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

    周大风(1923-2015)

    北仑大碶后洋村周家人。

    在他的人生中,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也培养了众多的音乐人才。


    晚年照片



    01
    周大风生平简述

    周大风(十九岁时在香港)现代音乐家
         周大风,1923年7月生于上海,原名周祖煇,书名周之煇,国家一级作曲家、研究员、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津贴。周大风历任宁波地委青年文工团团长、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国务院录音录像专家组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杭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音乐分支副主编、省关心下一代艺委会主任等职务,为浙江省第三至第七届政协委员。


    02
    作品成就


    17岁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被国际反侵略协会定为会歌,蔡元培称誉该曲“全球同声,为国争光”,1958年创作的《采茶舞曲》于1959年起流行全国,198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亚太地区优秀风格音乐教材,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为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的最高荣誉。1983年他主办并主编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本音乐教育刊物《中小学音乐教育》,1988年受教育部邀请主持编辑第一本国家级音乐教育刊物《中国音乐教育》,为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斗诗亭》作曲,为越剧现代戏作曲、设计音乐60余部,为甬剧、姚剧、婺剧、昆曲创作音乐20余部,创作多种类乐曲100余首,创办浙江社会艺术学校、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著作出版的书籍有《小学音乐名著欣赏》《欣赏音乐的知识和方法》《越剧音乐概论》《钢琴的维修和制作》《周大风音乐教育文集》等25本,2002年获“浙江省有突击贡献老文艺家”称号和“鲁讯文学艺术奖”最高荣誉奖。


    音乐教育讲习


    周大风在中国民族音乐、戏曲、曲艺音乐、民间器乐研究、音乐美学及心理学、音乐教育、创作、乐器制造等多方面都有所建树。尤其是在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方面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他的学术成就,已经成为我国音乐事业中的一部分财富。

    02
    《采茶舞曲》成经典



    2004年4月在泰顺青青茶园里,周大风先生和孩子们一边采茶,一边唱起了《采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这首脍炙人口、风靡神州的《采茶舞曲》是周大风于1958年所作,以特有的清闲曲调、轻快节奏、江南风格和民间的韵味,成为浙江新创歌曲的代表作。歌曲像是一幅秀丽的画卷,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色,令人心驰神往。


    《采茶舞曲》当年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一首插曲。《雨前曲》在北京公演时,深得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周总理不仅喜欢《采茶舞曲》,而且还亲自为它修改了两句歌词,其中原词中的“插秧插到大天亮”,周总理认为没有注意到劳逸结合,建议改为“插秧插得喜洋洋”,原词中的“采茶采到月儿上”,周总理认为露水茶是不香的,建议改为“采茶采得心花放”。半个世纪以来,《采茶舞曲》一直广为流传,久唱不衰。如今已有一百余种唱片、磁带、CD、VCD、DVD等,1983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亚太地区优秀音乐教材。



    《采茶舞曲》自1958年在北京演出后,立即被浙江电台作为一日两次开播时的“起始曲”。当年年底,戏曲大师梅兰芳、舞蹈大师戴爱莲在杭州观看了浙江越剧二团演出的《采茶舞曲》后,建议由浙江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剧院作为保留节目及出国节目。


    《采茶舞曲》在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庆典现场、天安门广场连续播放几十遍为群众伴舞,以后又录制了唱片,成为兄弟各省市歌舞团演出节目及出国保留节目,保加利亚国家歌舞团还把它改编为管弦乐曲演出及广播,各地学校、工厂、农民业余文艺组织演出的不计其数,1971年,毛主席路过杭州,在火车上召见省委书记时,点名要看《采茶舞曲》,当时省委书记说是“大毒草”,但毛主席说了12个字“毒在哪里,我看好的,出了新的。”


    1972年,西哈努克亲王到杭州,提出要看《采茶舞曲》,周总理就指示,由群众舞蹈队在西湖国宾馆前广场上演出,西哈努克亲王和周总理则在宾馆凉台上拍手击节唱和及观赏。在1992年亚运会上,《采茶舞曲》作为我国运动健儿的入场曲,还作为我国“东方红一号”火箭携带的音乐与外星人交流,直到2008年8月,文化部在出访土耳其举办的一次中国文化展示中,带去的四个节目,其中就有这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采茶舞曲》伴奏的采茶舞,可以说《采茶舞曲》是迄今为止,历代茶歌茶舞中待遇最高的一首舞曲。



    周大风先生

    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歌曲

    那些朗朗上口的旋律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久久萦绕

    如今斯人已逝

    但金曲永存


    -end-

    宁波档案原创发布 
    图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投稿公告



    若您有相关宁波历史文化稿件
    可以发宁波档案邮箱nbdangan@163.com投稿
    附上图文和联系方式,一经录用,可协商稿酬事宜


    图文 | 北仑区档案馆

    责任编辑 | 黄世芬

    编辑 | 周巧灵

    长按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