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媒体后劲不足,广播人仍然是融媒体时代的“宠儿”

2016-08-23 王居蔚 新媒体参考




来源:中国广播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新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面对形式多样的全新传播方式,作为专注声音产品的传统广播,其生存空间遭到质疑。面对声音产品表现形式单一、受众接受信息习惯改变和众多“外行”精英抢占音频市场的新情况,传统广播依旧可以立足内容、拥抱新技术,成为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新宠”。
一、对传统广播的质疑

(一)表现形式单一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条信息被整合为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介传递给受众,这对传统广播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广播的受众被丰富、多元的可视内容分流,新时代下单靠生产单一声音产品的广播能够给受众带来多少刺激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二)听广播不再是主流用户的习惯


融媒体时代,收音机不再是收听广播的唯一渠道,数码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传统广播受众收听习惯发生改变。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超过 40%,近五年来上升幅度超过 30%,已经跃升为主要收听终端。①各家门户网站也纷纷开通音频服务,蜓.fm、考拉FM等音频客户端纷纷抢占手机移动应用市场,一方面为通过手机收听广播节目提供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分流了传统广播的受众。
二、传统广播如何突破困境

危机中蕴含希望,传统广播依旧可以在困境里找到突破口和生机,实现自我突破。
(一)声音产品更易得到受众认可
2015年11月,从中央电视台辞职的电视新闻主播曾湉选择了声音艺术产品进行商业化探索。首先,曾湉在《一段》的宣传语中说:“无论你是否熟悉我们的脸,都一定听过我们的声音,我们是通过话筒,用声音表达自己的人。而在《一段》里,我们都是想好好说一段话的人。”曾湉再创业选择声音产品,看出他对于声音市场在融媒体时代发展前景的敏锐观察力。
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介互相融合借鉴,促成了更加细分化的受众市场,受众更多希望是一对一的信息接受者,相对于其他媒介传播形式,广播的声音传播方式使其更擅长长驱直入,深入人心,成为受众亲密的伴侣媒介。有调查显示,43%的听众同意这样的说法“我发现我好像正在与广播中的主持人交谈”。这种交谈是一种私密的感受,这样的一对一地传播也正好契合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内容为王是时代不变的主题
纵观当下众多音频客户端,点击和关注量高居榜单前列的还是传统广播媒体生产的高质量节目,而受到融媒体环境下受众追捧的明星也大多是这些传统广播媒体的主持人。蜻蜓 .fm 副总裁段然介绍说:“2015年以来,蜻蜓.fm共签约至少5000位主持人,其中真正拥有较高留存率的仍然是那些在传统广播电台中的专业主持人。”
另外,由众多广播主持人发起的《为你读诗》活动,借助当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传播方式,瞬间受到用户关注、熟悉和喜爱。包括老一辈播音表演艺术家方明、于芳在内的众多广播主持人用声音的传播方式,达到了令人震撼的传播效果。这样的声音产品的传播尝试,甚至还引领了当下整个社会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风潮。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一批年轻的广播主持人,凭借着对于声音表现的熟练把控,也成为了融媒体时代的网络声音红人。
(三)后劲不足是自媒体主持人的先天劣势
自媒体公众号采取完全原创的方式,等同于经营一家以采访、写作、编辑为主体的传统媒体,存在严重的“难以为继”的问题。个人的创作存在高潮和低谷,更新率的无节奏性往往导致粉丝的大量流失,或者由于个人见解的狭隘、知识体系的缺陷,在原创内容上易产生雷同,或者由于个人力量所限等因素,无法找到恰当的商业变现渠道。
也就是说,不论是在传统媒体独大的时代,抑或是现如今自媒体蓬勃发展的阶段,内容为王意味着媒体需要稳定而优质的内容,这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而在这方面,依托广播电台专业节目制作团队的广播主持人无疑可以更稳定、更长久。
三、结论

无论媒体技术如何发展,内容和品质永远是媒体得以生存的根本。在众多全新媒体平台上,以打造声音产品自居的自媒体主持人更是逃不出这样的传播规律。所以,融媒体时代具有专业的声音产品生产能力依旧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技术在革新,时代在改变,广播只要敢于改变、善于动脑筋,不仅不会死于改革浪潮,还能成为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新宠”。
本文摘自《广播,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新宠”》


·新媒体参考·


长按上图两秒就可关注哦,试试吧

新媒体参考,一个值得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不掌握前沿动态 | 就将成为落伍者


新媒体参考

用独到慧眼筛选整合各类新媒体资讯

为广播人构建媒体融合发展研究平台

……

搜索微信公众账号“新媒体参考”或“radiotj

获取最独道的新媒体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