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士被集团军微信号报道 父亲给他发66.66红包

2017-02-22 王天益 戴强 A老兵之家A

中士谭浩然突然被父亲用微信表扬,而且父亲还给他发了个66.66的红包。原来他父亲关注了集团军微信公众号“亮剑东南”,里面正好报道了谭浩然当选“感动军营人物”的事。军营微信公众号再次将官兵和故乡亲人联系在了一起。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了陆军第12集团军开通微信公众号“亮剑东南”之后,部队发生的变化。

掌心里游出的“鲶鱼”

——陆军第12集团军开通微信公众号“亮剑东南”之后

■记者 王天益 特约记者 戴 强

被含蓄而严肃的父亲如此“热烈”地表扬,长这么大,中士谭浩然还是头一次。

突如其来的那条微信,其实只有5个字:“儿子好样的”。紧接着,便是个微信红包。

“又不是逢年过节,发啥红包……”谭浩然嘴上嘟囔着,心里快速思索着:“莫非他从集团军公众号上看到我当选感动军营人物了?”

66.66,红包里的数字满是祝福。

“父亲用微信、关注公众号还是我休假回家好不容易才教会的,平时字都打不利索呢……”想到这,谭浩然心头一热、鼻子一酸,过了好一阵子才回复一句:你还会在公众号上看到我的。

结尾那个表示“加油”的表情符号,谭浩然不确定父亲能否看懂,但肯定的是,自己和远在故乡的亲人,又一次被小小的公众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有着近13万“粉丝”的第12集团军“亮剑东南”微信公众号,系着无数个“谭浩然”的故事。这个从军营伸向互联网的“触点”,在军营与社会、家庭之间,正在催化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化学反应”。

“这感觉就像是鲶鱼效应,搅出了新鲜空气,也逼出了创新和活力……”说话时,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吴晓荣扬了扬左手握着的手机,仿佛那条鱼,就在掌心里。

1月27日,某旅理论学习骨干利用“投屏器”带领战士学习公众号上的文章。 冯永杰

“我们每个人都要横跨‘两个舆论场’”

刚得知自己要负责军里的微信公众号,政治部干事王磊有点想不通——

自己是搞政研的,做的是严肃的理论研究,而公众号内容轻快活泼,二者几乎不沾边。他觉得,办公众号,有周振国他们不就够了?

微信昵称为“神龙”的周振国是集团军上下公认的“网络大拿”。

这位当过教师的四级军士长是我军首批直招士官。他做过5年的政工网,是全军政工网远程编辑,带出不少报道骨干。

不过,王磊没想到,即使是周振国也会遇到困境。

问题主要出在内容上。为稳妥,2015年10月27日“亮剑东南”创办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推送的大都是媒体上关于部队的公开报道。这些内容,在集团军政工网上也有个栏目,叫做“媒体上的12集团军”。

周振国的朋友圈里至今能看到办号初期推送的内容。当时,“亮剑东南”虽已在集团军范围推广,但很多文章的阅读量仍只有3位数。

老路走不通了,“亮剑东南”决心做原创。这一想法得到了集团军领导的支持,但阻力重重:有的报道员瞧不上公众号不愿投稿;有的策划很好,却又因为一些单位领导的“慎重考虑”屡屡被“毙”……

还有哪些症结没打通?王磊和周振国开始思考、反省——

“我们过去也搞网络,但毕竟是军营内部网,第一次走上互联网通过公众号发声,我们每个人都要横跨‘两个舆论场’,任谁都会小心翼翼……”

“从政工网到互联网,从政研文章到公众号微文,我们公众号运营者自身都不能很好地转型、融合,又咋要求别人呢……”想着想着,王磊竟把领导安排自己兼职办公众号的事想通了。

公众号出现的问题,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吴晓荣有心理准备。这位70后大校是集团军新媒体领导小组组长。在他看来,自己这个年纪接触办公众号,主要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带动激活整盘棋。

2016年6月,吴晓荣推动“亮剑东南”进行了改版。改版的核心有两条:一是在设置的13个栏目中,加入了“强军故事会”等内容;二是将各栏目分配到各旅团,在旅团成立二级编辑部。

