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声段 | [ 爱 问 ] 妙手仁心的,都是天使

王莹 江西新闻广播 2019-11-04


今天是5月12号,国际护士节,我们向广大医护工作者道一声:节日快乐!

时钟拨回一百多年前的九江。1896年,两位年仅23岁的少女从当时江西唯一的通商口岸九江港下船上岸,在当地创办医院,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她们就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女医生康爱德、石美玉。她们创办的但福德医院,就是今天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九江市儿童医院的前身。 


但福德医院旧址

长江之畔、甘棠湖边,一栋二层的美式小洋楼已经伫立了118年。小楼的外墙经过了翻新,其他部分都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

赖学锋

踩在红色的地板上走上二楼,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九江市儿童医院副院长赖学锋告诉爱问记者,他们都曾在这栋小楼里办过公。


“这个以前是我办公室。在里面办公有七八年了。成为省级文物以后,就把这些科室搬出去了。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这个楼打造成我们的院史陈列馆,相关部门会拨付一定的维修资金进行维护。” 

但福德医院旧址

这栋洋楼,就是当年的但福德医院外籍专家宿舍。但福德医院共有三栋房子,只保留下来这一栋。楼边的一整面石墙上,雕刻着一位女士的浮雕。她就是但福德医院的首位院长--石美玉。

石美玉浮雕

1873年,康爱德出生于九江一户并不富裕的家庭,被父母送给邻居当童养媳后,一位女传教士收养了她。康爱德是她英文名字(IdaKahn)的音译,学名叫“康成”。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时的康爱德(右)和石美玉(图片来自“江西档案”)

1892年,年方十九的康爱德和出生在九江一个基督教家庭的同学石美玉远赴美国留学,以优异成绩进入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学习。毕业典礼上,两个女孩穿着中国旗袍登台领取毕业证书,康爱德的旗袍是蓝色的,石美玉的是粉红色。全体师生为她们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1896年,她们谢绝了美国方面的多方挽留,毅然回国。在九江码头上岸时,受到了热烈欢迎,一路上鞭炮声不绝于耳。许多人好奇:她们在国外学习4年,这是真的吗?她们能治好病吗?几天后,她们成功完成了好几例手术,两位留洋归来的年轻女医生一时间声名鹊起。头十个月,她们就接诊了2352个病人,上门家访271次,还到附近农村看了72个病人。

但福德护士学校的学员们(图片来自“江西档案”)

但福德医院

但福德护士学校

1901年,康爱德和石美玉在九江创办起了但福德医院及护士学校,石美玉任院长。来找她们求诊的病人,每月有三千人之多。


赖学锋:“当时还有一个芝加哥的名医叫但福德,捐助出资,共同创办这个医院。在创办初期,条件很有限的前提下,还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患者服务,甚至减免很多医疗费用。”


后来,康爱德和石美玉放弃了前往上海的机会,石美玉留在了九江,而康爱德前往南昌,开设了南昌第一家西医诊所,也就是江西省人民医院的前身。她创办的南昌妇孺医院,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她极力主张发展本国女医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护理水平。在政治动乱的形势下,每年按照中华护士会的标准培养3至4名护士。1897年,梁启超为她撰写了《记江西康女士》一文。1899年,康爱德代表中国出席了世界妇女协会会议。

康爱德和石美玉都终身未婚,她们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挚爱的医学事业和病人们。

90岁的老护士长杜新华

采访中,我们一直想象着这两位奇女子当年是怎样的风采,然而,一百多年的时间流逝,这段故事的亲历者如今都已逝去。我们找到了曾在医院工作的百岁老医生王焕文和90多岁的老护士长杜新华,但他们与康爱德、石美玉之间阻隔着年代的距离,并不能说出多少关于她们的故事。这不免让我们感到些许遗憾。

但福德医院医生做手术

虽然无法亲耳聆听关于这两位传奇女性的传奇故事,但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她们身上传承下来的仁爱的力量。

新生儿科

在病房采访医生郝明


这个孩子是中午送来的。情况不好,我们马上给他插管,上呼吸机。


 5天前的(5月7日)的下午,爱问记者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九江市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科ICU病房见到了医生郝明,他刚刚对一名危重新生儿进行了抢救。这样的急救,在新生儿科几乎是家常便饭。

5月3号,本是假期,郝明值班期间接到电话,修水一位刚刚出生的婴儿情况危急,当地医疗条件不足,必须立即转院急救。郝明与一名护士立即带上早已准备就绪的转运设备箱,登上了医院的新生儿转运车。仅仅几分钟后,转运车开出了医院大门。


