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大学教师嫌没劲,当市长又嫌钱少,创业做房地产挺挣钱,可他非要去捡“破烂”挖宝……在过去10余年间,他倾尽自有资金20多亿元,建起29座博物馆,如今有人给估了80 亿天价,可他立下遗嘱,博物馆个人所有部分,全部上交国家,还要将自己的皮囊绷成鼓,让千人捶、万人擂……


这个爱“折腾”的人叫樊建川——中国规模最大民营博物馆馆长,现在他对自己最多的称呼是“馆奴”,就是要“给博物馆当奴隶”,并称自己“一辈子背的包袱就是它了。”


▲樊建川


01


8月下旬,一位老人光脚靠墙、席地而坐的照片,登上了各大互联网媒体的头条,且被冠以“亿万富翁‘沦落’火车站”、“亿万富翁火车站候车为哪般?”等标题。此后在社交媒体中也广泛传开。


新闻的主角正是樊建川,照片中,他穿着一件印有“戎马边疆”的军绿色T恤,半靠在墙上,凉鞋一脱,包往胸前一放,眼镜往头上一推,目不转睛看着手机……于外人看来,樊建川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又火了一次。


但在樊建川看来,既意外也不太那么意外,“我以前吃一个小面也上过热搜,几千万阅读,看来大家很关心我。”意外的是,这条微博应该是被炒作起来的,“人家就看到啥子‘亿万富翁’坐在地上,觉得比较接地气,坦荡,当然也有网友骂,说我不应该光脚,不文明。”


樊建川回忆,“上头条”的照片拍摄于8月22日,当时一行人忙完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建馆工作,准备在重庆火车站搭乘火车回成都,“那天,重庆巨热,刚好在火车站负一楼找到个地方,人少又相对凉快,就在那休息下,习惯性席地而坐看起微博,把鞋子脱了更舒服。”


樊建川解释,自己当过知青当过兵,席地而坐是当时养成的习惯,生活中也不那么讲究。在表示“悔过”的同时,他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上一次热搜头条就改变,不过以后应该不会再脱鞋了。


▲樊建川“上头条”的照片


02

 

樊建川的父母都是军人,所以他说自己骨子里面,流淌着的也是行伍的血液。


也或许是因为川南向来剽悍的江湖气,1957年出生的他,从小就玩得野,儿时在金沙江边游泳、扎木排,甚至游到对岸去偷人家的南瓜,差点被农民用鹅卵石砸了。


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一人一条命,是用来拼的!”每次他跟小玩伴儿打架,父亲就抄手在旁边看,打赢了就给他倒白酒,还奖励他。


1975年,樊建川高中毕业,到宜宾县日成公社当知青,由于劳动拼命,曾饿晕过两次。为了改变命运,原本近视的他,毛遂自荐去当兵,在冬天零下40℃的内蒙古,一驻守就是两年半。


全国高考恢复后,他扼住生命的咽喉,复习资料,备考军校,全军80人报考,却只招1个。凭着一股拼劲儿,他如愿考上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进入重庆三医大教书,这一教,又是8年。


“我都看得见自己是怎么老的了。”不甘平庸的他,再次受到了命运女神的眷顾,让他步入仕途,34岁就当上了宜宾市常务副市长。但在即将升任市长之际,他主动辞职,下海经商。


有人说,他有着军人的执守,也有着商人的圆滑。


就像他解释自己辞官下海一事的直白:“一是觉得我不太适合干这个工作,嘴巴太快了;二是觉得当时公务员收入太低了;三是觉得宜宾偏远,不适合我搞收藏;四是我当常务副市长,风闻说要让我当市长,我实在担不起这个担子。”


他甚至还表示:如果当官的话,可能被纪委抓了。如果继续经商,跟官员有勾结的话,也被抓了。

 

03

 

