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街巷|永寿巷旧事如烟(续)

海曙发布 2019-05-03

录制:金秀丽


永寿巷旧事如烟

作者:张大健


上篇:我们的街巷|永寿巷旧事如烟


永寿巷旧时东起呼童街,西至文昌街,宽3米。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河填桥废,非向西延伸至望京路,全长达到530米,延伸部分的宽处5米,而原巷窄处还是3米。在新时期的城市改造中,孝闻街以东永寿巷路段的北侧老宅拆迁后,新造民宅时,巷路往北拓宽约6米。于是这个巷段就成了如今的双巷道,巷道中间植有樟树。

     

后来的“地名办”也许是考虑到永寿巷在老城众小巷中不算太小吧,报请改巷为街。1981年11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永寿巷改名为永寿街。


现在的永寿街是混凝土路面。旧时却一分为一,北为条石铺成的小路,南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小孩子们常用三五枚缝被大针绑扎在长木棍一端, 扎那藏在河沿石缝中的河蟹。小河两岸有河埠头,古朴可爱。南岸大户豪门及普通人家皆有石板桥通北,便于出行。



当年与永寿巷交义的孝闻街也是一分为二,东是河,西是路。河水流转相通,街巷十字相交处,东有石拱桥,西是与路齐平的石板桥,两桥呈直角紧挨着,与周庄双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石板桥何名,至今难以考查了。)石板桥脚,有香樟如盖。依稀记得树下有一个卖油炸香干的老人,白发白须,清爽飘逸,记不得其姓了。东边与永寿巷平行的石拱“水浮桥”,小巧玲珑,刻有石狮。桥东小庙,内栖赵姓老人,黝黑精瘦,挑水为生。那卖香千的老人也是挑副担子,一头是小炉小锅,一头是小碗小碟,左右上下满是抽屉小橱,像是蕴藏饮食的百科全书,白天就放在香樟树下。那香飘十里的油炸香干,其实就是切成半寸见方的老豆腐放在茴香汁中煎成。一旁备有酱醋辣油葱花等佐料,还有一种甜酱,色彩绚丽,许是祖传秘方,鲜美无比。我儿时馋,天天吃,吃不起,家人就模仿自制,全不是那个味。天一黑,老人就挑担走街串巷地吆喝“油——炸——香干——”,声音倦怠而悠远,美味的诱惑就在黑暗中弥漫。

老人累了就回香樟树下歇息,那是夜的书场,主角是挑水的赵老伯。他讲小巷老屋的奇闻轶事,讲姑苏烟雨、金陵春梦,语调情淡,话灵话现。小孩挤在大人怀里,特别爱听含冤上吊的少女魂灵不散、美丽阴柔的少妇独守空房、狂诞不羁的浪子任由家业倾圮以及宗亲仪式的神秘繁复、骚人墨客的风流韵事、保家卫国的英勇悲壮......听后便有无以名状的兴奋和惶惑。听大人讲,赵老伯也懂一些楚辞章句、四六骈赋,因身世坎坷,所以故事多荒诞和狭邪。直到如今,我仍能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赵老伯故事里那种“南朝自古伤心地”的恣肆气息,以及明清以来江南老城小巷中特有的乱世奇谈和那难以言语的魅力……


小巷那有着“不能承受之轻”的历史,转瞬如烟而逝。多少年以后,当我读到戴望舒的《雨巷》,我的视点并没有落到丁香上,却幻化出一幅江南水墨——永寿巷。

链接:永寿街,原名水凫桥巷,民国二十年(1931)道路改造时,因该街东与呼童街交界处有永寿桥而名永寿巷,1981年定名永寿街。永寿街区为宁波城内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宁波市内呈现明清时期官宅建筑风貌的历史街区。街内有元戎第、明府第、万氏别第等宅第。


文章来源:《甬城街巷

微信责编:邬盈蓓 排版:陈佳清

更多关注


@海曙外卖小哥,这份“安全”大餐请签收

海曙企业走向东南亚,政策优惠、关税低,还有……

快来投票,为海曙的“品质社区”打ca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