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们,是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①邓斌在任新德的大棚里询问今年的种植情况。杨晓梅摄
②崔海涛在食用菌种植大棚内察看铺设的基料。陈志涛摄
③赵军民在望溪村的瓜田里,脸上洋溢着喜悦。师念摄
④张海军(左)正在地里察看芍药花开花情况。樊悦摄
⑤梁家塬村现代农业园区千亩苹果树。李宛嵘摄
编者按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一线干部的精准帮扶。自2014年以来,陕西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四支队伍”力量,累计向贫困地区选派驻村干部8.6万名,全省平均每年都有3万余名干部驻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不仅是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者、推动者、实施者,更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陕西省各地正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等,全面开展“排查政策落实,脱贫任务清零;排查存在问题,整改任务清零;排查长效机制,漏点短板清零”工作。如何确保今年剩余18.34万人按期高质量脱贫?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如何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政策任务落实落地?近日,记者走近了部分陕西省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扶贫干部刘祺的一天
扶持一人 带动一片 致富一方
2008年,他参加汉中市组织的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洋县龙亭镇镇江村住了一个月。2011年,他的单位——汉中市教研室开展包村扶贫工作,他作为包村扶贫干部,在当时的洋县白石镇范夏村驻村,直到2015年。这一年,他的单位要选派人到洋县纸坊街办任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邓斌主动请缨。洋县是朱鹮之乡,因山而美,也因山而穷。任桃村八沟连九梁,一眼望去都是山,玉米、花生、黄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收成全看天气。2015年7月,邓斌刚来时,任桃村全村有383户1274人,其中102户312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讲政策、摸实情、察民意、跑项目、争资金……邓斌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工作。“有政策保障,当下脱贫很容易,但以后呢?”这个问题总是萦绕在邓斌的脑海里。“任桃村的耕地零散,集中土地发展产业的条件不成熟。所以我就想培养致富带头人,让他们带动村民发展。”5月27日,在任桃村村委会的临时住所里,邓斌告诉记者。今年40出头的任恒昌是在邓斌引导、帮扶下回村创业的第一人。邓斌初识任恒昌是在2013年年初。在范夏村扶贫的邓斌搭乘任恒昌的顺风车到洋县县城。当时任恒昌靠一辆农运车跑运输挣钱养家。两人再次见面时,邓斌就在路上拦住任恒昌说:“现在农村政策好,你要不要考虑发展一个产业?跑车不长远。”这话让任恒昌动了心。之后,邓斌又主动找了任恒昌几次,让任恒昌彻底打消了疑虑。从任恒昌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学习种养殖技术,到2016年流转土地成立恒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农牧思青”品牌,考取职业农民认证资格证书……对于邓斌而言,他帮助任恒昌是有所求的。“你是党员,你得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发展。”邓斌向任恒昌提出了这个要求。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邓斌带着任恒昌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2017年恒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次给入股的32户贫困户分红,户均400元。2019年,该合作社养牛100多头,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发展种植瓜蒌、玉米等98亩,第3年向入股的贫困户分红,户均375元。另外有40多户贫困户在合作社里务工,人均每天工资80元左右。今年,邓斌给合作社争取了50万元的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任恒昌准备扩大规模,再多带几户村民一起发展。和任恒昌一样,今年56岁的村民任新德也是在邓斌的鼓励和帮扶下,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香菇产业。“邓书记第一次给我打电话是在2016年的一个晚上。他说你自己有技术,对市场也了解,完全可以回村自己种,顺便照顾家里。”任新德笑着说,“我当时常年在镇江村给别人管理香菇种植大棚,还不认识邓书记。”那天晚上,挂断邓斌的电话,任新德就给儿子打了电话,和儿子商量种植香菇的事。去年,任新德家的42个香菇种植大棚生产了8万多袋香菇,纯收入达到40余万元,向务工的十几个村民,累计发放工资16万余元。今年,受疫情影响,任新德家的香菇产量有所降低,但销量很不错。除了他们,还有种植了150多亩烤烟的花金诚、发展香菇种植产业的程云等都成了带领任桃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5年过去了,如今的任桃村摘掉了“穷帽子”,村容村貌换新颜,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05人脱贫退出,仅剩的7户7人也将在今年年底如期脱贫。而邓斌还谋划着,再多发展几个致富带头人,让任桃村在小康路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记者 程伟 见习记者 杨晓梅)
村里来了个好后生
张海军: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
让望溪村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陕西日报
往期回顾
监 制 | 孙文生
审 核 | 冯晓荣
责 编 | 余诚忠
编 辑 | 陈怡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