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百年对话 !长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150多年前,为救家国于风雨飘摇之中,船政学堂应运而生。150多年后,以“办万人大学,建南方清华”自励的福州大学崛起东南。同样是根植于福州,但困于时代局限,船政学堂在历史长河中展现惊鸿一瞬便遗憾退场,然而历史的接力从不曾掉棒,百多年后福州大学带着国家自强的使命继续探索前行。
百年风云巨变,不变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从黑白到彩色,从“船政学堂精神”到福州大学“三种精神”,跨越百年的接力与传承仍在进行。以青春致敬青春,追随您的脚步,我们已扬帆起航……
继往与开来,今天,我们一同寻觅福州大学办学实践背后的船政身影。
★
艰辛征程 不懈开拓
★
150年多前,为实现中国海防自强,历史选择了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先贤们披荆斩棘,引领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风气之先,开启了社会变革的征程。船政学堂独特的办学成就了“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的辉煌。-福建船政学堂-
150年多后,闪耀着先贤们卓越战略眼光与胆识的办学特色,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继往开来,在福州大学60多年的办学实践里,依然清晰可觅船政身影,感受船政文化,领略船政精神。-师生亲自参与学校建设-
60多年前,福州大学于怡山之麓一片荒丘泥田中推土而立。创建者们筚路蓝缕,以“办万人大学,建南方清华”自励。建“南方清华”由此流传开来,并成为福大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6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
这两所学校,同样根植于福州,却因时代不同,有着不同的命运。船政学堂对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现代性探索,它所造就的一大批国之栋梁,成为创钜痛深的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思想与技术担当。船政学堂前后办学45年,有文字记载的毕业生数,超过1357人,已查明的毕业生总计650人,选送出国64批及零星派出共110人,为近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詹天佑、严复、萨镇冰、陈季同、邓世昌……一大批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学生合影-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福州大学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也陆续开出了人才培育之花,结出了创新创业之果。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5余万人,不乏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建功立业于八闽大地,展现才华于海之内外,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不仅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陈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等为代表的党政领导干部,还有以吴新涛、林惠民、洪茂椿等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教界人才,以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陈景河等为代表的企业界人才。-福州大学部分优秀校友-
150多年后,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我们重温船政文化内涵,解读其科学实践精神、敬业求是精神和团结爱国精神,在追忆中铭记,在重温中传承,汲取着不负昨天、无愧今天、何惧明天的信心与力量。
★
不忘初衷 求索前行
★
与船政学堂的创办初衷一样,福州大学的创校一开始就自觉带着国家自强的使命。福州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中共福建省委为适应福建省经济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而创办的,创办初期它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理工科大学。-福州大学正式成立-
其时,福建省是一个轻工业为主的省份,长期以来除了轻工业外,农业,重工业等其它类型的产业基础一直十分薄弱。根据1957年福建省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统计资料记载,福建省年工业总产值只有5亿多元,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是以手工业为主的小型地方企业。工业基础之薄弱,给福建人民提出了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这就是如何面对本省实际,尽快把工业搞上去。为此福建省委决定开辟三明市为工业基地,连同福州、厦门、南平、永安、龙岩等地市建立起具有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化工、纺织、造纸、制糖的一整套工业体系。可是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福建省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很多,而最突出的问题是科学技术人才的缺乏。据统计资料记载,当时全国每1万名人只有5个大学生,与国外相比,波兰比我们多9倍,苏联比我们多16倍,西欧发达国家则更多。而福建省的情况,又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省只有8所高等院校,教师不足800人,在校生仅3700人,而且专业设置不全,按人口平均每1万人中仅有大学生3.1人。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撤销了4所高校,只剩下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农学院、福建医学院,其中福建唯一能培养具有大学生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厦门大学,工科各系又被调整并入了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华东水利学院等院校。这样,福建各类工业建设所需高级技术人才只能依靠省外院校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福建省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央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反映的情况,要求各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福建省医、农、师、综合大学均有,唯独缺乏工科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创办工科大学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经过反复调研论证,1958年8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新办的工科大学设在福州,确定校名为福州大学。1958年,作为福州大学前身,依托厦门大学的福建工学院,正式招生办学,最初设有机械系,电机系,化工系,矿冶系等4个系。时任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孤梅形象地称之为“先有和尚后建庙”。-时任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孤梅同志-
