后,孩子成长为一个身体、智力发育良好,学习习惯良好,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孩子;家长也自我成长了,成为一个平和包容,懂孩子的家长。

 

这才是小学生涯的奥秘。

 

这是一条日出的地平线,我们看见这个孩子,已经如朝阳一般升腾。他一定会喷薄而出,实践他个人的使命。

 

基于此,我们在小学6年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择其要者来说一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私见,可能跟诸位家长的看法并不完全吻合,但是也请家长们宽容、谅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至少,可以作为参考。


 

1.择校

 

找一个最适合你家娃的学校。最适合的意思,不一定是说这个学校非得是本地名校,别人挤破头想进的那种。也不一定要进牛蛙班,进个牛屎班也无妨。小学最重要的事情是玩,以及学习如何社交,如何与同龄人相处,以及长身体。小学时候的学霸,以刷题为乐那种,我觉得是不正常的小孩。并且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日后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领袖型人物,基本上都是喜欢上山偷桃,爬树掏鸟蛋那种学渣。当然,现在城市化了,这种机会很少,但我就是这个意思,小学时候考试分数高,什么也不代表。所以,800万的学区房,其实没必要装这个有钱人的逼。


 

2.做作业这件事

 

首先需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写作业。主要原因是作业布置得太差劲了,一点都激发不起孩子的热情。你要是布置一个玩《王者荣耀》一小时这一类的作业,或者在《我的世界》里建立一个什么建筑的作业,我打赌孩子们都会屁颠颠地去完成。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经被广泛注意的一种学习方法,叫做游戏化学习。所以,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喜欢玩游戏,因为孩子们在这个网络世界里得到了你们成人世界所给不了的温暖、快乐、安慰和成就感!而你们傻乎乎的成年人还说这是网瘾,而邪恶的杨叫兽说需要电击。我想先电击一下杨叫兽本人。

 

其次,保障孩子玩的时间。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贪玩,不喜欢写作业。我靠,这个问题你得问你自己啊,为什么你喜欢长假8天,可是109号要上班了,你就如丧考妣啊。玩是天性,写作业是苦役啊。你就不能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但是又有问题啊,我是让我们家孩子玩啊,可是他玩不够怎么办啊?这里就是问题的关键呀,你得让孩子自己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呀。怎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呢?你不要一个指令又一个指令的下去就好了,把你的控制欲消除掉就好了啊。

 

再次,让孩子自己承担没有写完作业的后果。你把一整段时间交给孩子自己,让他自己主动安排,如果安排不妥当,他没完成作业,那么没完成作业的后果由他自己承担。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他承担,这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吗。多重复几次,哪怕多失败几次,他就自己学会了呗。这一点,归根到底是时间管理、目标管理,与自我管理的问题。

 

再次,陪伴最为重要。但先搞清楚陪伴孩子的意思。请注意,你是陪伴孩子写作业,而不是监督。监督的话,你就是拿摩温,你娃就是包身工。而陪伴的话,你娃才是你亲生的。陪伴的意思就是,写作业挺难的,也挺累的,但是粑粑麻麻愿意跟你一起共度,一起分担。这样,孩子感到的是温情,而监督的话,孩子感受到的胁迫。

 

最后,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家娃最喜欢的,倾注的热情最多的,最乐此不疲的事情究竟是哪一件。因为这件事,给你们家娃的多巴胺奖励才是最多的。关键是,这种自己倾注热情的学习方式,它是会迁移的。终身学习最核心的奥秘在这里,一旦他感受到创造性活动带给他的快乐,一辈子造次必于是。最近我看了韩剧《请回答1988》,在我这样的教育者看来,一切的电影电视都是教育片,在锤子眼里,一切都是钉子啊。这个剧中,高考考了7次的落榜生金正峰就是这么一个最终找到自己价值所系的事业,就是做料理,为此他放弃了高大上的司法考试。所以,不管作业有多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路途艰辛,你一定要保障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权利。这件事是唤起孩子原力觉醒的关键,也可能是您家娃将来最有成就的事业。


 

3.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关于菜虫,我们对于他的观念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就是说,从他是个婴儿,到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孩子,我们一直想让他成为一个自有主见的人。从他能够跟我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开始,我们就会跟他一起规划这一天我们怎么玩。比如,周末的这一天,分别去玩些什么,我们怎么度过?从他还是一个小朋友的时候开始,我们就跟他一起商量,一起规划。一旦规划好了,我们就按照这个时间表去完成。就是说,会特别尊重这个孩子的主观意见,让他知道,他说的话,他的要求,是有效果的,爸爸妈妈会跟他一起去做。因为我们父母是言出必践的,这就会有一个较好的效果,就是,他答应我们的事情,也会尽量去完成,他也会成为一个言出必践的孩子。所以,菜虫在答应爸爸妈妈的一些要求之前,都是很慎重的,他轻易不答应,而是会考虑爸爸妈妈的要求是否艰难,如果艰难,他会选择不答应。我们也没辙。

