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进万家| 私募全都貌美又多金?你可能遇到一场ZAO出来的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7月份的数据显示,私募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13.42万亿,登记的管理人为2.43万家,备案的基金有7.87万只。私募基金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行业乱象。截至今年7月底,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对外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6401家;累计中止办理345家相关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除此以外,市场上还存在着一群鱼目混珠的假私募。如何辨别私募基金的真伪?平信君今天带你扒一扒假私募骗局的这场戏。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我在你面前,但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我已经爱上你了,但你却说这只是ZAO出来的一场戏。
私募基金,金融投资工具中的白富美,懂金融善投资,财富增值带你一起飞。没有几百万身家,你想约还约不上。这样的貌美又多金,还天然带着点儿神秘感的美(基)女(金),谁不爱?
不过,私募基金的高大上、神秘感同时也带来了鱼目混珠的骗局,一些假私募利用的恰恰就是大众对私募基金一知半解的心理。那么,这些假“白富美”骗局都长什么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骗局要想ZAO得好,豪华影棚少不了——选择城市核心地段高档写字楼作为门头,营造实力强大的印象。其实,奢华办公场所只不过是租来的。
接着就是拉人头,广告、电话、微信加好友,组织沙龙研讨。接下来,各种西装革履、头油锃亮的金融专家粉墨登场,从国际市场侃到国内市场,从二级市场侃到一级市场,股市不好就吹股权,股权爆雷就吹黄金原油,总有一款适合你。讲到嗨处,还要甩下手腕“不小心”露出大金表。当然,最终目的就是让你为“信仰”充值,这一点和为你剪发的TONY老师没有区别。
岂不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通过在媒体发布公告、在社区张贴布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向公众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开或变相公开方式(包括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的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等),直接或间接向不特定或非合格投资者进行推介。否则,即涉嫌非法集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骗局如戏,全靠演技,台词首先编得要好。在假私募的世界里,不存在“高风险高收益”,而是常把低风险高收益挂在嘴上。“保证收益”“包赚不赔”“股权保证上市”等是少不了的话术。
中国证监会曾查处了深圳同盈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本案中,同盈基金公司曾经是一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机构,但其在全国各地先后设立30多家分支机构并授权众多“代理商”销售其基金产品,“代理商”向大量非合格投资者推销未经备案的基金产品,且承诺保本及高达16%-18%的年收益率,疯狂吸金超过38亿元。同盈和代理商的TONY老师们,在最高50%的高额返点诱惑下,以各种编造出的收益承诺迷惑投资者。最终,同盈基金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私募基金在募集完成后亦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投资者在投资前可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管理人登记信息,如果私募机构没有登记,则不是真正的私募机构。
但从本案可以看出,备案并不能保证私募基金不存在违法行为。最重要的是,根据私募基金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或以承诺预期收益率等方式向投资者暗示保本保收益,不允许对过往和存续基金的业绩,有选择性地、误导性地、不充分地宣传。
在金融世界里,有两条最朴素的真理:1.天上不会掉馅饼;2.请永远记住第1条。
因为私募收益预期高,但百万门槛也高,假私募会利用一般投资者的贪婪心理,包装出互联网共享私募份额的骗局。
以被某地证监局查处的某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例,该平台打着共享普惠的名义,上线私募基金受益权转让交易,即将相关主体持有的基础资产收益权拆分转让给平台投资者的行为。该平台利用部分机构、个人投资者以合格投资者身份先行购买私募产品,然后通过平台将私募产品收益权拆分转让给注册用户。注册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台二次转让其持有的私募产品收益权。平台投资起点为固定收益类产品1000元和权益类产品1万元。
该平台有个人投资者超过38万人,其中近10万人参与收益权交易,收益权转让业务规模近68亿元。2016年1月,当地证监局对该平台进行查处。
私募基金属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对投资私募基金的合规投资者设立了高投资门槛,合格投资者除金融资产总量需要达标,投资单只私募基金投资额要求不低于100万元,这个规定本身就是对一般投资者的保户。因此,通过拆分、团购、共享、普惠、互联网金融等形式,实质上打破最低100万元限额的,都不是真正的私募基金。
熟悉了以上经典骗局桥段,对送上门的肤白貌美大长腿,要加一份小心了。真私募还是假私募,关掉ZAO功能才能看清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