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金融家•封面文章|姚贵平:“三分类新规”为打造信托业百年老店奠定基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当代金融家 Author 姚贵平






近日,平安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姚贵平在《当代金融家》发表标题为《“三分类新规”为打造信托业百年老店奠定基础》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恪守立业初心、保持恒心定力、锻造匠心精神、秉持变革之心,是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基石。信托业打造“百年老店”,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使命担当,立足长远,守正出新,坚定不移地推动经营转型,靠专业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实现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金融体系。作为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应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分类为指引,回归资管、服务本源,走出一条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打造信托业“百年老店”,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百年老店”是信托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纵观商业发展史,百年老店虽历经时代变迁,但能够始终保持薪火相传、基业长青。国内信托业发展至今已40 多年,经历多次清理整顿,整体发展质量不高,“一法两规”后仍有22 家机构破产清算,或被取缔停业、并购重组。根本原因是行业发展背离了信托制度初心、偏离了社会价值坐标。信托业转型要以“百年老店”为参照,一要守初心,传承优秀传统,不忘立业初心;二要持恒心,坚持长期主义,守住底线红线;三要铸匠心,专业修行不止,精进质量品质;四要善创新,顺应时代变化,开放包容兼续,以强烈的责任使命、鲜明的价值主张、严谨的行为规范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分类新规为信托业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基础。百年老店的内涵不仅在于历史悠久,更在于专注、累积、沉淀,持续稳定。传统信托以投融资为主业,周期波动影响大,制度优势发挥不充分,专业积累沉淀不够。三分类新规突显了信托的制度优势,为行业转型厘清了方向。新三类业务具有重投入、强积累、高稳定的特点,引导机构回归初心、聚焦主业、沉心蓄力,把资源精力投入能力建设上,而不是钻营谋求更多的特别诉求、差别对待。
信托业打造“百年老店”要以新分类为指引,持续修炼“四心”,在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绘就行业发展新蓝图。

01

恪守立业初心
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原则
恪守立业初心,要时刻铭记国家赋予信托业的使命责任,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作为根本遵循,各项经营活动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满足社会需求、提升行业价值,将自身发展始终置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推动国家、社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心怀国之大者,要把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制度功能、客群基础、服务能力,将金融活水精准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覆盖新基建、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助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绿色双碳、数字经济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不断增强信托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度和力度。
坚持以民为本,将信托风险隔离、事务管理的特点和专业能力结合,丰富信托机制在公益慈善、社会治理、风险化解等领域的应用。最直接的体现是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产品设计、业务操作、售后服务各环节,融入客户咨询、投诉、诉讼各场景,构建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体系。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加深社会公众对信托的了解认知。最根本的要求是加强信托文化建设,将“百年老店”的诚信精神、信托的信义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托文化内涵,融入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制度体系、员工行为规范、激励约束机制等各环节,真正将信托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02

保持恒心定力
坚持长期主义,坚守风险底线
第一,不滥用“任意门”。长期以来,依托牌照灵活性,信托普遍多元化经营,融资与投资、资管与投行、境内与境外、产品与服务,但都做不专、做不精、做不深,造成机会主义盛行,走捷径、找缝隙、钻空子,不愿做需要长期专注与投入的事,千方百计绕道规避监管,灵活性的制度优势没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委托人正当需求,反而成为市场乱象的重要诱因。新分类下,信托牌照灵活性优势要用在主业正道上,建立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体现在受托财产的多样性、产品组合的多元化、服务内容的综合化上,建立起信托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二,不迷恋“融资牌”。具有影子银行特性的融资业务是信托传统主业,以自有资金、隐性承诺承担风险,获取利差收益,业绩报表表面光鲜。但信托做融资业务先天不足,资金成本高、客户层级下沉、资本实力弱、集中兑付风险大,业务收益根本无法覆盖风险敞口,一旦市场形势发生逆转,信托首当其冲。新分类下,融资类业务退出是大势所趋,信托业应坚定不移地压降传统融资业务,推动融资模式向资管信托本源转型,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做资金、资产两头在外的轻资本、轻资产模式,逐步摆脱对传统融资业务的路径依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业务支柱。
第三,不擅闯“无人区”。传统模式下,信托推崇“打猎文化”,四处出击、跑马圈地,对业务“无人区”无禁忌、无敬畏,关注即期利益,忽视潜在风险,即使知道风险远远大于机会,也心存侥幸,最终导致深陷风险泥潭,甚至引发经营危机。打造信托“百年老店”,应彻底摒弃“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敬畏风险、遵从专业,立足长期发展,聚焦专业领域、保持恒心定力。在能力不具备、制度不完善、风控不匹配的情况下,审慎开展各类业务创新。任何业务、模式创新必须在新业务分类的规范框架下开展,做到合规先行、制度护航,充分评估风险、建立制度规范、配套组织保障,保证业务持续、健康、稳健发展。

