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如何防范网络金融诈骗?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又要来了。今天起,平安信托特别推出“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栏,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防诈骗能力;正确使用金融服务,了解自身权益,保障金融消费的资金安全。
“以人民为中心  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让我们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维护金融稳定而努力。今天我们将从如何防范网络金融诈骗讲起。


P2P跑路、“原始股”成灾、银行理财“飞单”、“假信托”张冠李戴……层出不穷的金融诈骗给受害群众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也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


在日常生活中小伙伴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下面就带您了解三个最新的网络金融犯罪典型案例,帮助您练就火眼金睛防止上当受骗。


1

打金融创新旗号

行非法集资之实


非法分子借助注册的公司上线网络投资平台,发标人在网络平台注册、缴纳会费后,可发布各种招标信息,吸引投资人投资。投资人在网络平台注册成为会员后可参与投标,将投资款汇至非法分子个人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然而,这些款项并没有进入公司账户,而是被个人拿去挥霍、弥补公司亏空、偿还贷款。

 

2

互联网+传销

骗你没商量


非法分子多以网络为平台,或通过招商会、论坛等形式,宣传、推广其经营模式。经上线经销商会员推荐并缴纳保证金成为经销商会员,无需购买商品,只需发展下线经销商,根据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下线人数获得推荐奖金,晋升级别成为股权会员,享受股权分红。这种传销网络在全国各地设立三级区域运营中心和区域代理,由经销商会员负责本区域会员的发展和管理,享受区域范围内不同种类业绩一定比例的提成奖励。

 

3

高息诱惑惹人馋

投资需谨慎三思


非法集资类金融机构案件中,虽然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犯罪手段也越来越网络化、专业化,但是相同的是诈骗分子对投资者都许诺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而弱化了投资中存在的风险,由此“钓”投资者上钩。而在多层级集团化作案中,这样表面现象往往很难被投资者识破。一旦上钩,追赃难度大,损失惨重。


高息集资?莫名中奖?互联网金融诈骗离我们遥远吗?从来都不,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诈骗分子“垂涎已久”的“猎物”。不了解新型网络诈骗,防范网络金融风险就无从谈起。


温馨提示:在实践中,老百姓如何识别、防范让人眼花缭乱的新型传销活动呢?


  • 一是要了解新型网络传销的惯用词。如果看到资本动作、消费返利、爱心互助、原始股、虚拟币、动态收益、静态收益、推荐奖、报单奖、对碰奖这些传销惯用词,就要有所警觉。

  • 二是判断高额收益来源是否合理。不要被高收益迷住了双眼,要保持头脑清醒,理性判断。

  • 三是遇到收入门费、拉下线就要高度警惕。传销实质上就是上线瓜分下线投入资金的圈钱游戏,要想获得传销资格就要缴纳入门费,想要获取收益就要拉人头加入。


要实现对互联网非法集资犯罪的预防,投资人必须提高警惕,在高息诱惑面前,保持理性,审慎投资,控制投资风险,一旦发现自身可能卷入非法集资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