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个金奖,51个银奖…福大奖项“收割机”是怎样炼成的?

小福 福州大学 2020-09-25


3月24日《中国科学报》刊发了“一次‘课’与‘赛’的‘福大式’结合”,关注福州大学ACM-ICPC团队“课赛结合”培养人才的故事。

这支九次晋级全球总决赛并屡获佳绩的强大之师是怎样炼成的?“福大式”的“课”与“赛”又是如何结合的?要想知道答案,还得从一路带队的总教练吴英杰老师的一个“赌约”说起。





2005年,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吴英杰打了一个赌,对象是学校负责学生赛事经费管理的同事。“这次比赛的费用先由我们垫付,如果能赛出好成绩,回来再报销,否则我们不报了。”吴英杰口中的“比赛”,指的是由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该项赛事每年都会吸引大量计算机专业的学子参赛。当时的吴英杰正是福州大学ACM-ICPC代表队总教练。那一年,ACM-ICPC亚洲区域赛在杭州举行。由于福州大学当时用于学生竞赛的资金很紧张,加之此前学生们的成绩并不理想,同事对于负担这笔费用有些犹豫,所以才有这样一个“赌局”。最终,吴英杰的这笔钱报销了吗?01

找到一个“抓手”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吴英杰一直认为,程序设计是本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如何让学生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得更牢,则是他和学院的同事们求索了十几年的事情。吴英杰与福州大学结缘是在1997年,那一年,他考入福州大学,并在四年后成为一名研究生。2003年,硕士还未毕业但已确定留校的他,作为领队和同学首次组队,参加了当年的ACM-ICPC亚洲区竞赛,最终成绩很不理想,这是很多人没预料到的。“这反映了当时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卷面成绩或许不差,但动手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吴英杰留校任教。此时他和同事们都意识到,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做一些调整了。多年后,在申报2018年福建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时,对于他们的课程改革,吴英杰做了如下概括——依据计算机问题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知识的纵向相关度,重构计算机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面向问题求解的课程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程序设计类的比赛便成为了很好的“抓手”。2005年,吴英杰成为了福州大学ACM-ICPC代表队领队兼总教练。在此之前,他已经和这支团队相处了两年时间,并尝试将竞赛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这一年,这支团队首次在这项赛事中取得突破,获得两枚亚洲区银牌,并入围ACM-ICPC全球总决赛,吴英杰的“赌局”赢了。非但如此,时任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还请他和队员吃了一顿饭。吃饭时,吴英杰向校长提出了一个要求——建一座ACM-ICPC集训基地。

吴英杰老师向华为公司杭州研究所所长介绍集训中心
02

形成一个体系

有一座像样的训练基地,是吴英杰多年的夙愿。草创时期,福州大学ACM-ICPC代表队由于缺乏场地,只能借用宿舍楼里的简陋房间进行训练,硬件设施的缺失成为了吴英杰的一块“心病”。“那些年,我们的场地从宿舍楼搬到教学楼,再到机电中心,再回到学院里,仅‘搬家’就有八九次。”吴英杰说,所幸每次“搬家”,他们的场地条件都会有所改善。如今,他们的训练条件在国内已属一流。与硬件条件一同提高的,还有团队整体的竞技水平,以及吴英杰和同事们对于“课赛结合”理念的认识。“刚开始时,对于如何将课程改革和学生竞赛相结合,我们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想着怎样把竞赛做好。”受访中,吴英杰说,从服务比赛出发,他们反倒“误打误撞”地解决了一些课堂问题,比如学生面对问题寻找思路能力的提升。直到2010年,福州大学承办了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和ACM-ICPC亚洲区域赛。作为东道主,吴英杰和各参赛高校有了充分的交流,他觉得自己开始“找到感觉了”。

ACM协同创新团队15周年活动合影“2010年算是一个转折点。那时,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人才队伍的‘底座’也越来越扎实。”吴英杰说,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有意建立人才梯队,引导成绩优秀的学生反哺教学,形成课堂与团队之间,乃至于团队内部间的“传帮带”,同时将优秀学生“送出去”,鼓励他们去更大的平台“见世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纵深”的课赛结合教育体系。有了这样的教育体系,福州大学ACM-ICPC的竞赛成绩也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福州大学ACM-ICPC代表队已先后在该赛事亚洲区域赛中获得24个金奖、51个银奖和77个铜奖,并先后九次晋级全球总决赛,这一成绩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八。值得一提的是,排在其前面的7所高校,全部都是原“985工程”高校。2018年,在ACM/ICPC全球总决赛上,福州大学突破性地获得了全球并列第14名(大陆高校并列第四名),创造了建队以来的最好成绩。

位列全球14!福州大学在ACM全球总决赛中再创辉煌!

点击上图查看原文


03
建立一个团队

邹鹏是2018年福州大学ACM-ICPC代表队的队长。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马上要硕士毕业的他,正在为自己的将来做着准备——不久后,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研究生阶段,邹鹏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但就在半年前,吴英杰却将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这让邹鹏在福大的最后这段日子多了一份忙碌。

“此前,有从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研究的教授来团队交流,探讨开展合作研究。其间,他所带的学生与我的学生组队进行了一次‘比赛’,邹鹏的表现给这位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后者有意将其招为博士生。”吴英杰说,邹鹏之所以能有如此表现,与其在ACM-ICPC代表队中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2014年,还在读大一的邹鹏就已经加入了吴英杰的团队。可以说,他的学生生活与ACM-ICPC赛事是密切相关的。“在团队的日子,对我学业上和科研能力上的培养自不必多说,但我更看重的,是能和志同道合的同伴,共同为一件事情努力。这种充满上进心的感觉,我非常喜欢。”邹鹏说。

队员的这种团队归属感,让吴英杰很欣慰。在他的团队成员中,这种感觉非常普遍。

由于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福州大学ACM-ICPC团队的学生是不会发愁工作问题的,除了如邹鹏一样继续深造外,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十几年来,吴英杰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各大高科技聚集区,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却并没有因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一些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哪怕已经在硅谷谋得很好的工作,也会在面临是否换工作等问题时,给我打来电话。我也会一边开玩笑‘你都已经百万年薪,为啥还要来问我’,一边和他们聊到凌晨。”吴英杰说,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福州大学ACM-ICPC团队创造历史最好成绩的2018年,也正好是建队15周年的日子。吴英杰把很多老队员邀请回来,共同庆祝了一下。其间,老队员们共同决定,为中心捐赠一间活动室。活动室建成后,吴英杰将它取名为“零壹拾光屋”

“之所以叫作‘零壹’,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的编程就是在做‘0和1’的排列,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从‘0’到‘1’的开拓。”吴英杰说。

在拾光屋的一面墙上,一条粗大的蓝色玻璃线条,连接起了从2003年至今团队历次参赛的时间节点和成绩。

“未来,我还会把这条线一直延伸下去。”吴英杰说。

“但是,一面墙的面积是有限的,如果铺满之后怎么办呢?”记者问。

吴英杰笑了:“总会有办法的……”

零壹拾光屋

福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

编辑:钟涵涵、林瑶来源:《中国科学报》图片:来源于福大数计团委学生会封面:蓝苗责编:包玉兰
近期热门文章:

👉战“疫”,党员在行动!(八)|| 停课不停工!机关党员肯担当勇作为,共克时艰!

👉守护!7万人齐聚云端,温情对话战“疫”天使!

👉情系境外师生,福州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外事工作专题会议

👉[福州大学向你发起了位置共享,请点击查看]

👉省内高校首个!福大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入选为专业可靠的中国心理热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