03

锻造匠心精神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赋能社会经济发展

//  践行“受托服务+”理念,为社会民生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信托服务

资产服务信托彰显了信托的独特价值,但如果仅局限于搭建信托架构、提供事务管理服务,缺乏为客户、为社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信托极易成为通道,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应建立“受托服务+”的发展理念,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立足价值创造,长远规划。以受托服务切入业务场景,累积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信托财产,通过增值服务赋能,延展业务链条、丰富服务内涵、创新业务形态,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比如家族信托业务,除搭架构、配产品等基础金融服务外,信托可以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促进家企联动、公私联动,满足委托人财富管理、传承等多元化金融需求;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增值服务平台,提供教育、养老、慈善、特殊关爱等非金融服务。风险化解案件中,相比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信托懂金融、有产品、通产业,在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等复杂项目中,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信托可以探索担任破产管理人的角色,直接参与破产重整项目,为企业提供引入战略投资人、资金融通、资产处置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推动重整流程、化解债务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强化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一是业务协同。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比如财富管理信托与资产管理信托,家族信托与公益慈善信托等等,立足委托人需求、受托财产管理,强化资金、资产、产品、服务间的衔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渠道协同。资产服务信托离不开各类合作方,要围绕细分服务场景,建立相匹配的优秀投顾渠道、代销渠道、服务商渠道等,做好渠道合作维护,构建形成资产服务信托的渠道生态圈。三是股东协同。不同信托机构的股东背景及资源各不相同,依托股东的客户、渠道、产业资源,丰富服务信托应用场景和服务内涵,在细分服务领域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第三,提升营运能力,服务制胜。资产服务信托具有涉众性、普惠性的特点,必须有强大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支撑,一方面通过系统平台管理,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差错率,保证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流程系统化、标准化,提高运营效率,推动边际成本递减、提升投入产出。
//  发挥资金融通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低成本的机构资金
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框架下,保险、证券、公私募基金、理财子、信托同台竞技,市场竞争激烈。资产管理信托不能走传统融资的老路,也不能盲目跟风其他资管机构,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既能体现信托牌照优势、又具有专业和资源优势的特色领域深耕发力,打造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信托以往做资管业务是从资产端出发,以多种方式募集资金满足融资人需求,是真融资、假资管。真资管的逻辑是资金驱动,从资金配置需求出发,以集中度控制、净值化管理、信息披露三大支柱为核心。因此,做好资产管理信托,前提要重塑经营理念,真正从投资人利益出发,从资产驱动到资金驱动、从项目营销到客户经营、从利差收入到管理费收入。
其次,要找准优势定位。资产管理信托应重点在机构资金、另类资产上深耕发力,定位做国内另类资产投资管理服务商。个人投资者虽然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强,但竞争白热化,需直面银行、基金、券商的竞争,且对投资者教育工作也不充分。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产业基金等机构资金配置需求不断扩大,且风险识别、承受力更强。国际上知名的黑石、麦格里等顶级私募资管机构80% 以上的资金都来自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保险资管、券商、公募基金优势在二级市场,信托多年来在一级市场、另类资产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有的已初步建立起募投管退全链条能力。
最后,要建立能力闭环。一是行业投研能力。投研能力是做好资产管理信托的关键核心。信托投研能力打造不能简单复制券商研究所模式,也不能完全依赖外部行研机构,要建立具有信托特色的投研一体化模式,即以投资团队、风控团队为骨干,从投资实战、买方视角出发,以战带训、以训促战、战训结合,逐步构建提升专业投研能力。同时,要通过行业协会、投资论坛、客户交流等各类平台活动,以投研成果和实际业绩,提升信托专业精进的品牌形象。二是资产营运能力。三分投、七分管,与融资业务投后不同,非上市公司、新基建等股权投资必须实际参与运营管理,提升分红回报及价值增值,具体方式上,可以依托股东产业赋能或是联合外部产业龙头合作,利益绑定,合作共赢。三是资金募集能力。机构资金方更加专业,需要专业募资团队做好营销维护,精准刻画机构配置需求、风险偏好,以稳定的投资团队、专业的投研能力、优异的历史业绩为卖点,获取投资人的信任。
//  创新公益慈善服务模式,助力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建设
共同富裕是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信托在这方面有天然的制度优势,但目前发展还不充分。除了财产登记、税收制度问题外,关键是要针对公益慈善基金管理人、服务机构、社会公众、政府部门需求痛点,改变传统项目制、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探索搭建开放、共享的公益慈善云服务平台,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服务模式,推动公益慈善信托规模化发展。对公益基金管理人,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方位服务系统,帮助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对公益慈善参与者,建立公益慈善账户,体现公益慈善贡献价值,积累公益慈善能量。对公益服务机构,开放平台接口,为公益慈善同行者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通道,形成紧密型的公益慈善服务生态。对政府部门,提供监管评价闭环体系,保证公益事业公开、公正、透明、良性可持续。