 

后来就读一年级了,整个一年级我做的最棒的两件事情,一件是每天陪他做回家作业,陪一个小时。请记住是陪他,而不是监督他、指责他。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整个世界的秩序都被重建了,跟幼儿园时期完全不一样。在学校里,那些规章制度需要他单独去面对,回家呢,则可以由我们父母陪伴他、协助他。比如做回家作业,这是一件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困难的事情,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难关。比如,要写字,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写字真的很难。这是由生理发育的程度决定的。这时,你在他的身边,你的作用就是陪他度过这个难关,属于共同度过,并且帮助他。而不是一味地监督、指责他。这一点特别重要,一定要分清其中区别。当然,我们父母也是凡夫俗子,也有情绪,难免失控。我必须承认,我也失控过。这个时候,自己觉得情绪要开始失控,就赶紧换人。当我们温和陪伴的时候,孩子始终会是安心的,也不会对做作业这件艰难的事情产生太过强烈的对立情绪。

 

第二件事呢,我们在一年级时,读了一套韩国人的书,韩国人的书经常很具有实操性。而且韩国的小朋友遭遇到的应试压力跟我们中国人差不多,所以菜虫很喜欢读,因为讲的就像是自己的事情。这套书中的一本叫做《学习也可以很快乐》,里面有一个“冰激凌法则”,大意是,吃冰激凌的时候,先要吃冰激凌球,因为这个是会化掉的,然后再吃蛋筒。这个法则让菜虫很受益,他突然就明白了,眼前可能有一堆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那么我们在选择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可以有一个先后次序。这样,小朋友就迁移了这个能力,也会在日常生活当中,懂得怎样去处理他自己的一些事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那些事要先做,哪些事可以稍微等一下。慢慢就能够开始规划自己的时间。

 

这套书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制定时间计划表。菜虫读了之后,有一段时间就热衷于制定时间计划表。第一次的时候,他制定了一个周日一天的时间计划,结果,第二天他完全没办法实现,因为这个计划表太精密了,规定了几点起床、几点刷牙、几点吃早饭、几点做作业、几点出去玩,时间精确到分钟。结果第二天一开始就违反了,根本没法子完成。菜虫很生气,几乎要发飙,为自己完不成计划表而恼怒。我劝他,第一,计划本来就是可以被违反的。第二,你可以重新做一个,时间要求不要这么严格,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就好了。这样,他就重新制定了一个计划表,宽松版的,果然能做到了。现在,他甚至能为自己的一整个寒暑假做一份规划了。而一旦规划成立,我们也一定帮他去完成。

 

最后,有一点很重要。我们成人都知道,时间宝贵,浪费可惜,就恨不得让孩子分分秒秒都利用起来。这样其实也不是很好,会让孩子的神经太过紧绷。有人提出一个词“慢养”,还是有点意思的。我的理解,就是一定要保障孩子游戏的时间、发呆的时间、无所事事的时间,因为这些时间,看似虚度了,其实不然,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时间段。爱尔兰的绘本作家霍顿,有一句话我特别赞赏,他说:梦想家永不嫌小,而梦想绝不嫌大。孩子发呆的时候,就是他在展开梦想的时候,别用那些有用的知识去侵占他的梦想。


 

4.孩子喜欢玩游戏怎么办?

 

在我家里,对于菜虫玩手机,是全部放开的。非但是我,我的几个朋友,也都这么做。菜虫一起玩的几个小朋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手机,独立的号码,独立的微信号。自然,手机上也装了不少游戏。《海岛战争》《CF》《我的世界》等等。《王者荣耀》自然也有。总体而言,菜虫不太迷手机游戏。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不稀罕的缘故。

 

可惜多数家长并不能这样理解,总觉得玩游戏和学习是互相对立的天敌。多数家长,对学习的理解太简单,直接简化为刷题考试,这是对学习这件事的极大误解。此外,因为也不理解游戏,就总是觉得两者冰火不相容。

 

而我的见解则是,玩游戏挺好的,玩游戏就是学习啊。但绝大多数家长还是不会同意孩子玩游戏的。现在过了PC时代,进入了手游时代,家长的焦虑集中在手机游戏上。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都因为手机而爆发。

 

但我觉得,玩手机游戏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根子还在家长身上。亲子陪伴少了,亲子共读少了,户外活动少了,诸如此类,总之,就是有效陪伴太少。你人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孩子的世界,并没有被你看见,更没有进入,孩子在你这里得不到呼应,但在游戏里,他能得到呼应。

