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引入文化公司、培养文艺骨干……海曙街道文化礼堂好热闹!

海曙发布 2022-03-20






海曙街道    

文化礼堂

     上周五,海曙石碶街道星光村文化礼堂里,10多位身着旗袍的妇女伴着悠扬舒缓的音乐,一板一眼地排练着。


     “沈大姐,你看我这样迈步对不对?”休息间隙,沈亚凤被围在中间,大家七嘴八舌地向她请教问题。星光村文体员沈秋云对记者说,沈亚凤是星光村文化礼堂引入第三方力量后,文化公司 “打造”的文艺骨干。

    石碶街道已建成12座文化礼堂,前几年遇到活动少、人气不旺的难题,图书室、舞蹈室等场地利用率不高。

    去年开始,石碶在四个村试点引入第三方公司,在摸清需求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文艺带头人和文艺团队,策划组织全年的系列活动,激活文化礼堂“建管用育”的“一池春水”。

    

    “以前,我们曾组织文艺团队送文化到礼堂,但是有活动的时候人山人海,没活动的时候门可罗雀,无法保持活动的常态化。” 石碶街道文化站站长施志涛说, 引入第三方公司,就是希望集聚管理人员、志愿队伍、民间团体等力量,保障文化礼堂的健康有序和长效运行。



     文化公司向街道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为每个试点村培养一名以上文艺骨干。 “最初成立舞蹈队,在文化公司的帮助下编舞、排练,演出效果非常好。” 沈亚凤说,舞蹈队“一炮走红”后,去年组建旗袍队,没想到有54个人来报名,年纪最大的70多岁。


   

    舞蹈队、快板队、戏曲队、腰鼓队、歌咏队……随着文化公司的介入,车何渡村 “文艺大咖”何春风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文化礼堂里排练的人也越来越多。 



    去年,横涨村的横涨春兴越剧团、车何渡村的海曙春枫艺术团,石碶艺红艺术团,相继取得了演出许可证,申领了营业执照;而建庄也成立了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踢踏舞演出团队,并多次受邀在区内外进行演出。文艺队伍不断增多,四个试点村的文化礼堂经常“一室难求”。




   

     清明节做青团、四月下旬艺术团巡演、立夏当天亲子民俗活动、七夕节翻拍老年结婚照,一直到年末的“村晚”……在横涨村文化礼堂的门口,记者见到一张特殊的“预告牌”,上面是该村今年文化礼堂的活动安排。


    “预告牌”上,既有各种文艺演出和传统节日活动,有 “开蒙礼”等特色活动,有健康养生、手机使用、种植技术等各种讲座,还有深受群众欢迎的吃西瓜比赛、棋类比赛、跳绳比赛等趣味活动。


    “我们要求文化公司针对每个村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 石碶街道党工委委员王军义说。“开蒙礼”“祈福礼” “重阳敬老礼”……经过文化公司和村里的共同策划,文化礼堂让这些沉睡多年的传统礼仪复苏,并融入了特色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各村文艺队伍经常 “互访”,文化走亲越来越频繁,文化礼堂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政府通过文化公司“种文化”,到村民自发“秀文化”,再到各村之间“赛文化”,一座座文化礼堂中,理论宣讲、科技培训、传统礼仪、文艺走亲轮番“登场”。


    在文化公司的帮助下,村庄文艺队伍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中融入了更多的本村特色和宣教内容。 “对于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拆迁等村里的中心工作,文艺骨干通过自编的节目进行宣传,效果比我们开动员大会还要好。”横涨村党委书记王朝浩说。


    “家”和万事兴,用好文化礼堂对促进邻里和谐和推进村里工作有明显的作用。“我们村以前矛盾多,文化礼堂活动丰富起来后,村民经常在一起排练演出,关系非常融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更健康。” 何成赛感慨地说,“文艺骨干也是村里志愿者队伍的主心骨,碰到垃圾分类、拆迁等问题,他们出面和村民沟通,有时候比村干部还管用。”




来源:甬派 记者:尤文军

编辑:王杨乐 姚苏桓


更多关注


签名送书、文物鉴宝、器材清洗……5月23日,中山广场,这场特别的服务日活动等你来!

中小学生每天劳动1小时?海曙已有学校先行

《布袋小和尚》获评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给孩子的一部好片子!


扫码查看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