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陕汽很“提气”
“600辆重卡订单,来自快递大客户的,尽快安排生产。”5月25日上午刚上班,接到订单的净万强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将这一“战果”告诉同伴。作为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下属陕重汽销售公司销售经理,净万强最近一直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4月以来,企业接的订单呈现井喷式增长,生产都安排不过来了。
4月23日,工人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卡总装线对即将下线的重卡进行检查。近期,陕西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的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多措并举全力恢复重卡产能。目前,陕汽集团重卡产能全面恢复。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而在2月中旬,刚复工复产的陕汽,因疫情影响,企业用于生产的配件运不进来,整车无法下线。看着空荡荡的重卡调试车间,陕汽领导和返岗员工焦虑万分。经过与各级政府积极沟通协调,产业链上的堵点被逐一打通:外地员工快速返岗,配件运进来了……仅半个月时间陕汽就达到了满产。
4月23日,工人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卡总装线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如今,在陕汽汽车总装配厂全柔性生产线上,每6分钟就可下线一台X5000长途标载物流牵引车。4月和5月,陕汽单月产、销重卡均超过2万辆。
迅速把订单转变为产品,受益的不仅是陕汽分布在全国的400多家经销商和广大用户,还有陕汽上游的400多家大部件和零配件供应商。特别是在业界熟知的陕汽“黄金产业链”上,镶嵌着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一系列“王牌”部件,这每一个部件背后都站着一个行业内的“巨人”。陕汽这个“车头”奔跑起来,这些“巨人”前进的步伐才不会停滞。
4月23日,工人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卡总装线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作为我国重卡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陕汽重卡年销量在全国行业稳居前三位,陕汽生产的天然气重卡、港口牵引车等5款产品年销量稳居国内市场第一位。陕汽重卡出口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陕汽已在13个国家建成了本地化工厂。
“陕汽的技术研发始终走在市场前沿。”陕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鲍伟东自豪地说。承担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目前已有100多辆纯电动自卸车交付客户试运行;研制出的智能驾驶重卡获得国家颁发的国内第一张路试牌照……苦练内功,借助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等手段,“陕汽重卡”品牌越来越亮。
为创新制造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陕汽还推出天行健车联网系统。借助大数据,该系统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陕汽重卡联网,通过网络,陕汽的市场服务部门即可为全国陕汽重卡用户提供车辆管理、检测等多项服务。在今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建设现场,每天平均有9700辆陕汽重卡投入其中,承担着各类物资运输工作。为这些车辆提供远程检测、服务的,就是陕汽天行健车联网系统。截至目前,天行健车联网平台联网车辆已超过60万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重卡互联网平台。
陕汽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陕汽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做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品牌。到2035年,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业务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成为行业重要力量,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省工信厅新闻发言人李昭利说,近年来陕西制造业稳步增长,得益于一批像陕汽这样的龙头企业在各自熟悉的“战场”大显身手,研发创新气象万千。全省制造业基础坚实、创新能力突出,2019年全省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8907.23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8.1%。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5万亿元以上。随着我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陕西制造业必将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记者 沈谦)
来源:陕西日报
往期回顾
监 制 | 孙文生
审 核 | 耿 薇
责 编 | 韦世钰
编 辑 | 魏佳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