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窗 | 13项“国自然”青年项目!这批“时珍青椒”真给力!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集中受理期间接收的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药学院共有13个青年项目获批立项,立项数创学院历史新高,占学院获批立项的国自然基金总数的70%左右。本次获立项项目中,有首次在生物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及人类营养领域获得资助的项目,充分展示了药学院“时珍青椒”的科研后备力量。
丁美红
201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获药剂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医药科学院药学科研平台实验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SR-μCT耦合MD-LC/MS研究丁香神阙穴给药携药入经转运机制
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以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为指导,秉承佐使药“通行向导之使”与中药制剂“药辅合一”理论,集成可原位、实时观察组织或药物结构形态及其运动方式的SR-μCT技术、实时、动态、微创的皮肤微透析采样技术与微量、精确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定性、定量相结合、PK与PD相结合,从局部、在体到整体,多维度研究丁香挥发油对参黄散中活性成分经神阙穴吸收、转运的影响,该研究有望构建一种在体经穴位渗透评价体系,阐明丁香携参黄散诸药入经转运动力学机制,丰富佐使药“通行向导之使也”的传统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
科研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奎龙
201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药制剂与炮制教研室助理研究员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京大戟醋制调节肠道菌群干预宿主代谢重塑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肾毒性机制研究
项目概述:
京大戟有毒,《中国药典》规定用醋制法炮制。研究显示京大戟除具有胃肠道毒性还具有肾毒性,但其肾毒性的物质基础及醋制减毒机理尚未阐明。本项目拟基于肠-肾轴的京大戟醋制减毒研究思路,采用相似结构归一化法分析京大戟醋制前后化学物质变化规律;以干预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网络为切入点,综合中药化学、病理学、系统生物学等技术交叉融合,阐明京大戟醋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和机体宿主代谢网络紊乱,减轻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损伤降低肾毒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本研究为京大戟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支撑,也为中药炮制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科研感悟:有了开始,就会有进展。
刘志香
2018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获得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AaWRKY8转录因子调控三分三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项目概述:
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是我国云南特有的茄科山莨菪属药用植物,其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总含量可高达1.2%,均高于其他茄科植物,具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提高三分三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的基因工程途径主要聚焦在诱导TAs合成酶基因表达等,但通过操控转录因子调节代谢效率更高,在三分三中尚无任何相关报道。
本项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拟进一步考查根中显著高表达的AaWRKY8转录因子诱导表达特征,确定AaWRKY8对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并筛选及验证AaWRKY8互作蛋白;以阐明AaWRKY8在TAs合成代谢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开展三分三代谢工程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科研感悟:慢慢做精细做,一定会有惊喜的!
朱志红
2018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药剂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药制剂与炮制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基于“祛邪扶正”理论的砒霜/多巴胺-聚多巴胺仿生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抑制肝癌复发作用研究
项目概述:
砒霜对肝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前期研究发现停药后肝癌会立即复发。基于“祛邪扶正”理论,我们推测将治疗策略从单纯的聚焦肿瘤转向整体防治,即在肝癌早期治疗中将砒霜“祛邪”与肿瘤免疫“扶正”联合可以防治肝癌复发。多巴胺具有“扶正”作用,而多巴胺的聚合物——聚多巴胺是较好的药物载体,体内可降解成多巴胺,具有“药载一体”性质,本项目基于“祛邪扶正”理论结合多巴胺-聚多巴胺“药载一体”特性与巨噬细胞微囊的免疫逃逸与肿瘤归巢能力构建递药系统将砒霜“祛邪”与多巴胺“扶正”相结合从整体防治肝癌的复发。
科研感悟:永远保持主动性,保持好奇心。
朱波
201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药资源(生药学)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白术内生真菌AM478调控关键miRNA增强宿主抗根腐病的分子机制
项目概述:
白术临床应用广泛,被誉为健脾补气第一要药,根腐病是制约白术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项目计划:(1)建立白术根腐病模型,从病情指数、生理生化等指标进一步明确AM478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作用;(2)应用转录组-miRNA-降解组联合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qRT-PCR技术,进一步对响应AM478诱导的差异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筛选;(3)通过miRNA过表达与基因敲除载体构建、拟南芥异源转化、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及RLM-5’-RACE等技术,对miRNA及其靶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本项目的完成,将揭示内生真菌AM478防治白术根腐病的作用机制,为AM478作为“生物菌肥”应用于白术种植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感悟:坚持每天前进一点点,总会有到达彼岸的时刻。
苏洁
2018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现代中药与健康产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白术药效部位通过“肠道微生物-色氨酸代谢物-AhR”途径调节“过食膏粱厚味”致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
项目概述:
糖脂代谢紊乱是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防治需求大。饮食不节会导致肠道微生物来源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减少,使其通过芳香烃受体(AhR)介导的糖脂代谢调节作用减弱,而促发糖脂代谢紊乱。前期从白术中分离的药效部位(AMOP)能改善饮食不节致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增加色氨酸代谢菌丰度。我们认为AMOP改善“过食高粱厚味”致糖脂代谢紊乱可能与其“健脾”调节肠道微生物,增加色氨酸代谢产物,并激活AhR通路有关。本研究为白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提供新切入点,并丰富了“健脾”现代科学内涵。
科研感悟:面向应用是中药研究的核心。
张璐
