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代金融家•封面文章|平安信托姚贵平:以受托人定位筑牢信托公司风险管控基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当代金融家 Author 姚贵平
姚贵平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 | 《当代金融家》杂志2021年第4期原题 | 《以受托人定位筑牢信托公司风险管控基石》
1
构建四道防线:变“事后”为“事前”
资管新规的出台,让信托业由“短频快”的竞速跑向“长远恒”的马拉松转变,意味着信托公司在风险管理理念上也要与时俱进,更具全局性和预见性。正如治病救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末病”,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换句话说,信托公司要实现既做到控制好风险、又不错失发展机会,就要将风控的角色和定位从“控制”向“引领”转变,在思想、组织、机制、执行层面构筑起风险管理的四道防线。
思想防线——守法合规、保持风清气正是做好一切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为全面落实合规发展思路,平安信托制定了《员工行为禁令十条》《员工行为手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并强化执行,同时通过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查、处”三结合,强化提升员工的职业操守。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前,变惩处为预防,构筑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合规“防火墙”。
组织防线——加强治理与法人监督,构建信托公司现代治理体系是从组织层面阻断风险的重要基础。平安信托围绕整体转型布局,秉持风险引领业务理念,持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通过构建涵盖董事会及其下设的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层及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四个层级的风险治理体系,形成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体系。
机制防线——当支撑信托公司利润的传统“三板斧”为主动转型和结构优化让出跑道,风险管理的机制也要随之变革。按照业务与风险隔离、专业化评审、集约化管控的要求,平安信托建立起风险垂直管理架构,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分类管理,对债券、股权、标品等业务风险敞口进行统一管理,对风险管理团队任用、调配、考核实行垂直管理,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实现流程上风险前置、决策上保持独立,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执行防线——从尽调、审查到决策,信托业务各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执行环节的疏忽,都会让风险有机可乘。因此,平安信托通过规范业务团队尽职调查要求及操作流程,在尽调环节对不同类型交易对手提出差异化的展业要求;通过加强准入要求,在风险审查环节严格控制抵押率及展业区域,同时加强项目投后管理要求;通过规范决策会运作,在决策环节严格遵循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程序及审批权限,促进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
2
锻造四大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已超6000亿元;从信托项目不良率看,伴随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信托项目不良率也在大幅度上升,部分信托公司的不良率已超过2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盘风险数据背后成因,部分出险公司早期已出现“三高”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联交易高、违规违纪高、客户投诉高,且由于未及时干预治疗,当出现各类并发症时再紧急救治为时已晚。这给信托公司发展敲响了警钟。强化主动管理、坚持审慎经营,是信托公司保持机体健康的不二法宝。
资产精选能力——尽管不同信托公司针对资产选择建立了不同标准,但总体来看,基本可概括为资产质量和交易对手两方面。以平安信托为例,在资产质量把控方面,公司坚持研究外部市场环境及行业动态,制定相应的风险策略体系,通过交易对手、标的质量、收益标准等多维度加强业务准入管理,强化风险策略对业务发展及风险管理的引领作用,同时通过建立“黑”“白”名单制度,确立禁入项目标准;在交易对手评级方面,公司建立了覆盖各行业的交易对手信用评级模型,合理设置风险因子权重,以充分考虑宏观环境、行业景气、机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交易对手进行风险评级。
产品研发能力——非标资产减少叠加资金宽松和低利率环境,造成了所谓的优质资产荒。这考验的其实是信托公司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产品研发能力。平安信托通过构建覆盖产品定义、产品亮点、交易要素、风控逻辑、准入条件、资料清单的全流程产品体系,对每个产品匹配唯一标识,实现产品内容、业务流程、风控策略的标准化。通过积极响应标准化、净值化转型要求,推动产品和业务创新,制订切合实际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业务开展始终符合监管、始终贴近市场。
