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窗 | 我校新增一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0年度国际科技合作载体认定名单,由我校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刘翠清教授负责的“大气污染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01
基地简介
大气污染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中美联合环境与肺系疾病研究中心(2018年挂牌)”建立,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共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其前身为预防医学实验室(2016年建立)。基地依托刘翠清教授团队在大气污染领域的研究优势,着重于阐释大气污染性疾病包括呼吸、代谢、心血管、免疫及血液等系统疾病发病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进一步依托中医药学科特色,对大气污染诱发疾病的中医药防治进行研究。基地成员研究涵盖多学科领域,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团队。
02
基地成果
自2016年实验室建立以来,基地成员深耕细作、潜心科研。经过几年积累,学术成果开始涌现,2020年有6项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领域内著名期刊。
2020年4月,刘翠清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合作,在Particle & Fibre Toxicology(毒理学一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Sex-dependent effects of ambient PM2.5 pollution 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in mice”的研究论文,首次利用动物实验探讨真实环境浓度PM2.5暴露后胰岛素敏感性和肝脏脂质沉积的性别差异,为PM2.5暴露毒性作用易感人群的个体防护提供依据。紧接着,该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相关团队进一步合作,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科学一区,Top期刊)发表题为“Lipidomics insight into chronic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in mice”的研究论文,全面阐述了环境浓度PM2.5暴露对血液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首次提出脂类物质(包括神经酰胺,鞘磷脂和TAG)可能是PM2.5暴露毒性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刘翠清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等相关团队合作,首次观察到PM2.5暴露扰乱肝脏组织核心时钟基因及脂质代谢关键转录因子和关键酶的昼夜节律。该成果以“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disrupts hepatic circadian oscilla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a mouse model.”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该文全面描述了环境浓度PM2.5暴露对小鼠肝脏时钟基因及脂质代谢关键转录因子和关键酶基因昼夜节律的影响,为阐释PM2.5健康效应机制开辟了新的视角。同时,该团队在Chemosphere(环境科学二区,Top期刊)发表姐妹篇论文“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perturbed circadian rhythm and oscillations of lipid metabolism in adipose tissues”,首次报道了PM2.5暴露对不同脂肪组织昼夜节律紊乱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随后,该团队继续探究PM2.5暴露对肝脏脂质代谢的毒性效应,发现了大气环境浓度PM2.5长期暴露的代偿规律,该成果以“Lipid metabolic adaption to long-term ambient PM2.5 exposure in mice”为题,已被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接收。
上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为卫生毒理学教研室李冉博士,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专业硕士生王逸轩、杨思佳,通讯作者均为刘翠清教授。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
(刘翠清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03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介绍
刘翠清 教授
刘翠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中美联合环境与肺系疾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浙江省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者(2014)、浙江省毒理学会个人科技奖获得者(2018)、浙江省5246高校创新领军人才、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毒理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呼吸毒理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毒理学会理事、浙江省环境与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环境因素(细颗粒物)对代谢系统的毒性作用及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在Environ Health Perspect、Particle & Fibre Toxic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杂志已公开发表SCI收录文章40余篇。
李冉
李冉,女,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变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专委会委员,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目前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物心血管代谢毒性、发育毒性及其防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等5个研究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Particle & Fibre Toxic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编《食品毒理学》教材1部。
王逸轩
王逸轩,女,2017级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因素(细颗粒物)对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防治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2018香港中文大学内地学生暑期交流项目,入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Chemosphere等杂志发表论文2篇,并获评2020届校优秀毕业生。
杨思佳
杨思佳,女,2018级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气中PM2.5暴露对骨骼、代谢系统等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入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以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杂志发表论文1篇。
中美联合环境与肺系疾病研究中心
挂牌成立照片 201804
往期回顾
学术窗丨我校陈宜涛教授团队揭示白背三七通过调控PI3K/AKT和脂肪酸代谢通路降血糖作用机制
精选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精选
我校举办“12.4国家宪法日”系列主题活动
精选
发挥独特优势,彰显中医药担当——记我校中医临床基础(免疫病)研究所
精选
我校妇女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求本远志
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编:吴雪
审核:陈翔、金聪伟、史晓琼
终审:马重阳
欢迎来稿:
1687079468@qq.com
订阅号:zcmu_news
@新浪/腾讯微博:浙江中医药大学
@今日头条:浙江中医药大学
@抖音: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