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稿】供给侧改革对港口发展的影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姜超雁

2016-06-01 姜超雁 航运评论
航运评论

微信号:HangYunPingLun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自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政策开始逐步实施,在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四个关键点:第一、化解过剩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加大产业重组;第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减税等政策性改革,让企业减少没必要的制度性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创新、去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通过城镇化化解房地产库存;第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理论上供给侧改革是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中,减税将降低企业成本,去杠杆将加大港口资本市场风险防控。更重要的是,在供给侧对各行各业改革的大环境下,港口通过价格调整,合并重组,拓展外部市场、产业转型、多元化创新发展等路径,提高港口生产能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下,将给港口发展带来新的趋势,对港口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 供给侧改革推动下港口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激发供给侧的活力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对政府来说,主要通过对部门放松管制、减轻税负、激活体制和重组出清等途径来实现。因此,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港口业将产生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01港口企业国际化加快进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将新建、扩建与国外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等金融机构将为国际性大通道建设提供资金的支持,港口将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一是随着多边、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和沿海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积极加快进口步伐;二是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战略要求,中国资本和产业将逐步“走出去”,中国港口将形成国际化的码头网络布局。预计未来5-15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这种开放的局面还会保持下去。




02港口产业转型加快升级


  “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港口将会迎来了一段产业转型升级期港口企业加快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为了给大型化船舶提供稳定的物流和供给能力,同时增强港口自身对货源的掌控力,增强谈判的话语权,由此加快由码头运营商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对于散货港口来说,探索散货交易新模式,筹建“散货超市”等分销中心,港口不仅可以接卸、堆存,并相应配置了包括船代货代、保税仓储、期货交割、混配加工、运输配送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加快“门到门” 全程综合物流体系建设。




03港口智能化加速发展


  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这将进一步加快港口智能化发展速度。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促进信息联动、加快港口物流电商化进程、建成集堆场、道路、地磅、卡口等远程监控为一体的安保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生产、能耗、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网络全覆盖等,将成为港口发展潮流和行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04港口经营模式多元化


  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随着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的下降,港口的下游产业开始萎缩,港口传统盈利模式出现瓶颈,港口传统业务将进入“微利”时代, 因此,“微利”迫使港口企业由港口运营商转型为全程物流服务商,港口在应对改革大环境下,必须延长港口的物流链条,深度挖掘物流利润增长点;对部门码头功能进行调整,或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或进行港航功能升级,更或者是涉足其他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比如,涉足资本市场,试水金融业务;跟随“一带一路”战略,与其他领域集团合作,成立海外项目开拓公司;发展临港产业经济,港口企业打造成为大宗物资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临港产业中心和能源交易中心。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发展方向转向新兴领域、创新领域。采取这些举措都只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支撑港口主业发展。




05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步伐


  近年来,受下游基建投资与进出口增速下滑因素拖累、港口行业收入与盈利规模进入下行通道,加上港口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港际间恶性竞争等问题日趋明显,因此,供给侧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进程,促使各地政府成立港口资产管理平台对区域内资源进行统一布局,以提升港口群整体效益。此外,未来港口企业将进行国企改革,引入新鲜血液,从供给端激发企业活力,实现带动企业发展的目标。




二、 供给侧改革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随着港口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将对港口发展造成影响。短期来看,化解产能对港口生产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影响不大;但是减税将对港口生产和经营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供给侧改革对短期的港口增长、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中长期看,明确有力的改革措施可以化解港口过剩产能,提高港口生产效率,有利于港口资本向有效行业流动,提升港口资本市场风险防控,最终提高港口业的盈利能力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宗散杂货以及出口集装箱量增速逐步下降。港口,尤其是以沿海大宗商品为主要货种的港口,在去产能的供给侧改革中,其港口吞吐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01短期对吞吐量的影响不大


  2015年11月,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8%至1789万TEU。2015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达331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前10个月,中国主要原油装卸港口中,大连港累计原油吞吐量3725.02万吨;青岛和天津两港原油分别实现5280.72万和3839.04万吨;而宁波-舟山港完成原油吞吐量7908.74万吨。2015年12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长10.85%。2015年12月煤炭进口量同比下跌35.19%至1764万吨,是自第三季度7.26%的跌幅之后的高速下跌,如图1所示。




  在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低迷、中国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清理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上,中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港口库存持续处于高位。因此,对港口干散货吞吐量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去产能将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集装箱吞吐量,但是减税又会对短期的集装箱吞吐量起到正面影响,特别是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在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同时,对部分过剩产能出口取消或降低关税。加上,中国实施石油战略储备政策,因此,供给侧改革对短期的集装箱和液态散货吞吐量的影响不大。


02对港口的长期影响显著


  2005年之后,由于海运贸易量的加速增长促使中国港口投资规模进入扩展窗口期,通过对比1985-2012年中国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适应性(通过能力/实际吞吐量)的变化可见,自2006年起,中国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通过能力/吞吐量)回升“1”后,近年不断攀升,现已持续“1.2”以上,意味着港口20%的产能被闲置,岸线资源被过度开发。而当前中国岸线资源利用率低下是发展瓶颈,中国每米岸线年吞吐量仅1.1万吨,远低于香港的2.0万吨和新加坡的4.1万吨。港口产能过剩资源突出,针对有限的岸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合理分配,港区之间合理分工,消除彼此恶性竞争,出清过剩产能,统一合理规划未来的产能扩张计划,是港口下一步重点关注的工作。




  因此,长期来看,供给侧改革将对港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供给侧理论上是从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角度出发,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通过规模化和技术进步来提升码头岸线利用率,进而提升码头实际吞吐能力是下一步面临的挑战,因此,中国港口实际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沿海港口每米岸线吞吐量将达到2.0万吨,实现效能翻番,达到香港的水平;另一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将加速经济结构转型,致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传统工业比重下降,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部分港口可能会呈现出负增长态势,长期影响显著。



作者:姜超雁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港口研究室

联系电话:021-65853850*8034



相关文章链接:

>【专稿】全球航运业亟须向“供给侧创新”转变

>【专稿】供给侧改革在港航领域是否有可为?

>【免费讲座】国内海运市场形势与供给侧改革研讨

>【重磅】2015年全球最具发展潜力集装箱港口排名




随时随地看新闻、搜资讯、查数据,了解最新、最权威的航运评论!


请手机扫一扫,关注“航运评论”微信号!






喜欢请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