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稿】港口吹响跨境物流建设号角——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郭胜童 徐凯

2015-07-30 郭胜童 徐凯 航运评论

  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等9个部委《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在近两年的时间已经探索出一些成绩。而在综合跨境物流体系中,港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也是跨境口岸通关服务的关键节点,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与政府工作报告中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港口企业也在谋求经济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目前,已有众多港口依托电商平台,将“互联网+”行动运用到实际中,谋求自身的转型升级。


  跨境电商试点布局


  2013年,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获批为第一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广州、深圳、青岛等地也相继获批了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各大试点城市根据各自的优势,推出相应的跨境电商业务,或以进口保税为主,或以直购为主,或出口为主,呈现不同的规模发展趋势。


  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城市已有8个: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及青岛。





  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竞相上线


  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之上,不仅要有政策的支持,也要有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支撑。对于跨境电商“规模成群”效应来说,港口是关键环节,跨境贸易最终目标,就是货物通过物流渠道进行流通,而港口所承载的正是这一功能,即跨境物流服务终端。


  近年来,各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港口相继推出了旨在整合口岸通关服务和港口物流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2013年,宁波港搭建了“易步通”平台,该平台是较早由港口搭建的物流通关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实体的全程物流跟踪服务。利用宁波港和浙江电子口岸各自已建成的两大服务平台的优势、互补不足,新建综合、高效、便捷的港口物流运转体系,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多功能、更加方便、快捷、持续的物流通关和增值服务。


  2015年,上海港货运电商平台“1港通”上线,其目标是打造智能化的综合物流供应商平台,提供全程物流的跟踪服务,包括海运订舱、海运运价、拖车仓储、报关查验等物流服务,以及定制客户管理、货物信息跟踪推送等服务。


  同年,青岛港推出“海道网”,提出构建港口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生态圈,提升物流信息服务能力。以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共平台为依托,以网络交易、网络结算、网络物流金融、信誉体系等多元化网络服务为手段,整合青岛区域的物流行业资源和贸易客户资源,打造的物流行业服务平台。包括船期运价平台、订舱服务平台、传媒平台这三大板块。


  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


  (1)整合物流资源


  一方面,整合港口的内部物流资源,实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等平台的有机整合,将码头基础信息、公司业务信息、全程通关信息等整合在一个平台中,建立包括货代、仓储、堆场、码头装卸、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多试联运、查验配套服务等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运用互联网的需求汇聚能力,将社会上众多的零散物流资源汇集到港口,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不仅可以为客户降低运输成本,也为港口带来了新的业务,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2)提供全程通关服务


  通过信息平台,对接电子口岸系统,提供一站式的通关服务,有效的将一关三检的服务时间、物流与码头生产的衔接时间进一步缩短,提高通关效率。同时,将更多的码头供应、港口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内容整合在公共平台上,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打造全新的临港产业生态圈。


  (3)对接贸易平台


  物流本质上来说是服务于跨境贸易的。因此,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与贸易平台的对接,将货物进行汇集整合,甚至可以整合物流企业,建立贸易型的港口,对港口来说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新兴市场需求,港口通过提供定制化的优质跨境物流服务,可以拓宽客户范围,开辟全新业务。


  (4)提供智能化服务


  在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和运营状况,为港口战略发展及决策提供支持,有利于港口企业更精细高效的经营,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港口服务供应链服务。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也将逐步在港口应用,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平台带来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将营业厅搬到网上,让客户体验到跨境物流的便捷服务和全程物流的跟踪服务,随时随地,货物动态尽可掌握。


  小结


  随着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的物流电商平台建设,越来越多的港口将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通过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结合在线交易、在线结算、金融服务、通关服务等多元化服务为手段,整合物流资源,港口业务将逐步实现由货物存储装卸向跨境物流全程通关服务的转型。港口将集物流、贸易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在国际物流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转型为更具竞争力的智慧港口。


作者:郭胜童 徐凯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航运信息化研究室

联系电话:021-65853850*80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