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镜头 |走进广元旺苍,研学三线建设文化!
为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上好“大思政课”,在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指导帮助下,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以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融合发展项目为契机,跨学院组建了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团,实践团以学生党员为引领,赓续红色工业精神谱系,探源红色工业历史文脉,解析红色工业文化资源,论述红色工业实践逻辑与未来图景,助力将校本文化、工业基因融入实践课题之中。团队指导工作由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共同承担,团队成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松”党员宣讲团骨干成员、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优秀党员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实践团以拥有多处三线建设重要工业遗址的广元旺苍县为调研地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度研学实践活动。
图为成都工业学院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团行前出发场景
01
三线情结:
激活校本工业文化基因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的直接产物,首先来源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特殊历史时期"保家卫国"的家国动员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烈的时代感召,共同催生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成都工业学院作为辛亥革命后四川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曾先后隶属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管理,长期面向工业行业办学。学校秉承“实业兴国”“工业报国”的初心使命,一代代的成工人克服艰难险阻,取得辉煌成就。这些精神财富也必将在未来发展中转化为成工人创新发展、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的磅礴力量。
图为成都工业学院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团
抵达实践地场景
实践团将校本工业文化特色与三线精神传承相融合,借助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为基本工作方法,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目的,既扎实地“调”,更科学地“研”,真正地“用”,收集传承三线精神、弘扬三线文化的实践探索实例,分析三线精神、三线文化的地位作用及创新路径,对三线建设口述历史、空间视域下红色工业遗产口述史进行实地收录并探寻其学术价值。
02
三线解码:
探访特殊时期战略工程
还原建设发展变迁史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广元因其有利的地域位置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成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城市之一,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落户广元,广元三线建设呈现建设项目分布地域广、涉及工业门类多、建设时间跨度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等特征。三线建设使广元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成为广元经济的重要支柱。
图为广元旺苍国营东河印制公司505厂旧址
图为广元旺苍风雷器材厂756厂旧址新建广旺756小区场景
实践团经过参观、座谈、采访、实地考察,深入广元旺苍风雷器材厂756厂(后被广旺矿务局征用,改建成广旺矿务局中学,现旺苍县东城中学、广旺765小区);国营东河印制公司501、502、503、505四个分厂、总部机关及金库(507厂);煤铁厂厂部(现教场梁社区)、煤铁厂水泥厂(现旺苍德慈医院、车管所)、石洞沟煤矿等三线建设企业、三线工业遗产与遗址,实地体验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辛与荣光,感受“三线人”当年从共和国工人满怀热情奔赴大山深处,献身国防军工事业的热血与浪漫,到国企改制大背景下,厂部军改民后的艰难岁月与一度辉煌,再到工厂不断进取、紧跟市场,终于实现华丽转身的跌宕历程。
图为实践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绘制实践路线图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三线建设正是这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三线建设是新中国一段难忘的来时路,实践团深入三线企业、三线遗址考察,重温这段来时的路,就是为了走好明天的路。
图为三线遗址广元旺苍煤铁厂现状分析图
03
三线记忆:
望遗址忆往昔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再续芳华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作为时代主人翁的"三线人"经历了国家政治意志下的政策性身份生产、单位制框架下的身份实践与体制改革下的结构性身份消解,后又被动地进入了一个变动不居的时空情境,尤其是单位制向市场制的结构之变、体制改革集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价值之变以及主人翁到边缘人的身份之变,形成了一股新时代追求群体认同与群体价值的力量,与历史和回忆的自然动力共同驱动"三线人"的自我建构,形成了以艰苦的身体记忆、光荣的心理记忆与愉悦的生活记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记忆。基于内在动力的集体记忆外在延伸与客观的社会主流价值外在联结,共同形成了公共视域下的"三线精神"。从集体身份到集体记忆再到"三线精神",串起了"三线人"的情感社会化历程,也串起了宏大历史过程中"三线人"的时空变迁。
图为广元旺苍三线企业石洞沟煤业公司工人作业场景
实践团在广元旺苍县煤铁厂旧址采访老员工杨林老先生时他谈到:“我的心愿是希望能为更多的后人了解三线、研究三线多留下一些东西。很少有大学生来到这里,作为三线建设的亲历者,能够带你们重游故地,这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追求,是我心甘情愿去做的事!”