“孩子除了羊水胎粪,呼吸困难以外,还有感染,还有化脓性脑膜炎。当地医院没有条件治疗,孩子总是发紫。我们在那边给他上了气管插管,用了呼吸机。现在已经稳定了。”  

转运车

“现在已经稳定了”,简单的几个字,郝明说的轻描淡写。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在那段时间里,他们是怎样用尽全力抢救着这个孩子。

2013年,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九江市儿童医院出资140万元,购置了一台转运车,成为全省第一家成立新生儿转运中心的医院。这里不仅承担了九江所有县区危重症新生儿的转运,还辐射了一江之隔的湖北黄梅、安徽宿松等地,覆盖人口600多万。这辆转运车启用六年,共转运新生儿约2000人,行驶距离超过23万公里,平均每天都要转运一个孩子。最多的一天,一共转运了六趟。

在转运车采访护士张海霞

护士张海霞正在对这辆新生儿转运的“生命通道”进行日常检查。车上,转运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转运氧气等设备一应俱全,简直是一个移动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


“氧气我们每天每班都检查,及时灌好处于备用状态,病人电话来了我们几分钟之内就会出诊。所有这些仪器、设备都是处于最佳备用状态的。


转运车上的保温箱

张海霞是一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护士。刚刚生完二胎不久的她,面对新生儿,总有着更多的母爱。这个护士节,她依然在岗位上度过。

新生儿一科一共有10个医生、69名护士。早产儿ICU、足月儿ICU两个连通的无菌病房里,整齐排列着几排保温箱,安静而舒适,偶尔响起婴儿软糯的哭声。护士们熟练地穿梭在保温箱中间,时而安抚哭泣的孩子,时而给他们喂奶,时而温柔地抱起孩子去做检查。而她们当中还有不少人还没有结婚。


“我们是全封闭式的,没有家属照顾,所有的生活护理医疗全部由我们护士自己完成。每天来回不停走,一天要走一两万步。干了这一行,我们就得做好,对吧。”

 

护士在给新生儿喂奶

如果说,护士们对新生儿有着天然的母性,那么新生儿科的男医生们,和其他科室的医生相比,便更多了几分“温柔”。郝明医生告诉爱问记者,最多的时候,科室里同时住过近200名婴儿,连走廊都被摇床堆满了。

在一个保温箱前,我们见到了5月3号被转运来的婴儿。他还没有取名字,安静地在箱子里睡着,就像在妈妈的肚子里一样,小肚子一起一伏。郝明说,现在他可以自主呼吸、吃奶,情况已经稳定了。

病房里最小的孩子只有1公斤重。他在27周时就不得不“离开”母亲的子宫,从产房被直接送到了这里。他的小胳膊、小脚掌还那么细,胸腔发育还不完全,只有依靠呼吸机呼吸,他要在这里住上至少3个月。医生、护士们自豪地说,这里成功救治过的最小的新生儿只有700克。常常面对着一出生就“濒死”的新生儿,他们的口号非常坚定:“分秒必争,起死回生”。


生之前我们产科医生、助产士,新生儿医生、护士,都在产床旁边守产。他一生出来就进行就地抢救,插了管上了呼吸机。进行窒息复苏以后,放在箱子(保温箱)里拖过来。箱子都是预热好的。我们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移到了手术台产台上,我们所有的技术都移到了更前台。


但福德护士学校毕业证

一百多年前,江西奇女子康爱德和石美玉用95张病床建起了但福德医院。今天的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九江市儿童医院,已经有了42个临床科室、一千多张病床。在医院随处可见“严谨、仁爱、诚信、创新”的院训,而“仁爱”二字,正是千百年来,医护工作者身上永恒不变的关键词。


- THE END -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期主创


以上内容来自《爱问》节目(江西新闻广播 FM104.4 AM729每周日7:30播出)

播音:凌洁

音频制作:周文德

采编:王莹、程玉香

监制:何灵



来源:江西新闻广播


编辑:黄通轩;实习生:张妩霞;责编:汤云柯;监制:钟定娴



立即加星标

每天看好文



你的N位朋友读过

超标准报销、公款旅游、私车公养……这些干部被中纪委点名!

江西文化产业如何大发展?大咖们有妙计

必看|让创客们疯狂鼓掌,笔记连连的小创课又来啦!

小声段:健忘和善忘 | 国学智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