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罪就是一网大,李易峰还是小鲜肉丨毒药头条

2017-08-12 毒药君 毒药


之前在给大家盘点8月院线片的时候,提到今年会有两部《心理罪》上映。


昨天,我有幸进到影院观看了其中一部。我那一场,算我在内总共就5个人。出来时,我已经是残血。


算上上次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除了献出自己的膝盖,没有别的办法以示敬意。



知道你们有的人很期待,那就让我们来说说它吧——


心理罪

Guilty of Mind


坦率的说,这部电影要是少了廖凡和万茜,光靠李易峰一个人,我不确定这片子还能不能拿到5.7的评分。



可以看出,目前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分布比较均匀,各个分段都有。


作为影片的演技担当,廖凡和万茜没什么可说的,都尽了自己的本分,对角色的表现还算过关。唯独这李易峰么,得单独拿来说道说道。


作为表演的根基,李易峰这次的台词有点儿让人着急。



关于李易峰台词功底的问题,编剧汪海林(《铁齿铜牙纪晓岚》)就曾对他台词不过关还获得百花奖有些意见。


随着去年他的获奖,百花奖的含金量饱受外界质疑。


▲评委自爆选票作假,黑历史一大堆


面对外界质疑。李易峰明确表示,自己才不是什么小鲜肉。



什么是小鲜肉?来,学习学习。


▲18-30岁之间的男人都可以叫小鲜肉


若按百度百科的这个解释,87年出生的李易峰,今年正好赶上小鲜肉的末班车。不过,“小鲜肉”一词经过流行嬗变,在大众语境下现在泛指那些只靠颜值、没有演技的年轻演员。李易峰虽然年纪在长,演技却没有明显进步,仍然还只是小鲜肉,令人遗憾。要是过几年还这样,恐怕只能称他为“老鲜肉”了吧。


和《老炮儿》时期的他比起来,今年《心理罪》中的李易峰,又一次迷失在近乎为零的表演之中。



除了在表现失去女友后那场走心的哭戏之外,《心理罪》中的李易峰,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演。大多数时候,他都只是在完成,而不是在演绎一个角色。


作为一部根据热门犯罪题材IP改编而来的电影,李易峰饰演的方木,和小说中阴郁话少而略带神经质的方木有着极大反差。


在电影版中,方木被塑造成一个恃才傲物的刑侦天才,他虽为孤儿,却凭借对犯罪细节的把握和出色的心理画像能力(一种刑侦手段,主要用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总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警察在最快时间锁定凶手。



尽管小说的原作者雷米对李易峰的表演赞誉有加,称这是他看过李易峰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不过在我看来,显然是过誉。


先来说说他那张“面瘫”的脸。


影片中的大部分时间,你看到的,是这样的表情。



有人看完就表示,方木在李易峰的演绎下,彻底沦为了傻X。



尽管性格和小说不同,但因为要破案,再加上方木天才的人设,查案中纠结的部分自然少不了。


不过,李易峰有一种大而化小,小而化无的能力。再纠结的情绪,到他这儿你只看到两个字:装逼


和同事闹矛盾了,我不服!和凶手杠上了,我不屑!


▲我不管,我最帅,吻我,你敢吗?!


但他的脸上,永远是那种“我很屌,你拿我无可奈何”的表情。


尤其是当反派主动找上门,并对方木进行威胁时,在李易峰的脸上,你完全捕捉不到一丝危险将至的恐惧和不安。


他的表情永远趋于一个平面,这个时候,你多么希望他能努力摆出一个更符合当下情景的表情,但遗憾的是,他就是没办法表达出来。


除了在面对危险和矛盾时千篇一律的表演,断案过程中,方木的机灵劲儿也被李易峰处理得较为草率。



在片中,有数场方木为还原罪犯行凶心理产生精分的戏。他将自己代入到罪犯的处境中,甚至还尝试模拟出嫌犯的性格特征。然而,如同他那缺乏情绪起伏的语调一般,李易峰的“精分”也似有似无。你不能说他完全没有,但也没见着他演得多精。


如此反复几个来回,你会产生一种“你尽管演,反正我不在乎”的麻木感。


所以最终,你会发现李易峰版的方木仍旧缺少个性,这个人物多少还是显得乏味——除了出众的人设,关于这个人物的情感,多半时间是处于高冷状态之中的。而一个没有情绪起伏的角色,只是时刻摆着一张高冷脸。


老实讲,喜欢不起来。



如果一定要在李易峰本次的表演中找亮点,也许就是他得知初恋被凶手杀害时,那恍惚而夹杂哭腔的一段独白了在次日为廖凡还原凶手面貌时,李易峰这段表演,成为全片为数不多让人有印象的段落。



