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冠军萌芽在煤城:七台河10朵金花和首位男神培养成长探秘?

2016-12-19 耿闻 张兆增 黑龙江网报

《七台河矿业》微信平台(qthkygs)综合消息 :2016年12月19日,《中国煤炭报》整版刊发摄影报道《冠军“萌芽”在煤城》。这是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今年为七台河市矿刊发的第六块整版新闻报道……


 冠军“萌芽”在煤城

——从董延海和他的246名队员“管窥”世界短道速滑冠军摇篮七台河

耿 闻/文   张兆增/摄

大雪时节,黑龙江边陲煤城七台河银装素裹。

漫天雪花下,街道两侧、校园里的树上绽放着“雪绒花”,湖边河边的雾凇令人流连忘返。

河道上、湖面上、中小学的滑冰场上和山腰的滑雪场上,正在进行的“赏冰乐雪”运动,让这座三山两湖一条河簇拥的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在寒冬中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此刻,在七台河市体育中心速滑馆中,一群“小燕子”嗖嗖地在冰场上闪电般“飞翔”。“蹲,再蹲,蹲住,蹲低点!嗨,注意,侧登冰……”喊声在馆内回响,浑厚的男低音回声遇到冰面更加清脆有力。

一袭运动“国服”,胸前的国旗,臂膀上金龙图腾,映衬着一副古铜色的面孔——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总教练董延海,在冰场中心扫描着小队员们的身姿,不时发出时而迅疾严厉、时而浑厚慈爱的喝令。

速滑馆的四壁,“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等标语中间是张杰、杨扬、王、孙琳琳、范可新、王伟、刘秋宏、孟晓雪、李红爽、马帅10朵“金花”的大幅照片,她们有的是世界瞩目的中国冬奥冠军零的突破者,有的在冬奥会上连夺三块金牌,有的是新老各项世界冠军。七台河“金花”闪亮世界,近年来“须眉”上扬,一批短道速滑优秀男队员,向上输送,于威崭露头角,速滑“男神”曙光初现,夺得短道速滑世界青年锦标赛银牌。

追根溯源,今日七台河之所以成为闻名世界的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的摇篮、中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基地,皆起源于红红火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1970年代。

1969年,哈尔滨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七台河矿务局新建煤矿采煤工孟庆余,被矿工会发现爱好滑冰,而且滑的不一般。几经举荐和选拔,1974年孟庆余被调到当时的市体委做滑冰教练。杨扬的爸爸杨启文和孟庆余在一个工作面当采煤工,正是矿工兄弟深厚感情,后来杨扬才有幸来到未来的“冠军摇篮”。

七台河的大道速滑起步之后,1981年中国从日本学习引进短道速滑,1982年被正式列为全国体育比赛项目。1985年,原汤原县业余体校速滑队运动员杨扬来到七台河,经父亲杨启文引荐拜师孟庆余总教练,后由孟庆余安排由董延海执教杨扬。

1986年,孟庆余分析当时国际国内滑冰项目发展的趋势,建议将短道速滑项目确定为七台河市主攻方向,得到市体委的认可,并于1987年组建了女子短道速滑业余训练队。直到1992年,短道速滑被首次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困难难不倒秉承“跪着采煤、站着做人”矿工精神(七台河矿区煤层平均采高0.8米,有的矿薄煤层只有0.4-0.5米)的短道速滑队,他们冬季在野外河套、学校操场浇筑冰场训练,春夏秋制作简易器材旱地训练。为了能使训练时间得到保障,孟庆余带领一批孩子到哈尔滨冰上基地室内冰馆训练,成立驻哈速滑重点班。当时的食宿条件异常艰苦,而且几乎每天都是在半夜甚至凌晨以后上冰。

后来,速滑队小队员张杰在全国少年速滑锦标赛上包揽了全部的5枚金牌,坚定了七台河市发展短道速滑项目的决心。张杰是七台河市培养输送的第一位在省、国家、世界比赛中夺得冠军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同在孟庆余麾下的速滑运动员董延海,与张杰结为连理,婚后双双退役,做起了速滑教练,和孟庆余一道训练杨扬等运动员。

2002年,杨扬在美国盐湖城参加第十九届冬奥会,一举“破冰”,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夺得了中国在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2006年8月,孟庆余开着微型车带队员去哈尔滨训练途中,车祸避让中,因公牺牲,保住了同车孩子的生命。人们整理遗物时,发现孟庆余没有一分存款,把工资都用在了孩子们的伙食贴补上。当年,《七台河矿工报》记者耿闻在总结孟庆余精神时写道:

孟庆余身上蕴含着北大荒精神。当年,孟庆余做为哈尔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七台河矿区,把省城的体育文化传播到煤城,并与矿区文化融合,创造出北大荒精神的新亮点。正如一位老知青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所说:一代知识青年,改变了北大荒、新疆等地区的人文面貌,和当地工人农民建起了“北大仓”;同时,工人农民的“再教育”锤炼了一代共和国的建设者。