2018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得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临床中药学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桂附“相须”调控AMPK/Sirt1信号轴偶联骨代谢以治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项目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长期困扰临床的代谢性骨病,调节骨代谢促进骨生成是其治疗关键。以肉桂-附子为核心的诸多经方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在中医“补肾阳”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证治要诀》强调“附子得桂则补命门”,可见二者“峻补肾阳”尤宜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但其配伍内涵尚未阐明。本项目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切入,从能量代谢角度探索桂附相须为用以治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机制,以揭示桂附相须为用“峻补肾阳”以治骨质疏松的科学内涵,为中药“相须”配伍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科研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范慧艳
201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丹参转录因子SmMYB50响应CMV侵染调控丹参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
项目概述:
黄瓜花叶病毒(CMV)是引起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丹参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物,感病植株根系细小,丹参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严重影响了丹参的产量和品质。本项目拟以CMV和丹参为主要试验材料,利用丹参遗传转化体系研究SmMYB50对丹参酮/丹酚酸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深入研究SmMYB50响应病毒侵染的生物学功能,明确其关键功能区域,筛选与SmMYB50互作的参与抗病毒的寄主蛋白。此研究结果将揭示病毒在侵染过程中影响丹参有效成分积累的分子机制,为后续丹参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感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郝小龙
201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园艺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青蒿SHI转录因子AaLTS1介导光信号促进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项目概述:
中药材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青蒿素的唯一植物来源。然而其体内青蒿素含量很低,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新种质是解决青蒿药源质量困境的有效策略和研究热点。本项目拟采取基因敲除等技术深入解析AaLTS1调控青蒿素合成的功能;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光信号对AaLTS1在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的调控;最后建立光信号通过AaLTS1调控青蒿素合成功能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本项目有望阐明AaLTS1特异性介导光信号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为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
科研感悟:自主与合作
郝敏
2019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药制剂与炮制教研室助理研究员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莪术和三棱醋制配伍调控RIPK3/JNK/ROS信号通路介导HSC程序性坏死强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
项目概述:
“莪术-三棱”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对,其抗肝纤维化(HF)疗效确切,醋制效果更佳,但其炮制配伍增效的物质基础与机制尚未明确。申请人前期研究表明,“莪术-三棱”药对醋制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明显变化,可显著减轻CC14诱导的HF,抑制HSC活化,上调necroptosis相关蛋白。基于以上理由,本项目拟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莪术-三棱”药对醋制配伍对HF中HSC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RIPK3/JNK/ROS信号通路的关键作用,明确莪术三棱醋制配伍抗HF增效的物质基础和机制。
科研感悟:有志者,事竟成!
赵琦明
201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药物分析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基于细胞膜键合磁性碳球垂钓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究三子丸抗骨质疏松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项目概述:
细胞膜垂钓技术是近年来用于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快速筛选的前沿技术,但其不足在于细胞膜容易从磁性固载基质上脱落,导致垂钓复合材料的稳定性较差。本项目拟分别建立大鼠成骨和破骨细胞膜键合磁性碳球垂钓技术,显著提升传统细胞膜垂钓技术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结合原方成分分析及药效学实验,高效发掘出三字丸抗OP的药效物质;再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和生物学验证,确认三字丸药效物质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阐明三子丸多成分、多靶点整合防治OP的作用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颖的思路。
科研感悟:
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思考,多尝试,多交流,知行合一,终有收获。
韩冰
201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生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讲师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甘薯胡萝卜苷亚油酸酯调节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防治乳腺癌机制研究
项目概述: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因此有效防治乳腺癌的发生尤为必要。肠道微生物促进雌激素再活化可增加患乳腺癌风险。本项目通过乳腺癌MCF-7原位荷瘤模型,灌胃给药甘薯活性成分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L),探析受DL调节的微生物稳态与雌激素代谢的关系;通过肠道无菌荷瘤模型,灌胃给药DL和柔嫩梭菌,探析柔嫩梭菌与DL防治乳腺癌效果的相关性。本项目预期阐明DL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影响雌激素代谢的防治乳腺癌机理,为明确甘薯抗乳腺癌活性成分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科研感悟:细节决定成败。
彭梦云
201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药制剂与炮制教研室助理研究员
2020年国基立项项目名称:
热响应自促释放型纳米载体用于解偶联介导的深层肿瘤热治疗研究
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采用热敏感相变材料构建自促释放型载药系统,通过十四醇热敏感相变释放糖酵解抑制剂(DMF)与解偶联剂(DNP),抑制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从而降低HSP的表达,解除肿瘤细胞的热耐受性。DNP通过解偶联作用在线粒体区域产生有害的过高热,对线粒体进行原位热治疗并进一步促进药物释放,实现级联扩大热治疗的效果。本项目利用热敏感材料控制药物释放,通过饥饿增强解偶联介导的热治疗效果,不仅克服了肿瘤细胞的热耐受性,还可以避免活体治疗的深度限制和热转化材料的安全隐患。该项目对肿瘤热治疗的临床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感悟:坚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药学院的年轻老师们在教书育人之余,潜心于自己领域内的研究,现已成就斐然。仍在校学习的同学们,也可以在药学院优秀教师们营造的学术氛围中,奋发图强,砥砺前行,争取更上一层楼!
往期回顾
守正创新,拜师学“医”
精选
聚焦党代会 | 我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动员会
精选
我校研究生在2020年度长三角区域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论坛中取得佳绩
精选
师・范丨校优秀教师㉑——吕超杰
精选
校党委书记黄文秀一行参加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
求本远志
来源:教师工作处
责编:余婕
审核:陈翔、金聪伟、史晓琼
终审:马重阳
欢迎来稿:
1687079468@qq.com
订阅号:zcmu_news
@新浪/腾讯微博:浙江中医药大学
@今日头条:浙江中医药大学
@抖音: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