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3,没想到,被一只章鱼虐哭了

Duyao作者 毒药 2021-06-10


看过章鱼的遭遇,难免将它和人类自身进行比对。相同的是,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弱者,我们都无法在不借助外力的前提下和更凶悍的肉食动物竞争生存资源。不同的是,章鱼的寿命只有一年,而人类的寿命却长达数十载。在有限的一年里,章鱼为了生存下去尚且已经拼尽全力,人类却在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蚀下沦被异化,被各种身外之物所困、所扰。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慨:生活中那些缠绕我们的烦恼,在死亡面前皆为浮云。




文、编辑、排版丨Zed




生物总是有神奇的疗愈能力,不管阿猫阿狗还是别的什么物种,语言不通并不能阻碍人们对动物的热爱。通过和它们接触,人们感受到了自然最原始的一面,同时也能重新领悟何谓生命。最近奈飞推出的高分记录片《我的章鱼老师》另辟蹊径,把视角准入到南非好望角里的一只章鱼,通过长达近300多天的追踪,一段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必须承认,影片传递的情感是真挚而美好的。但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说,它过分侧重于叙述者的主观立场,也难免让它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当然,如果忽略影片的记录色彩,而仅仅从故事立场出发,《我的章鱼老师》的确算得上是一部质朴而不失温柔的“叙事佳作”。虽然严格上说,这是一部视角有失公允的纪录片,但在唤起大部分观众共情的前提下,影片是否客观,和我们通过这段奇妙经历所感悟到的东西相比,或许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跨界友谊下的自我感动与非议

 

影片以事件亲历者克雷格·福斯特的视角出发,有趣的是,作为被访者的他本身也是一位电影制作者。在经历数年海外奔波后,福斯特某天意外发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平衡,他无法再专注于热爱的工作,甚至也无暇顾及家人。丧失生活热情的他,在人生低谷期决定重回童年居所——位于南非好望角的临海别墅。也正是这个决定,重新帮助他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海洋,这个占据地球70%面积的神秘领域,人类有关它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及宇宙(目前探索的领域只有不到2%)。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未知领域,纪录片主角福斯特却和一只章鱼发展出一段跨物种友谊。伴随章鱼对人类放下戒备并进而与之展开亲密接触,福斯特惊讶地发现,人们对章鱼除了分门别类外,有关它的生活习性其实知之甚少。为了探索这只章鱼在海洋生态中的真实面目,福斯特决定对其展开为期300多天的深度追踪。

 

然而在此过程中,影片有两点非常有争议:一个是章鱼在受到鲨鱼攻击后,于心不忍的福斯特决定出手援助(虽然收效甚微);另一个在于他对待章鱼处境所展露的情感,被主创团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这里边触犯了两大“禁忌”,首先是不和野生动物接触。之所以不推荐这么做,因为这是一种人为干预行为,会破坏大自然弱肉强食的法则。作为食物链底端的弱者,面对更强力掠食者的攻击,以旁观者姿态出现的福斯特无论和章鱼友情多深,都不应该在它苟且偷生后,帮助其进食恢复。

 

谈及这位海洋朋友受伤时的情景,福斯特面露悲伤道:我总感觉是因为我的存在才引来了掠食者,进而导致它(章鱼)受伤。这段充满高度共情与自责的独白无疑是影片另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部分,因为相对客观环境,它明显充满人类自以为是的主观动机,并陷入到一种虚妄的悲伤中。

 

有两个细节可以佐证这种不必要的自责是多么的多余。其一是福斯特通过研究发现,捕食章鱼的鲨鱼实际上眼部功能趋近为零,他们捕猎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自己的嗅觉展开。换句话说,无论福斯特在不在现场,都和章鱼有没有被追捕没任何关系,因为鲨鱼显然不是冲着人类的气息而来。


其二是,影片选择用这段话来加强故事和观众之间的情感链接,带有明显的诱导性。从纪录片所追求的客观性来讲,这种手法显然有悖其基本创作原则。如此一番骚操作,也难免有观众看过该片后,发出“自然被人类拍摄得再美再浪漫也无法掩盖她就是一个残酷的绞肉机的事实”的抨击之声。


 