“前一条是要把新媒体向中心工作上引,后一条是要把大家往新媒体上逼。”吴晓荣握紧两个拳头,像是摆出个进攻阵型:“我们得通过自己的向前挺进,带动两翼共同推进。”

这一做法很快见效。两个月后,集团军组织新媒体建设推进会,来自各旅团的领导纷纷发言,围绕办好用好“亮剑东南”公众号,梳理出不少好的思路。“分布交互、上下联办”的公众号运营模式呈现出旺盛活力——

为提高内容质量,某装甲旅自发邀请“中国军网”“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编辑人员为报道骨干授课;为方便官兵参与公众号建设,某炮兵旅探索在野外驻训官兵身心调适站等场所引入专用WiFi……

周振国的备选稿库开始充盈起来。“以前每天只能推送一两条,现在每天可以推送5条。”他透露,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是非报道骨干提供的。

2016年国家公祭日那天,“亮剑东南”推送的一篇《12.13,中校三问“ji”什么》在网络上热转。这篇稿件是前一天深夜,周振国发现缺乏国家公祭日主题原创稿件,临时联系作者写成的。

有战友探得内情后很是惊诧:你胆子真不小,竟让旅领导加班给你写稿!

“是领导,也是‘亮剑东南’的微友呢!”周振国轻轻一笑,真诚地回答。

“如果一种新事物能够撬动人们的心灵,那么它迟早会重塑一切”

数据统计与图表制作:高强

一年前,基层报道员曾宪发没有想到,要让战友到“亮剑东南”上“亮个相”,会那么难——在他给报纸和政工网写稿时,这是很少碰到的。

曾宪发想要报道的是单位通信连的一个女中士。这个女兵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唱歌、跳舞、演小品样样行,官兵都很喜欢她。可他跑了五六趟,动员连队指导员、班长、战友反复做工作,女中士才同意接受采访。

女中士的担心代表了当时很多官兵对上“亮剑东南”的态度:一是公众号内容“尺度大”,动辄图文加视频,有些不好意思;二是传播范围广,怕会有啥不好影响。

不过,关于女中士的微文推送出去后,不仅战友点赞,她家乡市里、省里的公众号也都转发了。女中士为此向他专门表示感谢。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官兵也乐意成为“亮剑东南”上的人物主角。

2016年,曾宪发在“亮剑东南”累计发表100多篇报道,报道了30多个身边的战友,创造了3个“10万+”。战友中有人开始称呼他为“兵记者”,有熟识的连队指导员还打趣喊他“曾老师,帮我们连也上一个……”

这个身材精瘦的90后特种兵,一边划动着手里屏幕裂了一角的小米手机,一边腼腆地告诉记者:“我平时训练成绩也就是中上游,要不是做公众号,领导和战友很少会认识我。”

针对公众号与官兵的这些“化学反应”,吴晓荣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解释:“如果一种新事物能够撬动人们的心灵,那么它迟早会重新塑造一切。”

其实,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军营公众号的兴起,对军营、社会和官兵家庭三者原有“生态”的重塑已在进行中——

“亮剑东南”公众号和集团军政工网共同的“首席技术官”高强出示了两组对比数据:每逢周末,公众号的阅读量都会明显上升,而政工网的访问曲线则下了个陡坡。

在“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每天的读报时间已经变成了手机读报。对于这种阅读分享公众号内容的方式,“王杰班”班长李俊说,相比以前轮流念报纸,大家要积极得多。

某旅有不少指导员都自费购买了一种能够将手机屏幕投送到大屏幕上的“投屏器”。政治教育课上,有的指导员带着战士一起划动手机,品读着公众号文章上课。

新训期间,教导员张浩发现,接待的来队探望孩子的家长明显减少了。他认为,这与公众号那段时间持续推送的关于新兵的报道分不开。

中士郑小彪的妻子问他,“亮剑东南”上咋总看不到你呢?他尴尬地回答:因为我还不够优秀!郑小彪说,现在憋足了劲也要干出点成绩,早日在公众号上露个脸,让家人看到……

目前,集团军官兵使用手机的时间集中在每天操课之余和周末。某装甲旅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34%的官兵关注了旅里推荐以外的理论类公众号,53%的官兵关注了军事类公众号,85%的军属关注了“亮剑东南”。该装甲旅战士打开手机的头三件分别是:看微信留言、给家人打电话、看公众号。

