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配绿”,神山村“神”了
暮春时节,记者一路驱车前往吉安市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翻越云雾环绕的山岭,来到了村口。“以后这里就是神山村旅游综合体的新入口,工人们正在浇筑地梁,四月底将吊装6米多高的钢结构大门。”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欣喜地说。
▲阳光下的神山村。
早在六年前的农历小年那天,进村的道路还很狭窄崎岖,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迎风踏雪来到神山村,他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爱心形状的神山村民“笑脸墙”。
深情的嘱托,始终激励着老区人民感恩奋进、自立自强。偏远山区,出路何在?神山村的回答是:搭上井冈山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快车,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打造“红配绿”融合旅游品牌。
神山村通过改造黄洋界古道,建成红军小道,将周边红色景点串珠成链。结合全村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探索,神山村与培训机构联合设计了“一堂精准扶贫课”等课程,纳入红色培训教学计划。一趟趟红色研学之旅,打开了神山村的发展空间。
“每次接到研学团队,我们就会循着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走过的足迹,一边重温神山村精准扶贫的成果,一边欣赏山间美景。”神山村村委委员黄娜说,她兼任村里的讲解员,每到旅游旺季,一天能绕着村庄走十多个来回。“游客最多的一年达到30多万人次。”
神山村的研学旅程,给了游客什么感受?“来这的人常说,生活在神山村一定很幸福!”黄娜说,这些年村子发生的变化,最能打动游客。土坯房变成了白墙黛瓦小院落,羊肠小道不断拓宽,道路两旁遍布农家乐,老区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感染了每个来到神山村的人。
昔日无人问津的小山村成了打卡地,勤劳智慧的村民们,敏锐地将目光瞄准了绿色生态产业。神山村树立“党建+旅游”工作理念,发挥村党支部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村里的黄桃、茶叶、毛竹等产业活力迸发。花开时赏景,结果时采摘,来到神山村的游客们回过神来,原来这里是片“桃花源”。
▲神山村茶产业基地。
今年41岁的神山村人罗林辉,是最早一批吃上“旅游饭”的返乡创业者。2016年,他结束了在广东长达十余年的打工生涯,回到村里卖起了土特产,在他不到20平方米的店铺里,摆满了黄桃干、红薯干、竹荪和竹制工艺品。
▲罗林辉亲手制作的黄桃干和红薯干。
“他们都是我的忠实客户,不少人每年都要来村里转一转,他们总惦记着我们手工制作的黄桃干,还有腊肉。”罗林辉指着微信通讯录里的3023个好友说,现在山区变成了景区,村里的土特产供不应求,他去年的收入有近10万元。
近年来,神山村一改往日的闭塞落后,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2021年,神山村人均年收入接近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8万元。
如何进一步擦亮红绿搭配的旅游招牌?今年1月,井冈山神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启动了规划面积805亩、总投资5000万元的神山旅游项目。来自北京的一家设计院,初步完成了景区的整体规划。在规划平面图中,一条幸福大道贯穿村庄,幸福农庄、幸福花田、感恩培训中心等丰富的业态项目坐落其中。
以往一条路就走到底的研学路线,如今有了详细的功能分区、发展定位和运营方案,这意味着属于井冈山红色研学路线重要一环的神山村,将逐渐成为集党建研学、幸福文旅、产业联动为一体的独立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神山村端稳“生态碗”的新目标。
编辑:李丹
校审:甘俊茜、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江西日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