不过,凡事都不存在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客观”。赫尔曼和乔姆斯基合著的《制造共识:大众传媒的政治经济学》就对“新闻观点”有过精妙论述:“除传统功能外,美国媒体是为控制着它并为它提供资金支持的强大社会利益集团服务并代其进行宣传的”。翻译过来即是说,所谓的新闻自由和客观,其实全都是掌握它的机构想让你看到的“事实”,而这并不代表事实本身。

 

引用书中的这个观点,倒不是想批评主创在创作过程中过分偏向人类立场的表达。毕竟,如果从福斯特的视角来看,他所理解的这段关系正如同他在片中展露的情感一样真实。虽然从宏观视角来审视这种主观阐述,你会发现人类的解读有些牵强甚至自作多情,但对当事人而言,和章鱼的经历未尝不是另一种层面的真实和客观。所以,抛开影片中这部分带有争议的部分,接下来谈到的才是这部电影真正触及人心的部分——用共情牌打造带有宣教意义的自我审视和自我纠错。

 

 

友谊之后的深度反思和救赎

 

和被筛选过的新闻观点一样,《我的章鱼老师》虽然能让你明显感受到一股子浓浓的人类本体论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一段跨界友谊体悟到生命的伟大和宝贵。

 

影片最悲情的一幕来自福斯特和章鱼的诀别——与异性章鱼交配后,福斯特的章鱼朋友为保证章鱼卵顺利产出选择绝食。待到章鱼卵顺利出产,它为期一年的生命周期也走到尽头。一个生命的起点是另一个生命的终结,诗意,又黯然。回忆起亲眼目睹曾与自己拥抱过的章鱼,死后被一头鲨鱼掳走的情景,福斯特再一次无语凝噎。可这一次,我不再因为影片有失偏颇的讲述视角产生不适,因为我明白,无论看似魅力富饶的海洋环境如何险恶,至少这两个物种之间的友谊,是真的。



这个结尾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让人切实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生生不息。相对更高级的掠食者,章鱼无疑是卑微而弱小的。然而就是如此底层的物种,也依旧展现着令人动容的求生意志与生存哲学。影片几次表现的和鲨鱼智斗的场景,都让观众钦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果然,上帝很公平,它在削弱你某项技能的同时,一定会在另一方面给与你足够的智慧帮助你延续下去,尽管维系本身可能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凶险异常。

 

看过章鱼的遭遇,难免将它和人类自身进行比对。相同的是,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弱者,我们都无法在不借助外力的前提下和更凶悍的肉食动物竞争生存资源。不同的是,章鱼的寿命只有一年,而人类的寿命却长达数十载。在有限的一年里,章鱼为了生存下去尚且已经拼尽全力,人类却在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蚀下沦被异化,被各种身外之物所困、所扰。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慨:生活中那些缠绕我们的烦恼,在死亡面前皆为浮云。

 

影片带来的另一个启示,或许正如福斯特所言,是我们通过和野生动物的接触,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这颗星球上的过客,而是其中的一份子。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敬畏生命和自然,并感恩馈赠,而不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进入这片水域,你会感到极致的自由。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问题全部消失,你会开始关心所有的动物,会明白每一种动物都极其重要,会理解这些野生动物的性命有多脆弱,有多不堪一击。我和野生环境接触,它也与我对话,它的语言是可见的(动物)。它教我去感觉我是这个地方的一份子,而非访客。”



章鱼的一生短暂而灿烂(这也是我的过度阐释,躲避追杀可一点不灿烂!),但它到底完成了生物的终极目标:传承。在一种巧妙的呼应中,福斯特带领儿子一同前往海域展开研究,后浪继承前浪的经验、知识,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看到那一幕,一股暖流慢慢涌上心头。大概,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尽管大家来自于不同的文化、阶层、物种,但对于如何生存下去这件事,我们终究殊途同归。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THE END-


公众号文章推荐新规下,为了不错过更多好文,请将「毒药」设为“星标”。
文末点击【在看】,一键三联(点赞、分享、留言)。
谢谢!



扫码关注更多好文


往期精彩
《一点就到家》:从欢快的奏鸣曲到幼稚的田园诗

《姜子牙》:神话外衣下的反神论,还差点劲儿

《我和我的家乡》:现实主义能有多乐观

竹内结子:突如其来的告别,永不褪色的微笑

菊次郎的夏天,遇见最柔软的北野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