但整体而言,他的表演仍旧没太多起色上次好不容易借《老炮儿》赚来的一点口碑,这次又给败了个干净。



可以和李易峰“稳定发挥”的演技相提并论的,还有影片网大一般的电影质感。


区分网大和电影的观感,本是一个相当主观的界定方式,并没有绝对正确的定义。


但电影叙事技巧带来的不同观感是非常特别的,阅片量较大的观众,能够很快捕捉到《心理罪》和传统电影视听技巧不吻合的地方。


▲有人就表示《心理罪》的技术环节让人无法忍受


首先来说说《心理罪》的特效。不夸张,5毛特效妥妥的。


一部好电影,过硬的剧本是前提,出色的画面表现力同样也很重要。


但网大因为廉价的资本投入,导致其作品呈现的整体观感相当劣质。这当中,让人劣质的特效就尤其让人无法忍受。



在《心理罪》中,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无图无真相,喏,自己感受吧。


▲那丑得掉渣的无人机我才是真的服


其次是混乱的故事情节。


网络大电影之所以被相对有品味的观众拒绝,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自身在叙事层面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导致故事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无法自圆其说。


虽然大体上看,《心理罪》的故事链还算完整,不过前后割裂的主题,让影片在中后段直接沦为带有异能小说性质的恐怖片……


▲还有些人甚至看出了文艺片的赶脚


嗯,就很坑爹。



另外影片中的部分设定也值得商榷。那个靠做人体实验找出治愈绝症的无良医生,刚一登场给人感觉城府颇深,最终却被方木用幼儿园级别的方式放倒(用强光照射导致患病的医生死亡)。


虽然这名医生因做实验患上一种见光死的怪病,但实验室中灯火通明又是怎么回事?做实验时西装革履又是怎么回事?!他不是医生吗?白大褂上哪儿去了?!



说完缺乏统一气质的故事结构,再来说说《心理罪》中那让人蛋疼的细节。


这个细节,具体指的是一些情景的设置还不够精密。而这,在一些好莱坞商业大片中也同样存在,更不用说网大这类小制作了。


在影片《心理罪》中,除了有对棘手案件的侦查,主创还加入了方木和初恋的感情段落。


在表现这个段落中,有一个情景让人瞠目结舌:为了不辜负初恋有意锻炼自己的运动细胞(其实就是学滑板),方木这货竟然选择台风天,在海浪狂涌的岸堤练滑板……


很显然,正常人不会冒着被巨浪裹下海的危险,在海边装逼。编剧这种有悖常识的情节设置堪称逆天。


▲反正我看到那一幕时,脑海中全是这样的画面。


如果你身边儿有这样的朋友,我建议你马上报警或者给精神科医院打电话。



《心理罪》还有一点像网大的地方,就是其扁平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不光出现在李易峰身上,其他角色亦是如此。这里重点说说廖凡。


作为影片中的武戏担当,这一次和李易峰搭档的廖凡其实蛮拼的。


他和歹徒之 49 31776 49 15534 0 0 2386 0 0:00:13 0:00:06 0:00:07 3730的搏击场面,成为全片中的一个亮点。据说为了拍好泥地中的一场戏,剧组花了五个通宵才得以完成。为了追求拳拳到肉的真实感,老廖还要求对手别客气,拍的时候一定来真的……


这种敬业态度虽然值得尊重,但无奈,剧本的粗糙削弱了他的付出。



根据他饰演的警察和方木的聊天中我们得知,这个警察此前经历过丧父之痛,从小经历的悲剧让其成年后有些交流障碍,且性格喜怒无常。


在表现这个人物的特征时,导演多是让方木用心理画像的能力给口述出来,而缺少对这个人物的直观刻画(比如闪回警察的过去)。这样一来,原本应该非常有故事的一个角色,就变得和方木一样,逼格满满,却毫无内涵。



实际上,警察成长的细节,如果只是通过心里话描述出来,非常没有说服力。毕竟,实际经历过,和方木主观性的推断还是有差别的。就像警察自己说的一样,你没经历过,说起来当然容易


而最最重要的是,《心理罪》与其说是悬疑类侦探片,倒不如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棍片。本质上,它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网大也没有任何实质性区别。


▲打着情色外衣宣传的网络大电影


看到尾你会发现,《心理罪》中有关案件的侦破,全是方木一个人根据作案现场在那儿开脑洞,然后警察再根据他提供的线索逮人。


原本只是作为辅助办案的心理画像,在本片中却成为办案的主要工具。缺乏客观的办案程序刻画,这部电影,说它是刑侦片,您信吗?!


事实上,刑侦不过是个壳,让一众偶像酷酷地断案,才是这片儿的核心卖点。



《心理罪》从故事的格局和设定上,就注定了它无法和传统商业大片相提并论。


但很显然,这种模式,在今年《悟空传》、《三生三世》的接连溃败中,已经显现出市场理性意识的觉醒。


归根结底,豪华的明星阵容不过是个噱头,内容不过关,


白搭。





用文字触摸灵魂

毒药读书


每天推荐三本好书

白天看励志,晚上看窝心

有喂饱精神的鸡汤

更有涨姿势的干货


这个刚刚出生的宝宝

需要每一个你温柔地拥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