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党史忆初心||万隆会议
★
万隆会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1954年12月,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茂物会议上正式确定召开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会议。
万隆会议的召开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第一,亚非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有了新的发展,但殖民主义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还没有结束,亚非人民需要进一步团结起来。第二,亚非地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近代以来受到殖民主义的掠夺和压迫,以致被迫处于贫困和落后,为克服这一窘境,亚非国家之间需要有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合作。第三,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还在推行侵略和战争战略。
为了使万隆会议达到预期目的,从2月开始,周恩来即着手于研究参加会议的方针和策略,并于4月初向中央正式提出了参加万隆会议的方案。万隆会议召开之初,总体氛围趋于亲善和合作,绝大部分的发言者都指出会议应当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有助于消除殖民主义。但在第一天会议快结束之时,形势突然发生变化。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挑起了意识形态争端,说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式的殖民主义”,公然宣称殖民主义已经日益衰亡而应该反对的倒是共产主义。甚至还有人打着反共旗号向中国挑衅。面对困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张要结束争论,达成共识,加强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会上,周恩来阐明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澄清被歪曲的事实真相;进行广泛接触,增进了解与友谊,谋求亲善与合作,建立友好与睦邻关系;提出开展经济文化合作,强调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独立后还必须经济独立的有效措施,较好的消除了亚非国家间,特别是中国同其他亚非国家之间的疑虑和隔阂,并且使亚非国家达成了经济合作和文化合作协议。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来源:新华社
万隆会议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双重意义。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不仅达成了既定目的,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塑造了自己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认同。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的形象在世界得到充分展示,甚至西方国家的一些民众也对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有了初步认识。
60年后,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 。
福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
来源:青春福大
责编:包玉兰近期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