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爱 问 」 看!神奇“天眼狙击”练成记

王莹 江西新闻广播 2019-05-03

    半个月前,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播出了这样一个“不可能”的挑战:2分钟内,狙击手在看不见房间里目标物的情况下,借助无人机在房屋上方空隙观测传回的画面,在200多米外让子弹穿墙而过,准确击中目标。

  这样堪比好莱坞大片的惊险刺激的挑战,来自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天眼狙击小组”的两位成员:大队长卢定军、副小分队长杨臣臣。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跟随爱问记者王莹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天眼狙击小组”,看看神奇的“天眼狙击”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卢定军:“同志们,据上级通报,有五名‘不法分子’携带步枪两支、手枪两支,藏匿在我右前方的居民楼内,上级命令我分队迅速到达事发地域捕歼‘恐怖分子’。下面我将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上个星期,爱问记者见到了卢定军,他正带领队员训练。


 卢定军:“各组,开始行动。”


  队员们分成三个小队,利用隐蔽接近、立体封控、多路突击等战法,对房屋内的“暴恐分子”实施了“捕歼”。


  这项对居民地收缴战斗演习是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魔鬼周”极限训练中的一项。在一周时间里,队员们无论天气如何,每天都要进行超过18小时的超强度集训。这样的魔鬼训练,特战大队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一次。训练内容包括五公里奔袭、十公里武装越野、三十公里徒步行进等。



  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上,卢定军向观众介绍了“魔鬼周”,引起了董卿、孙杨、李昌钰、撒贝宁等人的惊叹。


 “这张照片是我们魔鬼周期间,在泥潭里进行的极限体能训练,主要是锻炼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张图片展示的是我们队员在魔鬼周期间,一个小队集体拉一辆卡车,这辆卡车的重量大概是十五吨,而且这个路的坡度大概有三十到四十度。主要是锻炼大家团队协作的精神。”

 董卿:“像刚才二位挑战的这个项目,也是在平时日复一日艰苦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此时的杨臣臣也在某地参加训练,爱问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他。回想起“天眼狙击”挑战,他们都记忆犹新。在正式挑战前,卢定军还特地重温了一遍讲述狙击手的经典电影《兵临城下》。


主持人:“狙击手、观察员请准备,挑战开始。”



卢定军:“现在发现目标没有?”

时间过去了半分钟,卢定军还没有将子弹上膛。

 杨臣臣:“发现目标。”


卢定军:“先辨别左侧的目标。”


杨臣臣:“左侧目标已经锁定。”


主持人:“时间已经过去一分钟。”

  200多米外的房屋,屋顶只露出了三分之一的空隙,观察视角比较狭窄。不停移动的目标物,让杨臣臣确定目标位置变得难上加难。而卢定军不仅要感知目标的位置,还要感知目标的移速,他要与杨臣臣保持随时沟通。


主持人:子弹上膛,还剩最后三十秒。

  

杨臣臣:击中!


  在两分钟内,卢定军两枪全部命中目标!


  此时,“天眼狙击小组”选择将挑战难度继续升级。他们放置了一块像钟摆一样不断摆动的挡板,模拟人质遮挡在移动的狙击目标前。


 杨臣臣:“高度31,发现目标。目标现在位于房间右侧。”


  时间过去了一分钟,卢定军似乎还没有准备射击。他不仅要反复确认目标物的运动周期,还要确定钟摆的运动轨迹。


卢定军:“测一下风速。”


杨臣臣:“风速1.2,报告完毕。”


主持人:“还剩最后30秒。”


主持人:“倒计时十秒。10、9、8、7、6、5、4、3,还有最后2秒。”

  

  卢定军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狙击枪的瞄准镜,纹丝不动……


 爱问记者:“卢队,直到最后两秒你都没开枪,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卢定军:“前面加了个钟摆,当时观察花了很长时间,我也叫我的副手,快到最右边的时候要提醒我。还有一个比较难的就是我们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它的左右是偏转的,跟我们现实的目标刚好是相反的。当时把握还是蛮大的,我们在平时训练中也基本上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命中率。”


爱问记者:“杨臣臣呢?开始倒计时的时候,你担心吗?”

杨臣臣:“我肯定担心。但是说实话,我是明白我们大队长他肯定是比较稳的,不到自己很有把握的时候,他不会去触发这一枪的。这个科目毕竟是以实战为基础研究的,我们不可能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做这个击发,毕竟我们面对的目标可能会有人质。”

 杨臣臣:击中!


  卢定军的枪声终于在倒计时的最后一秒响起。


  挑战成功了!

  “天眼狙击”这个挑战项目,最开始的设计其实并不是这样。卢定军告诉爱问记者,起初,他们准备在一堵墙体后面随机摆放不同高度的目标进行狙击。后来,他们决定结合实战提高难度,狙击移动的目标。


“像我们平时研究的,不管是楼房的反劫持,公共汽车反劫持,都是能够透过窗户看得到目标。但是假如我们有另外一种情况,公共汽车反劫持人家把窗帘拉起来了,但是我们能够从其他的角度,(比如)无人机通过车头透过玻璃能看得到,这也是说一个全新的尝试。”


  如何将科技和军事完美结合,利用无人机精准狙击,为实战服务,正是这个去年才刚刚成立的“天眼狙击小组”正在研究的课题。这个听起来科技感十足的特殊小组,目前只有卢定军和杨臣臣两名成员。