“公众号的未来在哪里,得一步一步走出来”

“公众号只是军营通向网络时代的一把钥匙,不能指望它能把什么门都打开,而且门后面是什么,也需要观察。”面对蓬勃发展的军营公众号,有带兵人保持着“辩证的冷静”。

近几天,“亮剑东南”公众号“掉粉”掉得厉害。

“用户黏性上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周振国承认,任何事都这样,越往深里推进,你能发现的问题越多。

已黑发染霜的周振国一直在想办法。他的手机微信里关注了190多个公众号,电脑桌面上一直存着一篇解放军报领导在“2016党报网站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他希望,从中能咂摸出军营公众号的未来。

关于“未来”的话题看似遥远,但在采访中,或多或少、有意或无意,不少官兵都有提及——

年终评功评奖时,一位公众号运营编辑有些低落:按说,这一年自己干得不错,但做得是没有编制的工作,编制所在的单位还是不会考虑自己吧?

旅里借助公众号开通了一个“学习平台”。一名战士想象,关注的部队各级公众号不断增多,但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就一两个小时,能看得过来吗?

调查结果显示,官兵们关注最多的内容还是偏政策性、情感类、娱乐化的。“亮剑东南”二级栏目的一位编辑苦恼:“高大上”的内容该怎么调动大家兴趣?

一名基层干部发现,关注“亮剑东南”的更多是政治工作干部。“军事干部为什么不爱关注呢?”“这样下去,会不会变成互联网上的‘政工网’?”

……

“军营公众号的未来到底在哪里?还是得靠大家一步步走出来。”从问题入手,2016年年底,周振国和其他的团队成员给“亮剑东南”设置了一个“小目标”:来年,摸索出一部《涉军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规范》。

此前,他们还开始了一项“网号融合”尝试:在公众号增设栏目的同时,大幅裁减政工网上美食、旅游等栏目,并将公众号优质内容引入政工网同时发布。

集团军也出台一些新政策:以政治部名义向“亮剑东南”二级编辑部的编辑和报道员颁发聘书。他们规定,所有涉及受聘人员的调动,都要报集团军批准。

在吴晓荣的构想中,公众号既是部队走上互联网的第一块阵地,也是推动部队各项工作尤其是政治工作走向网络时代的重要交汇点。

主持编撰集团军《军史讲稿》时,他就要求讲稿内容要故事化、人物化,而且故事要“手机阅读时划两三下就能到底”。如今,这些内容搬进了公众号。

他还设想将对口扶贫、军营慕课等内容也引入公众号;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党史军史、新闻电教、政工网、公众号等职能机构,组建起专门的网络政治工作力量……

“当然,公众号代表不了军营走向互联网的全部,但目前也没有比它更能走近‘低头族’官兵的!”吴晓荣笃定军营公众号的未来——

万绿丛中一点红,必将换来满园春。

声音

一条“10万+”引发的思考

■讲述者 第12集团军某旅排长 陆 超

2016年国庆节期间,集团军“亮剑东南”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我参与制作的《这样的求婚,很特种兵》稿件。稿件发布后,阅读量很快就达到了“10万+”,还被“一号哨位”“东线瞭望”“八一青春方阵”等公众号纷纷转载。

网络上的反响很火热,但火热过后,也引发了我们对军营微信公众号如何贴近部队工作,生产出受军地“粉丝”欢迎的内容的冷静思考。

这次报道源于旅里利用国庆为当年结婚官兵举行的一次盛大集体婚礼。旅里举行集体婚礼,是件新鲜事。但是,部队类似的题材,其实已报道了不少。我们该怎么报?我没有贸然动手,而是将摄像、摄影等人集中起来,组成了个“全媒体报道团队”一起策划。

这样集中智慧是很有必要的。新媒体进军营的时间并不长,我们每个人接触得都不多,但凑在一起就能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火花”。

负责摄影的张洁在网上寻找优秀的婚礼摄影图片,设计出不少拍摄构图的思路。下士颜安能操作四旋翼航拍器,上等兵陈聪绘得一手好漫画,很快都成了团队主力。

不过,光有这些还是不够。从这条微文推出后转发、留言等反响看,最吸引人的还是在于有我们特种兵的特色。在军营微信公众号内容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做出特色是吸引受众眼球的关键。

