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爷爷,我们一定会好好吃饭!

怀念袁爷爷的 中南小团子 2024-01-20

全中南最青春、最洋气、最活泼的微信公众号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学林知世夜灯风物群聊热点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每当我们仰望星空,不要忘记曾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点击袁隆平星图片出现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是5月22日,是袁隆平爷爷逝世一周年,让我们怀着崇敬与感恩,深情缅怀,铭记国士!


爱好自由,少年“稚气”


在农业生产中,执着追求亩产提升的他,始终保有一股“志气”;而年逾九十、功勋显赫的他,却依然有着少年般的“稚气”。




(可爱的袁老)


袁隆平喜欢游泳、打牌、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用学生们的话说:“我们的科研、游泳、气排球甚至西红柿炒蛋的厨艺,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


袁隆平的学生、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袁老师年迈跑不动了,便在球场助威,谁打了好球就大声叫好,碰到哪个打得匡瓢(长沙方言,意思是办砸了事情),他就在场下哈哈大笑。在一次采访中他说“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当记者问“您觉得您帅不帅?”他笑着回答“I’m handsome.”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当记者问袁老:“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不可能了!”是啊,这一切都不可能了!


(袁老劳作画面)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中国粮食用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现实,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袁隆平一次又一地创造杂交水稻领域的历史高度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得更牢。


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每当谈到自己的梦想,他的眼里充满了光。他说自己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从“野败”到沙漠绿洲,他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一辈子行走在田埂间的稻田守望者,用他的行动向全世界证明:即使是沧海,也能变成桑田。



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在给中南学子的寄语中,袁隆平院士提到“知识就是力量。”


在袁隆平看来,年轻人做科学研究,第一是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第二个是要攻关,找到正确的方向。最重要是“越失败越要有勇气,在困难面前总结经验教训,再进一步努力解决问题。”


 
谈到艺术跟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系时,他说“一个人总要有些兴趣爱好,用以调节身心、陶冶情操,才不会成为书呆子。”



从吃饱每顿饭

到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这条路上

遍布他的足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纪念袁隆平最好的方式

就是珍惜每一粒粮食


在此,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向每一位中南学子

发起“光盘行动”

珍惜粮食,从当下做起,从你我做起




END


投稿邮箱:csuxiaotuanzi@126.com

来稿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内容类型


素材来源 | 新华网、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中南大学新闻网、青年湖南、乌合麒麟

文案 | 社会实践部

图片 | 袁张弛

编辑 | 宋婉鑫

审核 | 翟曼琪

责编 | 宋云飞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还记得那张小纸条吗

中南大学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暨2021-2022学年度共青团五四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袁爷爷,我们一定会好好吃饭!

怀念袁爷爷的 中南小团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