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街巷 | 梦里水乡最柔美

海曙发布 2019-05-06

录制:金秀丽


梦里水乡最柔美(一)

作者:李若中



提起南塘河,记忆深处便会勾勒出幅酷似《清明上河图》的画卷。房屋临河而筑,桥梁跨河而卧,百姓枕水而居,沿街店铺鳞次栉比,石板路上人流如织,四明清泉缓缓淌过……


然而,这早已不是宋时的汴梁,而是宁波现代繁华都市里大道通幽、举步繁华之地——南门。



 宁波南门是古明州府诸座城门之一,也是通往台州、福州等地的交通门户。唐太和年间(827-835),县令王元暐(wei)在此治河筑路,修成驿道,由此而过的南北商贾川流不息,形成南郊路的繁华景象。



与长春路相交的南郊路,即为现在的南塘老街。东面是鄞奉路,西面是南塘河,水与路并望,路与河缠绵,历史上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现如今这带还保留着许多旧城的痕迹。那曾经穿梭于南塘河上的船队,那曾经行走在夹道中的车马,以及河埠头清脆的捣衣声,早已蕴含在那一石一桥一水一瓦之中,刻在了老宁波人的记忆深处。曾经的人文影像和日常民居,已经渐渐淹没在喧器繁华的都市中,但南塘河历史资源中的河、街、市、名门望族四大核心要素,却是永不泯灭的光环。


   

 全长1560余米的南郊路,两旁大都为传统建筑,有雕花的漏窗,有高翘的马头墙,有淳朴的老街民风。而最显眼的还是那座横跨河面的石拱桥—甬水桥,它是南郊路关于街水历史的地理中央坐标。


这座长20多米的单孔石板桥,在那些两层民居以及静谧水流间,显示着一种江南才俊的气魄。在拱的两侧及上沿,有似乎被冲刷过的黑与白,甚至在靠近水面的部分,夹杂着青苔绿,它们低调随意地融合在一起,凝聚成历史的年轮。每每来到这里,思绪总被推到遥远的往昔。


▲甬水桥




据载,甬水桥初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明天顺二年(1458),确定“甬水桥里”的“南塾墟”逢三逢八为市集,称之为“长春门外南廓市”,俗称“三市”,是当时城内最繁华的集市,并一直延续至今。甬水桥曾叫“夏家桥”,在民国时期的地图上标名为“下驾桥”,疑是“ 夏家桥”的宁波方言谐音所致。


▲南门三市

 

▲南塘河旧照


当你走上桥一睹南塘风水之时,无论在哪一边,都会看见一对雕刻精致、栩栩如生的龙头正翘首望着前方,似乎寄托着造桥者的美好愿望:以龙震慑一切灾害,保护桥与行人平安。除此之外,你若细心观察,还会发现在两对翘首龙头的下方有两副对联,南面的一副是“瑞气来它山,横亘南塘凝胜地;嘉名著甬水,高飞东鄮作通津”;北面的一副为“介长春通津,闲波心辉映;为丹山赤水,胜地脉灵钟”。 据民间传说,宋高宗赵构避金兵逃难到明州的时候,曾在此停过銮驾。千余年来,甬水桥一直是古明州通向浙南和浙西的咽喉要道。据198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经甬水桥下通过的年客运6000人次,货运60万吨,每天至少有40个航班船从甬水桥下通过。所以当你走上这座桥时,不仅有种历史的厚重感,更有一种诗意般的盎然趣味。




 而此时你若随着一叶小舟摇荡,吟唱着“清林连北岸,甬水漫南塘”或者“南塘路上百花娇,满面春风处处娆”等赞颂南塘景色的诗句时,不知不觉中,眼前顿会出现另一座石拱桥——启文桥,那将又是另一种意境。

如果把甬水桥视为这街这水的中央坐标,那么启文桥就是一个末尾坐标。

这是一座经长年风雨侵袭,加上客流繁忙,导致桥身老化甚至不堪重负的古桥。我们现在看到的启文桥,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重建的。而根据成书于1226年的《宝庆四明志》记载,启文桥是在宋元符三年(1100)建成的,与甬水桥同年,原名沈店桥。明末《敬止录》载为“启文桥”。

启文桥长25米,拱跨水7米,高5米,桥下设纤道长约30米,宽达1米,两边各设21级台阶,桥身中央有桥心石,在桥的两侧共有四块抱鼓石、四只狮子、四头白象和八根莲花柱。如此一座历经沧桑而又精雕细琢的石拱桥,在现代都市闪烁的霓虹之间,静卧在南塘河之上,它的这种沉寂,又怎能不让人联想起此处昔日的市井繁华? 


让我们重返历史,随着河流溯游而上,在缓缓的水流与简朴的民居之间,我们会发现南郊路的起始坐标向阳桥。从流经鄞江的樟溪,以及小溪、栎社、石碶、段塘之后,四明清流首先从这里穿孔而过汇入南塘河。它的石拱更像是一座大石门,瞻仰着远山,荡涤着近水,使南塘河水流如镜,使河畔的南郊路充满了水灵的气韵。



来源:《我们的街巷》

微信责编:王杨乐


更多关注


明年计划启动18个项目,总投资额近69亿元!海曙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加码推进

《浙江日报》年终特稿“2018,我的奋斗故事”聚焦海曙企业!

视频|海曙打造全市科技产业高地和人才洼地!


扫码查看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