正当古刹西禅寺旁冒出几座现代化大楼,几路师生汇聚到这片现代化大楼与简陋工棚交相辉映的校园之时,年幼的福州大学却面临着摇篮中夭折的危机,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学校保住了校园规模却缩小了一大半,同时土建和矿冶2个系被迫停办,全校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所理工结合的新型大学终于初现雏形。-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师生员工参加本系大楼奠基劳动-
在创办福州大学的过程中,张孤梅同志以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师生员工在一片荒野中兴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他极力主张实施理工合办的方针,为学校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建省委提出要求,要把福州大学建成本省第一所一流的工科大学。张孤梅同志首先提出要把福州大学建成“南方清华”,面对不同的声音,他说这是长远规划,只要有信心就能成功取得共识。把福州大学建成“南方清华”,就这样流传开来,并成为福大人的奋斗目标。
-张孤梅:把福州大学建成“南方清华”-
张孤梅同志亲自前往厦大接回寄读的学生,就在面对眼前的福大校园,只不过是“两座未完工的学生宿舍和一批竹棚建筑”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向师生们描述了这所未来的“南方清华”的瑰丽前景。-卢嘉锡教授指导研究生学习-
卢嘉锡院士是福州大学建校初期的领导者之一,他以极大的奉献精神投入工作,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从系科布局到课程设置,从师资聘任到科研队伍建设,从图书仪器订购到科研条件的建立等,逐步建立了完整系统的学校运转机制,使学校在很短时间内步入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光阴荏苒,继者接力。以魏可镁为代表的新一代福大人,在动乱岁月艰难验证求索前行。
-魏可镁院士-
化学化工系的魏可镁在这个时期开始化肥催化剂研究,他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物理无线电系的吴清海,进行半导体研究,他研制的半导体对管,被航天部作为定点采购产品;傅清祥、林霖编写基于立法的钢价分析程序,在中国农机行业首次应用电算解决水田犁的强度问题,为产品定型和出口提供了科学依据……随后福州大学迎来了发展新时期,根据国家教委1995年统计,1991年至1993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数量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排名位列第九,在进入前10的高校排名中,福州大学是唯一的一所省属地方高校。就这样,一代代福大人无怨无悔,薪火相传,奋力书写着建设新篇章。经过60多年的建设,福州大学崛起于我国东南。如今的福州大学,14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榜单,其中化学工程学科居世界第46位。在校各类研究生近15000人。
★
办学模式 与时俱进
★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师夷御侮,力排众议改革旧制,创办了福建船政学堂。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引进的是西学,教育出来的是爱国图强的仁人志士。当时的船政学堂成就卓著,名声远播,成为开山之祖,各地纷纷效仿,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诞生。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军事院校,是中国近代首创留学生教育制度的高等学府,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产学一体、多元结合的教育机构,是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是近代西方先进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典范。
-晋江科教园-
-福州大学泉港石化学院-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版成功的”,因此新形势下,福州大学率先领跑,借鉴“紫金模式”运行管理机制与经验,组建了福州大学泉港石化学院和晋江科教园,成为闽东南地区福州大学产教融合办学的新名片;成立了省内首家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产教融合与学术创新方面呈现新亮点。相关报道人民网、央视网、科学网、中国科学报、学习强国屡屡亮相。进入新时代,福州大学正努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力争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主动服务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带动区域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链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福州大学正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殷殷期盼。
★
背影伟岸 精神永存
★
船政学堂精神是船政学堂经历百多年的历史激荡所凝结出来的独特文化,是近代中国与西方、传统与近代等多种文化精神交汇所形成的精神综合体,它既呈现在船政所办之物件中,也凝聚在一个个船政人物及故事里,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历史已经发生变迁,但学堂精神仍未过时,它富强、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要素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相当的契合。可以说,船政学堂精神是一种由区域地理和历史文化熔铸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样本。福州大学“三种精神”与船政学堂精神看似有异,实质同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涓涓细流汇聚磅礴力量。作为当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一部分,由包括船政学堂精神、福大“三种精神”在内的这一股股正能量构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必将对福州大学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助力我国昂首阔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必将夯筑起民族伟力的宏图大厦。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起点,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面对如此伟大的历史关口,面临“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作为“双一流”高校,福州大学责无旁贷。
福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