特种兵的婚礼,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呢?我们报道团队集思广益,提出了10多条建议。果然,让7位特种兵从20米的高楼滑降而下为新娘送去玫瑰和戒指的环节,在现场引发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这场文、图、视频立体报道的集体婚礼,得到了网友的好评。有人留言:通过此次婚礼,不光看到了特种兵勇猛的一面,也看到了他们温情的一面。还有女网友说:好浪漫,好想找个特种兵“嫁了”……

总的来看,富有时代气息、富于部队特色,是这篇稿子成功的关键。这也是军营微信公众号的立身之本。当然,还有更多的新媒体运营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创造更多的军营主题“10万+”……

(整理:特约记者 戴 强)

锐视点

既要“圈地” 更要“突围”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舆情研究分析中心 于夕红

近年来,随着手机应用微信的火热,军营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既有“国防部发布”“军报记者”等军队机关和媒体开办的,也有“东线瞭望”“我们的天空”等各级部队开办的,还有“三剑客”“一号哨位”等军事爱好者开办的。可以说,军营微信公众号客观上已形成了涵盖官方和个人、衔接军队和地方的新型传播矩阵。

从军事传播的角度看,军营公众号从无到有,在短时间内完成“跑马圈地”,令人欣喜。它至少反映了三个方面的新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受到更广泛关注;军事信息的透明度空前增强;广大军事传播工作者守土有责、拓土有为,及时主动抓住自媒体技术,进一步增强了传播力引导力。

然而,信息时代,留给任何新生事物的“野蛮生长期”都不会太长。军营微信公众号方兴未艾之际,也是其需要在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突出重围”之时。能否有效应对日益凸显的矛盾挑战,不仅关系其发展质量,更直接关系生死存亡。只有打好这场“突围”战,军营微信公众号才能走上长远健康发展的轨道。

角色定位突围。每一个军营微信公众号都需要尽快明确自身定位,弄清楚自己应该干啥,擅长干啥,能够干啥。是正面发声的主力军,还是迂回致效的助攻手?是主打权威信息发布,还是主打网络舆论引导?是追求粉丝数点击量扩散面,还是引导力与传播力并重……这些问题若不能迅速厘清,不仅单个公众号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还会导致军营微信公众号之间的同质化和内耗。

运营维护突围。“火速成军”的军营微信公众号中,还不同程度存在“重开设、轻运营”的情况,而常态化运营维护恰恰是一个公众号能走多远的关键。当前新媒体业态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变化,对公众号的运营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不少军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团队都是“半路出家”或者兼职,如何明确人员身份、提升团队素质,生成稳定、专业的运维能力,是必须尽快交出的答卷。

内容生产突围。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军队媒体放不开手脚,地方媒体在军事信息挖掘和制作方面占尽先机和优势。如今,作为军事新媒体尖兵,占有稳定可靠优质信源的军营公众号,如何在内容上“逆袭”是一道现实考题。实践证明,军营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的权威性、专业性、服务性上都大有文章可做。

管控引导突围。军营微信公众号犹如一个双向信息通道,不仅消除了军事信息与社会公众之间的遮障,而且前所未有拉近了官兵与外界涉军信息之间的距离。如何见微知著体察兵心舆情并及时开展引导纠偏,如何拿捏管控与开放的动态平衡点,将是军事微信公众号面临的又一重大考验。

在这个传媒加速变革、信息爆炸泛滥的时代,军营微信公众号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遇。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一批缺乏定位精准性、内容原创性、业态前瞻性和技术敏锐性的公众号将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突围”生存下来的,将是军事新媒体传播名副其实的中坚平台和新锐力量。


版权声明 | 本文来源中国军网,商业用途请授权。

■ 来微博互动:老兵之家心系军营,这里记录一代军人故事,需要真诚,真实感人的人物,新闻背后的故事。欢迎原创。

■ 信使君私人微信:ZhouLin7677777

■ 荐稿: Zhoulinlinwz2@163.com


编辑:李娜  美术:雷小峰  总编:周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