  侦查专业出身的杨臣臣,因为能够熟练操纵无人机,被挑选担任卢定军的观察手。起初,这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成功,两人心里还都有些打鼓,尤其是杨臣臣,自己所掌握的侦查技术,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到卢定军?在一起磨合了三个多月之后,两人的配合才渐入佳境。


 “我现在还没法达到通过无人机准确判断他的速度是每秒多少厘米,最主要是我们要选择合理的时机,打提前量。无人机在空中确定目标位置可能有些偏差,怎么能让狙击手更好的实现感官的了解,需要我和大队长经过每次的训练,判定出弹道和平常有什么差距,找到规律。”


  相比之下,36岁的狙击手卢定军显得更加淡定一些。


  2009年,从北京特警学院毕业的卢定军,进入猎鹰突击队。这是一支国家级反恐拳头部队,那一年,全国只有80个人考进。起初,卢定军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可他每次训练都比别人多付出一些,每次跑步都突破自己的极限……后来,他的成绩稳定在“猎鹰”的前三名。在猎鹰的几年间,卢定军先后执行过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要安保任务。2012年,卢定军回到武警江西总队。

  作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配备在特种作战小组中的狙击手,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不仅要有“百步穿杨”的好枪法,还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


 “我们有一个科目叫狩猎射击,要求我们是2到6个小时趴在一个地方,这个目标它随时都可能出现。主要是锻炼一名狙击手的专注力。狙击手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方说劫持人质的战斗行动中,如果你这枪失败了,歹徒就有可能杀害人质。他只有一枪的机会。”


  正如卢队常常跟战士们说的,他自己也一直坚持着“苦练”+“巧练”:苦练体能、巧练技能。他总是带着一本笔记本去训练,把自己的经验、不足及时记录下来,随时翻看。


“你不但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去定型这些动作的训练,而且还要自己勤于思考,总结一些方式与方法。比如平时我们实弹射击打完以后,你要对弹道进行分析,找出一些自己好的感觉,也要找出自己一些问题所在,然后下一步训练中进行克服。”


  而这些素质,也正是卢定军现在挑选狙击手的重要依据。


卢定军:“前面是我们的射击训练场,最远的距离可以从那边可以达到300多米。我们平时会设计一些不同的科目,利用一些就便器材,桌子、轮胎、模拟船只晃动的这种射击。射击小的目标,会打一些比如硬币、鸡蛋、匕首的刀刃。”


  在靶场,卢定军向我们展示了一次实弹射击。


  稳稳地趴在地上,瞄准、上膛、射击,正中几百米外的靶心,一气呵成,看不出丝毫波动。重达30多斤的狙击枪,也仿佛和他融为了一体。身后,年轻战士们一脸崇拜。


  褚日华是队里的狙击手。他告诉记者,平常的训练中,特战大队的队员总是比其他队员起的更早,每天训练时间也多出1小时,强度更大,项目更多。实战化快速射击、快速本能反应射击、急速更换弹夹射击、潜伏狙击……作为狙击手,他们的训练难度更大。


 “一共六个弹夹,步枪三个手枪三个,13发弹。我们要十秒钟之内更换完弹夹,把弹夹里面的弹也打完。”


  褚日华说,要当“神枪手”,首先要过理论关。


 “观察敌人动向、距离,还有测试风速、光速、空气湿度。天气比较热的话,它子弹也会发热的,所以要弹道会偏高的。像这种阴天,比较湿冷,空气比较重,弹道会自然偏差。”


  褚日华还在努力。他知道,要当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更要过心理关。


 “每当实弹装上去的时候,心里总会有点紧张,但我会进行呼吸,去调整这个心态,慢慢平缓下来。我们会练专注力,就利用一些小东西,比如写数字从1写到300,或者叠弹壳给你卡时间。”



  正如《挑战不可能》节目中董卿的点评:“你们对无人机富有想象力的应用,体现了中国部队迈向创新驱动时代的脚步,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梦、强军梦,梦想可期,梦想必成!”现在,说到“天眼狙击”,特战大队里每一位战士的眼神里都充满期待,期待有一天自己也有机会练习这个项目。而对敢于先“吃螃蟹”的卢定军和杨臣臣而言,他们肩上的责任更加艰巨。


卢定军:“比如我们无人机在多少米的高空拍到的目标物,大概是它的偏差有多少?结合飞行器,它在里面怎么样判断目标的运动的速度?下一步准备在我们大队边推广射击的过程中,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

杨臣臣:“我们现在是种子,我们要发芽,培养更多的人。”


  我们期待着他们的探索有朝一日真正运用到实战中,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助力!

- THE END -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期主创

以上内容来自《爱问》节目(江西新闻广播 FM104.4 AM729每周日7:30播出)

监制:何灵

采编: 王莹

播音:凌洁

音频制作:陶清

图文编辑:黄通轩  


来源:江西新闻广播


编辑:黄通轩;责编:汤云柯;监制:钟定娴

你的N位朋友读过

▶ 著名作家梁晓声:写作者应该有一个小小的百物箱

▶ 冷空气来袭 江西气温满减 风雨也会现身吗

▶ 江西发布首期“诚信红黑榜” ,这些企业和个人上榜!

▶ 小声段:没有“普通话”的古人如何交流?| 国学智慧

▶ 封藏400年的原始森林,官山——一颗镶嵌在赣西北的绿色明珠!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