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区别

2015-06-26 无处不哲学


与时代的独立思想者同行

微信号ID:zhexue365


古代中西方有两位教育大师可以媲美。一位是中国的孔子,一位是希腊的苏格拉底。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正人君子型的。尽管《论语》中的孔子不像后来经过从董仲舒到朱熹神化后的那么威严,在教书之余,不失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但他却确立了师道尊严的基本规范。大体上,孔子教学生采取的是知识传授的方式,他也会提示学生,但这种提示的用意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所以,他对于违背老师的意图是不大高兴的,对于学生言行同老师相反并不赞成。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忠诚和理解。从这一点来说,后代推崇孔子倒也不完全违背他老人家的本意。对于老师充满尊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而形成自己坚定意志的颜渊,自然是他老人家最好的学生。


苏格拉底也教学生,却同孔子的教法大相径庭。他从来不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采用反问、辩驳、追问等方式,迫使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不在乎学生同老师想的不一样,更不在乎学生对自己说的东西不相信。这种方式,更多是培养学生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自我认知。于是,善于思考,追求辩证方式的柏拉图,成为最具有苏格拉底教育风格的传人。


从教育方法来讲,孔子是传授知识,而苏格拉底则是迫使学生自己形成知识;孔子教人以信,而苏格拉底是教人以疑。这里的信和疑,是方法论意义而不是伦理学意义的概念。正是方法论的区别,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别。赵纪彬先生曾言:古希腊是“智者气象”,古中国是“贤人作风”。诚哉斯言!


那么,就管理学而言,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有何镜鉴?


对于经理来说,孔子式的方法可能更恰当。经理是实践者而不是思想家,没有对自己意图的坚持,没有下属的服从,经理可能一事无成。很多人都强调,用人要用独立思考者,殊不知一个经理的部下如果个个独立思考,人人见解不同,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对于学者来说,苏格拉底的方法可能更合适。学者的本质是创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对现存知识的质疑和反思,没有自己的思辨和否定,就有可能被成见所俘虏,更有可能人云亦云失去创造性,理想状态也只能是传授和承继知识而不能产生思想火花。


对于咨询工作者来说,两种情况各有各的用处,麦肯锡式的咨询,一般是拿出方案让对方接受;而德鲁克式的咨询,往往是通过反问让对方自己思考。


以上仅仅是最简单最一般的分类,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即便是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经理,也不能一概而论。当他推行自己的指令时,需要的是坚信自己的正确,同时需要部下不折不扣的执行。当他从事决策的时候,则要有相当的反思和追问,要能找出自己的破绽,但又要在该拍板时就拍板,不能无休止地追问下去。当他处理信息时,怀疑、验证、反问所占的比重,要比决策更大。


面对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理也需要适度学点苏格拉底,而学者也要稍微向孔子表示尊崇。据说,美国女作家Lisa Alther曾经有言:一个人有多聪明,表现在这个人能用多少种相互冲突的态度来处理同一主题。


回复输入“000”至“035”或“aa”等编号可查阅相应精彩文章。

000 精彩内容回顾

aa 哲学资料下载

012 哲学家如何谈论爱情这件小事

013 为阿伦特一辩‖最具智性的女哲学家的爱情

014 【深层阅读】 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

016 师徒之间:罗素和维特根斯坦

017 一个后结构主义者眼中的尼采

018 知识,为信仰留余地

019 太极图的哲学含义

020 赵汀阳:解冻哲学

021 最绝望的堕落——写给中国的知识分子

022 什么是西方价值观?十二个问题让你看到“主义”的背面

023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哲人哲语

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 哈钦斯


聆听不同声音,保持独立思考之精神。

■ 文章编辑:无处不哲学。文稿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微信号“无处不哲学”ID:zhexue365

←您的每一次转发→

☆都会多一分思考的力量☆

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

安居在大地

无处不哲学
微信号:zhexue365
分享到朋友圈丨点右上角···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丨分享更多哲学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