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祖国和民族同在!侨胞的抗战故事

四川侨联 2023-04-05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在,与民族同在,为取得战争最终的完全胜利,付出重大牺牲与努力,作出重要而特殊的贡献。

万众一心 救亡图存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海外华侨华人空前团结,以毁家纾难的报国情怀,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


各种形式的华侨抗日救亡团体不断涌现,领导华侨积极筹款捐献祖国,进行抗日宣传和抵制日货等斗争。至1940年,世界各地较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团体达到649个。



从海外各地侨社兴起的“一碗饭”国际援华义卖活动,到各种形式的义捐、义演,海外侨胞节衣缩食、不遗余力地为祖国抗战筹措军费。


当时海外侨胞800万人,有400万人参与捐助,参与阶层之广泛前所未有。据统计,1939年,整个国民政府的国防经费是18亿元,而海外侨胞汇回国内的款项就有11亿元。此外,更是捐献飞机数百架,汽车上千辆,医药用品不计其数。


陈嘉庚后来回忆那时的捐献情形:“对祖国战区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富商巨贾既不吝啬,小贩劳工也尽倾血汗。”


除了捐款捐物,成千上万的华侨青年回到危难中的祖国,或为国效力,或杀敌报国,仅东南亚回国抗战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余人。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抗战期间,陈嘉庚不仅领导华侨在经济上对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政治上也对祖国抗战作出了有力支持。


早在“九一八事变”前,陈嘉庚便在南洋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并联络新加坡华侨募捐130余万元,救济被日本荼害的山东受难同胞。他兴学救国,创办和资助的学校达118所。


1937年“七七事变”, 祖国掀起全面抗战。1937年8月15日,陈嘉庚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民难民大会委员会,支援祖国抗战。


1938年10月,陈嘉庚被推举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主席。在南侨总会领导下,南洋各地为中国抗战筹赈捐款,仅1939年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3.6亿多元。



为了便于工作,陈嘉庚索性住进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华侨华人活动中心),不分昼夜地领导抗日救亡工作。他应国内之请,在南洋各地招募机工,三千多名南侨机工响应号召,慷慨回国。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历时10个多月,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慰问前方抗日将士和后方受难同胞,并在重庆和延安进行了考察。回到南洋后,他怀着“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心情,向人们大力宣传“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双枪快马 巾帼英雄


李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游击队长,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周恩来总理说“她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李林曾就读于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深受校主陈嘉庚爱国思想的濡染。她中学时便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她投笔从戎,练就了高超的骑术和马背上使用双枪的本领。在她的领导下,晋绥第八抗日游击支队拿下一系列漂亮的战役,被评为模范支队,获得中共晋绥边委的嘉奖。



贺龙在晋西北行政机构成立大会上对她盛赞不已,向全体委员介绍道:“这是我们的女英雄!一个女同志,归国华侨大学生,能带着骑兵部队与日本鬼子打仗,打出了威风,很不简单!值得大家学习。”


1940年4月,李林带领骑兵队吸引敌军火力,成功掩护队伍突围。因众寡悬殊,最终弹尽援绝,李林宁死不屈,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的喉咙,壮烈牺牲。此时的她还怀着3个月身孕。

前赴后继 南侨机工


像李林这样舍生忘死、奔赴抗战前线的华侨子弟数不胜数,南侨机工是这部壮烈史诗中不可磨灭的篇章。


1939年,在陈嘉庚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的三千多名青年华侨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9批回国抗日。


滇缅公路延长线


现今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蒋印生,当年只是个13岁的少年,凭着一腔报国热血,毅然回到了祖国。


来自富商华侨家庭的白雪娇写下了“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的家书,告别父母家人,来到风餐露宿的滇缅公路。


马来亚华侨机工李月美女扮男装,和弟弟李锦容一起回国参战,因受伤救治才被人们发现女子身份,被何香凝题词誉为“巾帼英雄”。


南侨机工第十一大队倪鸿声慷慨写下这样的诗句:“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轮盘日夜无停息,不复山河誓不休!”


他们辗转在悬崖湍流众多、瘴气蚊虫肆虐的西南地区,抢运军需物资。为躲避轰炸,他们经常晚上行车,又不敢开车灯。一千多名南侨机工献出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用生命和血汗打通了一条“抗战输血线”。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无数爱国侨胞投身这场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当中……


司徒美堂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遗余力发动美洲华侨支持国内抗战据统计,抗战期间美洲华侨为祖国捐款6900多万美元捐献飞机30架,滑翔机10架各种车辆数百辆回国参战的华侨青年成百上千


司徒美堂为抗日捐款的银行汇单。来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官网


蚁光炎领导暹罗侨众开展抵制日货行动,为祖国捐款投资遭到日伪政府暗杀成为首位为抗日捐躯的海外侨领临终时他嘱咐家人“我虽死,你们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侄子蚁美厚继承其遗志继续支持祖国抗日活动
李清泉为支援祖国抗日四处奔走临终前将10万美元遗产捐给祖国用以救助和抚养难童
时任缅甸华侨会长的梁金山一人就认购了国民政府派给云南发行的“救国公债”指标总数的一半多并坚持每月捐款直至抗战胜利有人问他为抗日战争捐了多少钱他回道:“你我应该把一切献给祖国出于一片真诚从来也不记账呐!”
1941年8月1日飞虎队在昆明成立数以千计的美籍华人积极响应应征加入“飞虎队”回到祖国向日本侵略者宣战当时,飞虎队中95%是华裔…………广大侨胞情系桑梓,慷慨以赴凝聚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磅礴力量在抗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探寻真相 捍卫历史


14年抗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无数人因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我们不会忘、不能忘、不敢忘。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籍华裔张纯如,也没有忘。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但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


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时,被画面的惨烈所震惊,她决心让西方乃至世界知道这段历史。


她采访大屠杀幸存者,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遍寻各种史料,查阅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为还原历史真相竭尽全力。


她在写作中回到了那段血腥、残忍、幽暗、尽显人性黑暗的历史,惨不忍睹的照片和文字刺激着她,使她噩梦连连、体重骤减。


1997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60周年,12月,《南京大屠杀》在美国正式出版,引起强烈反响。然而生活中她却不断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2004年,长期受抑郁症困扰的张纯如在车内饮弹自杀,年仅36岁。 


她用生命叩问历史,让世界不忘“良知”二字的写法。


今天,我们享受着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来之不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让我们弘扬广大侨胞爱国爱乡爱家人的精神矢志报国,接续奋斗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END—


内容来源:中国侨联,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时报、央视新闻、CCTV-4《华人故事》、《华侨华人与共和国》纪录片、福建省侨联、中新社、中国侨网



今天,回家!海外学子寻访革命前辈的红色足迹 | 第一站:法国蒙达尔纪——一座载入史册的小城【要闻转载】关注!近期赴华新要求来啦!【要闻转载】签证发放量恢复至疫前水平,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路为何仍非坦途?【要闻转载】突破!中国队残奥历史金牌数突破5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