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院刊: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8.5%,投资对GDP贡献率将近四成

陈锡康 杨翠红等 联想创投 2022-11-04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成为疫情后第一个全年经济增速为正的国家,其未来的经济走势是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今天创投君为你分享的这篇文章,将结合当前中国的经济现状,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经验等要素,对中国2021年及往后的经济发展作出中长期预测,并提供新发展格局下的有力建议。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使全球经济遭遇沉重打击并陷入深度衰退,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中长期走势分析与预测


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经验和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变化趋势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中长期走势进行了分析,并对 2021—2050 年间不同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预测。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长期预测


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中长期预测之前,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


1. 从经济总量看,目前中国居世界第 2 位,仅次于美国。根据 IMF 公布的资料,2019 年中国 GDP 为 143429 亿美元,美国 GDP 为 213744 亿美元。中国为美国的 67.10%,但远高于其他国家。


2.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2019 年中国 GDP 增速为 6.1%,美国为 2.3%。中国 GDP 增速比美国快 1 倍以上。


3. 从人均 GDP 看,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0262 美元,美国和全球分别为 65 118 美元和 11429 美元,中国人均 GDP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89.8%、美国的 15.8%。


依据经济增速随人均 GDP提高而呈波浪形下降的理论和中国经济增速将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经济体的结论,我们对 21 世纪上半期中国经济增速作出如下预测。


1

预计 2020 年 GDP 比 2010 年“翻一番”


预计 2020 年中国经济增速为 2.4%,按可比价格计算,2020 年中国的 GDP 约为 2010 年的 194.09%。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 年中国 GDP 虽未达到 2010 年的 2 倍,但已非常接近“翻一番”的目标,可以说中国基本完成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 2020 年 GDP 比 2010 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2

预计在 2030 年前后,

按现行汇率法计算的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水平


主要有 2 个原因:


1. 中国经济增速快于美国;


2. 汇率变动。预计在此期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呈升值趋势,平均每年可能升值 1% 左右。但鉴于中国人口为美国的 4 倍左右,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预计 2030 年中国的人均 GDP 只有美国的 1/4 左右。


3

预计 2021—2035 年,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


由于 2020 年经济发展基数较低,预计 2021 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 8.5% 左右;“十四五”期间(2021—2025 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可能达到 6.3% 左右。


根据本研究的测算,“十五五”期间(2026—2030 年),中国经济将进入“5 时代”,即年平均增速为 5.4% 左右。“十六五”期间(2031—2035 年)经济平均增速将低于 5%,进入“4 时代”。2021—2035 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有望达到 5% 左右;预计 2036—2040 年经济平均增速为 4.2% 左右。


4

预计 2041—2050 年,

中国经济增速将开始进入“3时代”


届时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速为 3.8% 左右,较 21 世纪 30 年代的年平均增速降低 0.7 个百分点。


5

预计到 2050 年,

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预计在 21 世纪中叶,即 2050 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将为美国的 2 倍左右,但人均 GDP 与美国相比仍有将近 1 倍的差距。


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预测:增速呈波浪形下降


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经验和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变化趋势等因素,预测中国经济增长中长期走势为呈波浪形下降,具体有 3 个特点:


1. 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但增长速度远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


2. 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大,政策连贯性强,经济增速下降较为平稳,变动幅度小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


3. 短时期内由于各种有利因素作用,经济增速可能上升,但从中长期看仍呈下降趋势,触底时间初步预计在 21 世纪中叶。


2

2021年中国经济

增长分析与初步预测


疫情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之中。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 GDP 同比下降 6.8%,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0 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迅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3.2%;第三季度,经济进一步好转,同比增长 4.9%。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向好,2020 年 11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三大指数)分别为 52.1%、56.4% 和 55.7%,高于上月 0.7、0.2 和 0.4 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年内高点,且连续 9 个月高于临界点。进入 12 月份,三大指数虽有所下调,但仍处于较高运行水平,经济总体保持稳步恢复的良好势头。


中国成为疫情发生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全年经济增速为正的国家。中国第四季度 GDP 增速有望达到 6.7%,即 2020 年末经济增速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2020 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可为 2.4% 左右。


展望 2021 年,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加严峻、高度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经济走势如何,是否能够实现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2021年中国GDP增速

和全年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受疫情影响,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仅为 -6.8%,基数极低。


预计 2021 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为 16.3% 左右,2021 年第二季度增速可能为 7.3%左右,第三季度增速为 6.3%,第四季度为 5.9%左右。全年经济走势表现为前高后低。预测 2021 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 8.5% 左右,2022 年经济增速将回归 6%左右(表 1)。


表1  2019—2021年中国GDP增速和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及项目组测算


从三大产业来看,预计 2021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约为 3.2%,比 2020 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 9.5%,较 2020 年提高 6 .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 8.4%,比 2020 年提高 6.3 个百分点。


对 2021 年三大产业增速做出上述预测的主要依据包括: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继续。农业、畜牧业等转型升级都将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尤其是生猪等养殖业的恢复性增长将使得 2021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较 2020 年略有提高。


2. 第二产业将呈现恢复性增长。疫情导致的 2020 年生产经营活动停滞或将在 2021 年逐渐恢复,并有望取得更大的增长;同时,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研发和自主创新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但外需方面可能会受海外疫情影响而增大不确定性。


