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街巷 | 双桥辉映杨柳波

海曙发布 2019-05-03

录制:金秀丽


双桥辉映杨柳波

作者:唐路安


     

柳汀街是足够繁华,也是足够幽静的。

大家心目中的月湖是宁波的母亲湖。如果说它像一颗熠熠的明珠,点缀在甬城的腹地,那么柳汀街,就像一条串联 了月湖之珠的动脉线,浑身上下闪烁着珠联璧合的宝气。而在我眼里,这条历史人文与现代气息紧密交织的街衢,更像是我们城市的一笔浓妆,从湖水的脸庞上,一晃而过。无论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这一笔,是永远都不会褪色,永远都不会被遗忘的。


从前,有一首关于宁波地名的十字歌谣:“一 言堂百货多,良心堂药材多,三法卿钞票多,四明药房西药多,鱼市场黄鱼多,陆殿桥杨柳多,七塔寺和尚多,八角楼下小鬼多,九曲巷弄赤佬多,日新街花轿多。”其中提到的陆殿桥,就坐落在柳汀街上。“杨柳多”的描述不禁让人想到“江南水乡,杨柳依依”的画面,只不过昔日陆殿桥上的那些杨柳,如今只存现到月湖的湖堤洲屿以及老宁波们的脑海里面去了。


今天的陆殿桥,有两座。一新一旧,一宽一仄,宛如两座时代截然不同的对比。新桥上奔跑的是汽车,老的那一座,现在专门是人行道,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是座石梁单孔平桥,跨度不大,没有精致的雕饰,只有几块石桥板和两侧的扶栏石。如果不是桥头立了一块写有“陆殿桥”的石碑,一般人谁能发现这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桥呢?它在历史上又被叫做“憧憧东桥”。沿着陆殿桥朝东,没走几步,就会踏上另一座桥——尚书桥,叫“憧憧西桥”。两座相连的石桥,如同腰带一般,把美丽的月湖一分为二。


   

陆殿桥始建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 ,当时,月湖还只是一个硕大的荒湖,镶嵌在居住人口还不多的明州城里。(北宋宁波学者舒亶在《西湖记》中说:月湖“僻在一隅,初无游观,人迹往往不至”。这说明在那时月湖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首先想到在这个荒湖中建桥的,是一个名叫蕴臻的僧人。为了两岸行人的方便,他一口气在湖上造起了两座石桥,把东面的桥取名“憧憧东桥”,西面的桥取名“憧憧西桥”。大概蕴臻的义举感动了朝廷官员,两座桥名,均由参知政事陈光佐题名。)


为什么叫做“憧憧”呢?“憧憧” 的名字也是有典故的,出自《周易·咸》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意为熙熙攘攘,往来不绝,与友人相互过从的意思。也许是“憧憧”二字真的含有玄机,自石桥建成后,就拉开了月湖开发的序幕。到了明崇祯三年(1630)大理寺卿陆世科在柳汀东建关帝庙后,因俗称湖西陆殿,憧憧东桥遂易名陆殿桥。憧憧西桥则因明天顺八年(1464) 太守张瓒为大司寇(刑部尚书)陆瑜建石牌坊于桥的西岸,而易名尚书桥。


有了这两座桥,月湖两岸就人来车往,陡增了几分热闹。每当春意盎然时节,更有大批官员百姓游湖踏青,纷纭而至。月湖的的景观也渐渐地初具规模,明州知府钱公辅甚至还乘兴在两桥之间建了一座漂亮的享子,叫 “众乐亭”,环亭垒石堆士为岛为屿,遍植花木,供人游赏。可惜,随着城市变迁,我们只能在时光的影子里才能寻找得到这座“ 众乐亭”的巍然痕迹。但快乐是很容易在诗歌中留驻的,时人曾作《柳汀》诗曰:“不似长安陌上梢,只将离恨寄长条。临流系得虹霓住,留作憧憧两岸桥。”由此,便可窥见出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开始详溢出来的一些繁荣之气、 喜悦之气。



以前常常能在桥上发现上了年纪的老人正悠悠地晒着太阳,桥头的树阴下,又有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有的下棋,有的打牌....在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的月湖,陆殿桥和尚书桥,普通得几乎不被人瞩目,可它们却俨然已经成为宁波城区内的古桥之祖,它静静地横卧在月湖中腰,如同两个历史老人,见证了月湖的盛衰与复苏,见证了宁波的沧桑与发展,它们在默默地凝眸对望中,感受到了历史无言的沉重。


文章来源:《甬城街巷》

微信责编:王杨乐


更多关注


文明创建,海曙在行动!

宁波市市级“美丽河湖”出炉,海曙两条中榜

@海曙人,请您接听12340,为海曙文化礼堂点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