图为广元旺苍煤铁厂三线遗址三线建设亲历者访谈场景
图为广元旺苍三线企业石洞沟煤业公司访谈员工场景
实践团抚摸、端详着老物件,看着零零碎碎分布的旧厂房、医院、附属学校、粮站、商店、电影院,当年的工厂仿佛又鲜活起来,那个“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战天斗地的火热年代仿佛再一次展现在实践团面前。
04
三线乡愁:
三线文化植入文旅业态
打造沉浸式文化主题
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深藏在山涧溪畔中的三线工业遗产所呈现的文旅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特色鲜明的三线工业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不仅能使三线工业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可补齐乡村旅游短板。实践团前往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灯塔村开展实地走访活动,从分析三线工业遗产的类型入手,探究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发展走向。
图为广元旺苍三线乡愁代表地嘉川镇灯塔村熊洞沟水库航拍图
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与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相融合,形成风格独特的旅游资源。由于三线建设项目选址具有 “靠山、分散、隐蔽”的特点,所以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景观。广元境内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古朴、奇特、神秘的旅游资源。同时,广元的蜀道文化、女皇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极为丰富,将这些资源与三线建设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着力打造三线建设文化核心旅游区和综合旅游带,有望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例如,实践团调研提出熊洞沟水库可以打造“三线乡愁”农业体验区,“三线记忆”怀旧生活区,形成以“探寻三线岁月、弘扬三线精神”为主题的深度体验特色旅游核心区。”
05
三线传承:
弘扬三线精神赓续血脉
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就是做好三线精神的传承,将三线建设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之中,三线精神的宣传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动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团后续会通过开展教学实践、组建教学团队、构建课程体系、组织田野调查等途径将三线建设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与课程思政中,从而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为实践团三线精神宣讲PPT截图
(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学术指导)
实践团在三线精神话语表达过程中创新运用承载着青年主观意志和价值取向的青年话语体系和语言范式,积极探寻贴近青年的话语模式及表述策略,利用短视频、电影、微博、小红书等受青年喜爱的表达方式,用青年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语制作一系列文化产品,润物无声地将三线精神理念传递给更多青年受众。
图为实践团三线精神传承创新话语E宣代表网络案例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全体成员与嘉川镇灯塔村村党委全体成员、村民代表在灯塔村农家书屋开展宣讲报告会暨座谈会,实践团团长针对先期调研感悟与熊家沟实际情况做了三线精神传承与活化宣讲。
图为实践团在广元旺苍嘉川镇灯塔村农家书屋宣讲三线精神场景
通过此次实践研学活动,实践团的老师和同学对旺苍工业发展历程和“三线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了奋进力量,坚定了理想信念。师生纷纷表示,要赓续和传承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向老一辈建设者学习,心怀国家发展,立足教育事业,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在自己岗位上全力以赴。
参与“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们扛起时代使命,奉献火红年华,留下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历史注脚。而今天,更多人正在走向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因为铁路建设者,我们感受到了“和谐号”代表的“中国速度”,因为海洋建设者,我们见证了“蛟龙号”代表的“中国深度”,因为航天建设者,我们仰望到了神舟载人航天代表的“中国高度”。中国力量,正是依靠一代一代的建设者的点滴积累汇聚而成。
“走过高山大川,苦累也是浪漫。
风起云涌的岁月啊,
我记住了你只有信仰的容颜。”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
同样要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
历史重任,
乘着新时代的春风,
到人民群众中去,
到广阔新天地中去,
谱写属于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校外媒体报道
《今日头条》:“成都工业学院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团”
《学习强国》:“开展‘弘扬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三下乡系列研学实践活动”
-END-
撰稿:邓若玉、刘春艳
编辑:王昊宇
责任编辑:高凤
审核:冯瑛、程迪
来源:成都工业学院三线建设文化资源
大调查社会实践团
成都工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往期精彩——
三下乡镜头 |校友郭正:扎根基层五年,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生指南 | 成都工业学院2023级新生报到须知
厉害了!成都大运会赛场上的“成工裁判”!
点击“在看”,
为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