3. 服务业将呈现疫情后的恢复性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将恢复到原有或更高的发展水平,由此拉动服务业稳定的恢复性增长;同时,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增势或将保持稳定,为服务业增速提高注入新活力。


从三大需求来看,随着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预期中国消费会持续复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相关投资政策的影响延续,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下,高技术产业投资成为整体投资增长的驱动力,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巩固


外贸方面,2021 年新冠病毒疫苗上市,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疫情或将得到较好控制;中央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大力促进货物和服务进口,进出口将逐步趋于平衡,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


预计 2021 年消费对 GDP 贡献率为 57.7%,拉动 GDP 增长 4.9 个百分点;投资对 GDP 贡献率为 38.8%,拉动 GDP 增长 3.3 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 贡献率为 3.5%,拉动 GDP 增长 0.3 个百分点(表 2)。


表2  2019—2021年中国GDP增长率和三大需求对GDP的拉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及项目组测算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

预测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前提条件


2021 年中国经济运行、国际经济形势发展,以及中国的外需增长情况都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在 4 个前提条件下,对中国 2021 年经济增长进行预测:


1.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 中国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不发生严重反复;随着疫苗的大规模应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疫情也开始逐步好转。


3. 2021 年,中美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上不发生全面对抗和冲突。


4. 2021年,中国周边地区,如朝鲜半岛、南海区域、台湾海峡等不发生大规模冲突和局部战争。


主要影响因素


1

中美关系


预计中美将在气候变化、贸易、抗击疫情等领域恢复较为务实的建设性合作。总体来看,2021 年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将有所缓和或改善。


2

RCEP 协定


2020 年 11 月 15 日,包括东盟 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 年,RCEP的 15 个成员国人口总数为 22.55 亿人,GDP 总额为25.22 万亿美元,出口总额为 6.54 万亿美元,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RCEP 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必将为促进地区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为世界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贡献新力量。预计今后 15 个成员国之间 65% 以上的商品贸易将实行零关税。这对中国也是一个重大利好,预计将推动和促进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

中欧投资协定


2020 年 12 月 30 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与欧盟的投资与经贸关系将有大幅提升,有助于强化中欧经济合作,推动双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球价值链,从而为双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合作、高端服务业发展和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总结与建议


1

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中的优势,

以外贸促发展,开创对外贸易新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截至 2020 年底,疫情在全球范围仍处于失控状态,预计 2021 年全球短期经济前景仍趋悲观。相比之下,中国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实现了经济复苏。


1. 出口出口快速增长,给全球提供防疫物资等多种产品,坚定不移地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为支持其他国家稳定市场作出了中国贡献。2021 年,中国外贸仍有望延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将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中国产品。


2. 内需: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消费形势持续低迷,在疫情防控获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消费复苏速度却远不达预期。2021 年,在保证疫情防控有序的前提下,建议中国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在驱动双循环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作用。


2

稳增长、促发展,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0 年初,疫情的突然暴发和大规模、高强度疫情防控措施使得众多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难以持续。尽管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取得初步胜利,中国经济进入复苏周期,但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仍未平复,实体经济运行仍存在局部风险。因此,仍应当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中国 2021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 建议:


1. 2021 年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将财政赤字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保持合理的地方专项债规模,并加大对科技、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的保障力度;


2. 货币政策基调宜保持稳健,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为社会融资和货币信贷提供便利;


3. 确保各部门的经济政策共同发力、聚焦使力、着力于根本,更好地发挥各种政策的协同效应,舒缓疫情给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继续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

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 建议:


1. 中国应发展核心技术,攻关“卡脖子”技术,坚持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针不动摇,合理布局核心产业;


2. 从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角度,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攻克核心领域相关重点、难点技术,增加对基础学科领域研究支持,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建立贴近实际的产学研协作体系;


3. 以多种形式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切实追踪评估扶持政策的有效性;


4. 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引进力度,不仅引进产业技术人才,而且引入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建立一套以我为主、多渠道吸收境外技术的安全的产业技术体系;


5.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在未来支撑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


4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促使全球价值链发生重大变革,推动全球价值链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调整。


疫情造成的世界经济衰退和贸易受阻使全球化出现退潮趋势,部分产业开始向区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


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已逐渐减弱,原有的以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融入并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发展模式不再适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 建议:


1. 利用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结合 RCEP 区域和中欧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契机,吸引全球优质生产企业,打造世界级高端区域产业链集群;


3. 充分发挥中国在 5G、量子通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现有技术优势,与制造强国战略结合,挖掘信息技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结合点;


4.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新发展中向中高端攀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中国科学院院刊。


你可能还想看更多
《运用开辟式创新,让巨量的下沉市场“重焕”生机 | 悦读时间》

《五项技术极限下,自动驾驶距离人类水平还有多远?》

《愿我们拥有被眷爱的一年 | 元旦快乐》
《无人巴士“续航”深圳,“滴”刷卡上车 | LCIG Portfolio》

《联想创投贺志强连续四年蝉联福布斯“2020中国最佳创投人” | LCIG 荣誉》

《突破“时刻待命”与“被动接受”,打造超级联结型管理磁场 | 悦读时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