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大学宋秋玲教授课题组原创性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

小福 福州大学 2024-04-13


2024年1月5日,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宋秋玲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hemistry(《自然化学》)在线发表了题为“Ni-catalyzed assembly of axially chiral alkenes from alkynyl tetracoordinate borons via 1,3-metallate shift”的研究论文,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星星为该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宋秋玲教授为通讯作者。


四配位硼化合物不仅是许多有机硼化学反应的关键中间体,也是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光学材料。近些年来,由于四配位硼的独特性质,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在有机合成领域中,迁移反应、转金属化以及氧化反应是其主要的反应类型,但都仅限于通过1,2-迁移来构建碳中心手性,而基于四配位硼的远程迁移去构建其他类型的手性分子,如轴手性分子等,尚未见过报道。并且这类轴手性分子旋转能垒较低,稳定性差,在合成中难以控制立体选择性,因此催化不对称合成轴手性芳基烯烃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为此,宋秋玲教授课题组该篇论文研究成果设计了对映、区域和阻旋选择性良好的镍催化策略,通过炔基四配位硼的1,3-迁移构建一系列轴手性烯烃化合物。该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基于四配位硼化合物的远程迁移反应类型,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烯烃轴手性化合物的高效构建,丰富了四配位硼化学以及轴手性化学。该研究成果不仅在各种具有复杂结构的轴手性化合物合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且在全合成和不对称合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具体论文信息


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福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


编辑:胡承扬
来源:福州大学科技处、化学学院
责编:包玉兰
审核:许志铭

近期热门文章:

👉青春闪耀!福州大学第七届“十佳青年教职工”揭晓

👉这里的“大思政”,风景别样好
👉《光明日报》||陈国龙: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揭晓!福州大学2023年十大新闻!
👉信息赋能,“数智”福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