樊建川辞官后,先是在成都找了个房地产企业,当办公室主任,与当市长时工资300元相比,在这里能拿3000元,觉得可以便做了,后来又做了总经理。


1993年,他跟几个朋友凑了一大笔钱,合伙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贷了巨款,在成都双流买地建房。房子封顶却没钱了,公司陷入困境。


一筹莫展时,双流机场因落实第三次房改方案,要买职工宿舍,别家房子都卖了部分,正好樊建川的房子一套没卖出去,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樊建川也就此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房地产行业干了10年,樊建川最好时把企业做进了四川省行业前10名,上过胡润富豪榜,个人资产最高达到二三十亿。作为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他在成都市最繁华的地段不仅拥有自己修建的商品房,还有办公楼、商铺、加油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汶川大地震期间,他在极重灾区都江堰建设的小区没有倒一间房、垮一块砖。


名利双收时,他却又想重操“旧业”,搞收藏、建博物馆!因为是军人,对抗战前辈有敬意,所以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他们,便开始收集各种跟抗战相关的东西。


“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对此,樊建川说的毅然而坚决:“中国13亿人,12.5亿都该过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该有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建川博物馆一角

 

04

 

1999年9月,樊建川申办成立建川博物馆,主要是为了以博物馆名义买文物,避免一些法律上的纠纷。对于修建博物馆,他并没有信心:“博物馆是神圣的,高不可攀,我怎么可能私人建一个呢?”


2001年,在卢沟桥抗日展馆参展时,樊建川意外发现了自己的“富有”,14 件展品当场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比卢沟桥博物馆还要多。他一下对自己的收藏有了底气。


按照他当时的想法,要建24个馆,需要500亩土地。但在赴全国各地考察时,一个想要500亩地的房地产商,很容易被认为是想要圈地的骗子,以博物馆的名义来忽悠政府。


但成都大邑相信了这个“疯子”。2003年,建川博物馆落户大邑县安仁镇。手续办完,开工已是2004年11月,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却是: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必须在8·15时开馆!


9个月建5个博物馆,他竟然真的做到了。如今,这里已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涵盖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红军长征五个系列29座博物馆,藏品超过1000万件,接待参观者1千多万人次,实现每年近2000万元盈余,整体估值高达80亿!


“我的博物馆不按套路布展,观众能看清是其一,能思考是其二。野生,山寨。”就拿“5•12”汶川大地震馆来说,第一支到映秀的冲锋舟、“敢死队”出发前喝壮行酒摔在地上的碎碗,甚至地震后被埋36天救出的“猪坚强”也被他找来,圈养在门前的空地上,有专人喂养和打扫猪圈,游客少的时候还要放它出来散步遛弯儿。


虽然被冠以“亿万富翁”的头衔,但在樊建川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戏谑”,14年来“我埋着脑壳只干了一件事——建设博物馆,一直往外花钱,一直卖光自己的土地、房产、加油站包括分支公司,成功的把自己从富豪变成负豪了。”


尽管如此,樊建川还是毅然决定,死后,将博物馆捐给国家。他说,自己只有一个女儿,未必会对此感兴趣,就不如交给国家。他发自内心地期望,这些珍贵文物可以被好好照顾,因为这是历史的见证:“一个人要成长的话,你的记忆一定要健全,一个民族要成长,记忆也一定要健全。”


对于丈夫的遗赠,妻子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理解了其苦心,签字同意了。但是另一份遗嘱,却坚决不肯。因为樊建川要把遗体捐给重庆三医大,希望用自己的皮,绷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里。“谁要敲一下,我就在声控电视墙上给他唱首歌,他必须给博物馆捐1000元钱。我死了,还能给博物馆做贡献。”


“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干了一件伟大的事,留住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但樊建川的选择仍让很多人弄不明白,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会把全部身家拿来投入到很难赚钱的博物馆事业,而且还要把博物馆“裸捐”国家?


或如诗人流沙河的评价:“他办博物馆立志救世,‘为人太多,自为太少’,很像庄子书中的尹文子。至于粗茶淡饭,布服素衣,‘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又很像墨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