高效决策能力——风险管理“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业务全覆盖”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决策效率。在尽调环节,平安信托依托内部金融专家与外部行业专家库,提供专业建议,助力一线决策;在评审环节,通过前置风控评审,按类型、行业、区域等分发项目,提高落地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在审批环节,通过对业务进行集中审议,优化决策流程,提高业务决策效率。
专业管理能力——如果说前三项能力是基于审慎经营的投前能力,专业管理能力则是基于高效赋能的投中、投后能力。平安信托始终秉持差异化风险管控策略,结合不同项目的行业特性、客户经营规模、业务模式以及交易结构安排,实行分级分层的风险管理。公司定期及不定期开展存量项目全面风险排查,加大对重点客户、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和区域业务的风险监控力度;同时强化还款现金流的滚动测算,及时预警,科学应对,提前化解潜在风险。针对已出险项目,通过“一户一策”的风险化解方案,完善清收处置计划,化解存量风险资产。
3
赋能四个环节:变“人防”为“智防”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应用日益广泛,科技赋能风控的施展空间越来越大。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平安信托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在“募、投、管、退”四大环节实现全品种线上覆盖、全流程封闭管理和全风险智能管控。
资金募集——在资金募集环节,平安信托依托智能风控平台实现了与各资金渠道无缝连接,打造形成全面覆盖、深度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生态圈。通过“客户分类—产品分类—资产分类”适配体系,根据资金方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和风险偏好,如资产类型、久期、收益等信息等,形成精准资金画像,快速匹配最优资产项目。通过合理规范产品销售行为,一方面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客户,大幅提升资金端响应效率;另一方面帮助客户控制投资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项目投资——在投资决策环节,平安信托创新推出了智慧行研、财报再造、量化信评、远程尽调、AI审核等一系列智能应用。通过智慧行研,设立宏观经济分析与资产区域准入因子库,快速把握市场基本面,提高分析准确度,鉴别优质资产项目;通过财报再造,将内容格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的财报进行标准化改造,形成基础分析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通过机器学习专家经验,接入外部数据库,实现财报校验,有效识别粉饰造假;通过量化信评,构建覆盖46个行业的量化评级模型,捕捉风险特征,形成风险标签,自动获取和甄别风险;通过远程尽调,一键速查外部信息,远程视频高效见证;通过AI审核,运用AI好律师、视频面签、人脸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提升法审效率与法审质量,核验项目方合同签字人身份,有效预防欺诈行为。
投后管理——在投后管理环节,平安信托通过“智慧投管助手”实现系统任务驱动投后管理。在项目放款后,根据“一户一策”管控方案,将项目全生命周期投后任务清单线上化,定时发送投后任务并敦促落实。智慧投管助手的闭环预警平台会对项目舆情、公告、财务、评级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依据项目风险状况变化更新管控方案,通过负面舆情风险触发机制,做到对风险信号及时发现、及时应对。同时,公司在运营中台也实现了产品创设与存量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如“一键建壳”和“账户直通车”可实现在一个界面、一站式完成产品的设立、开户以及报备等工作,且信息自动引用、资料系统传输、操作全线上交互,实现数据不落地即可控制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项目退出——在项目退出环节,针对“好资产”,基于对行业企业的实时监控和对市场前景的动态分析,为确定最佳退出时机提供智能决策参考,实现投资效果最大化;针对“坏资产”,通过智能清收系统,识别风险资产标签,快速挖掘处置线索,依托专家、法院、律师、交易平台、投资人在内的五大清收数据库,快速选择最优合作对象,再通过智能撮合平台实现成交,快速化解风险资产。
4
结语
如果说做好自身的风险管控是践行受托人责任的本分,输出专业实力助力金融风险化解则是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所在。凭借防风险、化风险、经营风险方面的探索与积淀,平安信托打造了以特殊机会投资为特色的领先多元投资平台,将特殊资产业务能力与产业投资能力叠加,助力重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已在不良资产ABS、上市公司股东质押纾困、资本市场续期纾困、特殊机会标品投资等领域成功进行了探索实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特资+”战略,要以医者的态度和责任心做投资,通过对困境企业进行全链条、全生态、全生命周期的赋能,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RECOMMEN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