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谢谢你!
感谢
总会在恰当的时机
以合适的方式抵达
小编分享社区防疫“四宫格”
单曲循环《听我说谢谢你》
一起感受这份爱👇
“Thank you.”昨日,南门街道红起社区社工桂转利结束与外籍友人的微信对话,收到了对方的一句感谢。这名外籍友人来自印度,在宁波经营一家印度菜餐馆。
受疫情影响,他所住的都市风华小区1号楼此前被划分为管控区,需要居家隔离。
因为不擅长中文,这位印度友人对防疫政策有一些疑惑,于是他给熟识的社工桂转利发了咨询微信。“虽然我现在不负责1号楼,但我以前在工作中加过他微信,他发信息来咨询,我肯定要回复的。”在解答中,桂转利全程用英文与对方沟通。让桂转利感动的是,这位外籍友人非常配合防疫工作,还在言语中多次感谢中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组织力、行动力表达了十足的敬意。“他在微信中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如此。他们外籍人士也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防疫,祝工作人员周末愉快。”桂转利说,虽然防疫工作中,社工们很疲累,但时不时能收到居民们暖心的支持和肯定。“这让我们充满动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疫情!”
(外籍人士)中国政府为防止疫情蔓延,保障人民安全所做的工作真是令人惊叹。我们能做的就是听从权威部门的指示。向中国政府致敬。周末愉快。
(桂转利)谢谢。
右图翻译如下:
(桂转利)如果你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跟我说。
(桂转利)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
(外籍人士)女士谢谢您的帮助。目前我们什么都不缺,不用担心。我必须要感谢权威部门,他们正有组织且非常努力地去阻止疫情传播。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这样做。向中国政府致敬。祝好。
(桂转利)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你们辛苦了,谢谢你的解答,情况我清楚了。”前日,月湖街道梅园社区王阿姨在电话中感谢社工陈丽萍为她解答了关于清明祭扫的疑惑。
“地球只要转,社工不放假。”陈丽萍乐观地调侃着自己。清明假期,当亲朋好友在朋友圈里晒春游照时,陈丽萍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的电话里。
“要么坐着打电话打一天,要么一边打电话,一边发微信。”陈丽萍总结自己的工作,她主要负责排查密接信息、协助街道防疫专班工作、重点人员信息跟进等,基本通过手机或者座机联系,经常一只手放下座机,另一只手接起手机。
为了持续跟进相关人员信息,陈丽萍就主动与对方加好友,短短几天,新增了几十个好友,有时对话框里十几条未读,“我都分不清哪些是我们社区的,哪些不是我们这里的,不过现在都一样,大家都是统一‘战线’里的,我应帮尽帮。”陈丽萍说,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工作,这让她很欣慰。有时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她也会耐心地安抚解答。“虽然费时费力,但最终都会有好的结果,这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谢谢你啊,拿到这些药我就放心了。”前日,白云街道南雅社区社工张旭东在收到居家隔离老人发来急需药的信息后,立即前往辖区卫生所购买,顺利配到药后,又马不停蹄地将药品送至老人家中。短短十五分钟,他为老人解决了难题,收获了老人真挚的谢意。
张旭东已在社区防疫一线坚守了好几天。“我们多做一点,多陪他们一点,居民就多放心一点。”张旭东说。送完药,他又接到了电话,是居民来报备行程的。每天电话很多,有需要核实信息的,有来咨询政策的。与居民交谈时,张旭东嗓子有点嘶哑,眼睛布着红血丝,手中笔不停,仔细又迅速地做着记录。
除了接听居民电话,张旭东还要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一些生活保障。他主动加了隔离居民的微信,每天询问是否有需求,并做好采购物资、心理疏导等服务。晚上回到办公室,就开始整理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资料,录入系统后,已是次日凌晨。张旭东坦言,疫情当前顾不上家里的孩子,心里很内疚,但做好社区防疫,更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我会继续坚持。”
“好的,我马上去做核酸,谢谢提醒。”昨日一早,江厦街道郡庙社区办公室里,社工纪琼又投入了新一天的重点人员电话排查工作,电话那头传来的谢谢,为她一天的工作注入了一丝动力。
纪琼是“95”后,作为一名入职没几年的党员社工,她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且细致”。这几天纪琼都睡在社区,因为有任务可以随时出发,每天最多睡4个小时,但她仍觉得自己“干劲十足”。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只有把防疫工作做得更好,大家才会更安全。”纪琼认为。每天早上8时不到,纪琼就已开始忙碌,联系人员转运、排查密接信息……一直持续到深夜。连日的工作,纪琼当然也会感到疲惫。“爬楼通知居民做核酸,确实很累。”辖区不少都是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梯,纪琼只能一层层往上爬,有时候实在爬不动了,她就坐在楼道上喘口气。每敲开一户人家的门,纪琼需要把详细的政策、检测的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仔仔细细地跟居民叮嘱,“说到后面喉咙都哑了,好在居民很理解,也十分体谅我们,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纪琼说,“是他们让我有了坚持的动力。”
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