 

此外,学龄的孩子,若在家,就一个劲儿催他写作业。写作业哪有手机好玩。你看你玩《跳一跳》,不也不亦乐乎。你自己玩,让孩子苦逼地写作业,这都什么事儿啊。

 

让孩子对手机不上瘾,其实只有一条路,就是破除手机对孩子来说的稀缺感和神秘性。

 

比方说,你家里有个密封的纸盒子,临出门前,你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什么都可以玩,这个纸盒子千万别打开。等你回来,这个纸盒子一定打开了。手机就是这个纸盒子。

 

一般家长的误区在于控制。但你要知道,越控制,越失控。家庭教育,我们跟孩子的相处,家长的耳提面命,总要适可而止,有一个限度。有时候,就想像手里捏一把沙子,你越用力,沙子漏得越快。而孩子比沙子聪明,是吧。

 

所以,控制是没有用的。高压之下,必有反抗。孩子在你面前不玩手机了,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往死里玩。菜虫不太喜欢一个小伙伴,约人一起玩,总不爱叫他。我纳闷,就问菜虫为什么,就因为,这孩子没手机,但酷爱手机游戏,每次跟菜虫在一起,就抢菜虫手机玩,菜虫自己就没得玩了。这样非但无益于帮助孩子建立跟手机游戏的良好关系,更会加深孩子的匮乏感。

 

所以,别把手机搞成孩子的稀缺资源,越稀缺,越难以戒除。

 

那也有家长反问啊,我家娃,我给他了呀,他不稀缺,那他为什么还尽玩尽玩。请注意,楼上我还说了,家人之间的有效陪伴很重要啊。

 

在当下这个时代,手机已经是移动的信息处理器了。家长也需要建立对智能手机的重新认识。手机上那么多应用,手机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工具啊。换而言之,手机只是中性的工具而已,就看父母怎么引导孩子们啦。


 

5.阅读的意义

 

具体地说,童年的阅读会给孩子们带去三重意义的建构。

 

第一重意义有关现实世界。孩子通过阅读,获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确立其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相处方式,有助于其建立一种立身于世的分寸感、平衡感。总而言之,阅读就是探索现实世界这件事本身。

 

第二重意义,就是对艺术审美世界的建构。我以《活了100万次的猫》、《讨厌黑夜的席奶奶》以及国内原创的绘本,徐一文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这些绘本的主题词是爱与美,将人从单调的物质世界,提升到更为纯粹的审美世界。《活了100万次的猫》,很多读者都看哭了,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绘本:有爱的人生,一次便已足够。穷其一生所追问的生命真义,被佐野洋子轻轻揭示。《讨厌黑夜的席奶奶》,我说,与其诅咒黑夜,不如点燃蜡烛。即便在黑暗的谷底,也不要因为与黑暗的无限缠斗而使自己忘了仰望光明,甚而成为你所需要缠斗的部分之一。徐一文先生的《荷塘月色》,那真是老少咸宜,我亦写过一个书评,里面核心只有一句话:唯爱与美传之恒久。这便是绘本带来的,引领我们建构的,自足的艺术审美世界。

 

第三重意义,则指向一个未知的、虚构的、仅仅属于想象力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也是我们成年人没有办法完全把握的世界,充满了遗憾甚而误解的世界。但这一世界的重要需要我们尤为重视。因为在这些想象力的潜藏之中,有一个尚未塑型的世界,其中无限的可能性正在喷薄待发。或许当下看不出来,还需假以时日,但只要给与一个支点,孩子们的想象力也许就能撬动地球呢。改变未来的能量,或许只在某一个细小的可能性里。这是绘本,乃至一流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这里,蕴含着人类的未来。具体地说,童年的阅读会给孩子们带去三重意义的建构。


 

结语:

 

归根到底,我觉得,小学阶段并不仅仅是漫长的人生的准备阶段,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已经进入了真实的生活。

 

这个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两件事情。

 

一件事,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我们以赏识教育为主,懂得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去寻找,呵护他们可贵的探索未知的冲动。所以,不要轻易否定我们的孩子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第二件事,就是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管理能力。这个能力里最重要的是时间管理能力,我们会知道,这个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从长远来看,你会管理自己,你就会管理自己的人生。从近期来看,这个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学习力的一种,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不至于拖延啊,丢三落四啊。

 

所以呢,我觉得,我们需要成为这样的有智慧的父母,不要每天逼迫你的孩子,给与他们足够的空间。用我朋友,南京的章红老师的话讲:放慢脚步去成长。去观察,去体会,人生的风景。此外,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也不会令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