04

胸怀变革之心
开放与时俱进,焕发经营活力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客户在变,打造信托“百年老店”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融合新的组织形态、技术手段、激励机制,才能永葆活力。
完善法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层面,需加快推动《信托法》修订,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并出台税收等操作实施细则。行业制度层面,制定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资本管理办法,鼓励信托公司间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良性竞争、百花齐放的行业发展新格局。业务细则层面,对标资管新规,出台资产管理信托产品管理办法,允许信托取得社保基金、年金等受托人、投资人资格,打通信托产品对接保险资金通道,与其他资管金融机构拉平待遇。
优化组织人员结构。新业务方向突出专业化经营,需要科技、运营、投后等强大中后台支撑,信托机构应改变传统“打猎”模式,探索“海豹突击队”式的尖兵模式,建立敏捷作战单元,前中后一体化、管理扁平化,反应迅速、决策高效、执行精准。人才结构要匹配业务调整,大幅优化传统融资类业务人员,重点引入产业、资管、科技、法律、税务等专业人才,形成更加多元的人才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改进评价激励机制。机构评价应更加突出服务实体、业务品质、智能科技、社会责任等质量类指标,完善机构监管评级、行业评级办法,体现高质量发展导向。人员激励在保持市场化优势的同时,应结合不同业务特点,探索采用合伙制、预算制、递延制等差异化激励方式。探索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模式,增强职业精神,建立中长期的激励机制,将员工激励与公司长远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加强智能科技赋能。新业务方向决定了智能化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一是以智能化赋能业务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客户广、场景多、周期长,要重点在渠道对接、客户交互、运营管理等领域加大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资产管理信托具有强数据、重模型的特点,要对标实践领先的资管机构,建立一体化投研平台,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募投管退各环节,满足高频估值、交易、组合等需要。二是以智能化赋能风险管控。将制度建立在流程上,将流程建立在系统上。投前环节,建立覆盖交易对手、底层资产的大数据风险画像,把好准入关。投中环节,利用数字技术对交易全流程进行监督,覆盖集中度、杠杆、久期等,实现风险预警和管控的即时性、智能化。投后环节,建立量化工具和分析模型,做到风险管控的先知、先觉、先行。

当代金融家


(《当代金融家》2023年5月封面文章,点击查看大图🔍)
延展阅读

重点!一图读懂平安信托2022年业绩报

平安信托获评2022平安集团4项ESG荣誉大奖

平安信托获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先锋创新奖”!

平安信托2022年经营业绩稳健,战略业务规模增长近2000亿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平安信托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