孟庆余身上蕴含着七煤矿工精神。孟庆余在新建煤矿井下当了五年采煤工,“跪着采煤、挺胸做人”的七煤矿工精神融入了他的灵魂。孟庆余因公牺牲前,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对井下岁月念念不忘。矿工精神激励者他战胜了重重困难,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训练方法和模具。矿工精神更激励者他的众多弟子爱国、爱家乡。面对韩国队的觊觎,杨扬说“我的根在中国”。王面对环球媒体说“我是矿工的女儿”。

孟庆余身上蕴含着师范楷模精神。记得当记者问起为何不为五十万年薪、轿车和别墅动心?为何拒绝收费带徒办班、教学训练市场化时,孟庆余说:我只记得一位老教师说过“任何为师者,都不能以弟子为谋利目标;任何学校,都不能以学生为赚钱对象;没有哪个国家,把学生做为商品和财源来榨取的”。当孟庆余逝去的时候,人们无不为他的清贫而潸然泪下。

在孟庆余精神的影响和培养下,七台河涌现出了董延海、马庆忠、赵小兵、姜海等一批优秀的基层短道速滑教练员。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七台河再次誉满全球,来自七台河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王一下斩获500米、1000米和3000米接力三枚金牌,成为响当当的“三冠王”。七台河籍短道速滑运动员孙琳琳同获温哥华冬奥会3000米接力金牌。

孟庆余牺牲后,七台河市对短道速滑教练人才求贤若渴。2012年,旅居日本工作、求学的董延海、张杰夫妇归国,恰逢董延海的学生杨扬刚刚创办的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急需专业管理人员。当时,上海飞扬体育运动中心当时处于初创阶段,基建还没完工,连办公室都是临时的,董延海、张杰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冰球队、花样队、短道队,一个一个组建起来。

后来,七台河市委书记、市长“三顾茅庐”,请董延海做为特殊拔尖人才回乡执教。2014年5月,董延海夫妇回到七台河,当时七台河市体育中心滑冰馆已建成,滑冰馆里却少有孩子们滑冰训练。因为招生难,当时3名教练只有17名队员在训练,青黄不接局面摆在眼前。

于是,董延海把理念和思路向领导汇报和说明,即把短道速滑的选材和基础训练放在小学校解决,成立特色滑冰学校,培训体育教师学习短道速滑知识和技能。董延海自告奋勇当总教练和管理者,到学校招生,成立队伍,带领运动员和体育教师共同训练,计划每个小学校招生30多名运动员。董延海开着自家的车,一个一个学校去工作,跑遍新兴区所有小学,往返大约3600公里,包括和家长、学校联系工作电话费用没向单位要一分钱。七台河市特色滑冰学校成立后,最高峰在训队员达到246名,三年来一直保持在200名以上。

目前,七台河市体育局有速滑教练员14名,其中市级教练员7名,特色学校教练员7名。董延海任总教练的速滑特色学校,有一支大道速滑队、7支短道速滑队。在训运动员300多名。其中,驻哈尔滨重点班运动员50名,分两支队伍,由教练马庆忠、张利增带队。

七台河市连续三轮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先后荣获“国家冬季项目后备人才贡献单位”、“奥运人才输送奖”、“建国六十年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总教练董延海年过半百,训练中严肃认真,生活中关心每一位队员。一次陆地训练中,董延海发现宋佳辉穿着凉鞋在跑步,脚背磨起了水泡,了解到宋佳辉爸爸是下岗的矿工,妈妈又没工作。董延海买了一双运动鞋送给宋佳辉。

学承师业,孟庆余的精神在董延海等一批教练员身上发扬光大。有小队员的爸爸妈妈为感谢教练,送来水果,却在水果篮子底下放上1000元,董延海发现后及时返还。还有孩子家长送来现金,也被董延海婉言谢绝。有的省区、城市体育官员慕名而来,以住房、豪车、高薪为吸引,聘请董延海、张杰执教,还有人劝他们“解放思想”推行速滑教学训练市场化,搞创收。董延海回答的干脆:“不能拿孩子当商品,也不能让体育事业沾染铜臭。”

“60多年,我们国家的体育运动基础夯实、蓬勃发展。30多年,七台河短道速滑事业捷报频传。我们要感恩国家的培养、地方的重视,‘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体育事业的优势。困难时期,我们运动员有肉和鸡蛋吃。退役做教练,我们有国家住房、医疗待遇……”董延海、张杰回顾往事,眼睛中泪花闪烁。

在继承和发扬七台河速滑40多年的优良传统和拼搏精神的基础上,七台河勇于探索,大胆改革,短道特色校的建成和发展,体现出运动员的选材与基础训练的新理念、新举出措。董延海说:“我现在在考虑,如何为这200多名队员搭建成长的阶梯,把他们当中的精英输送到省队、国家队。同时,让大多数队员,通过文化学习、速滑训练相结合,顺利完成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大学的学业,将来成为合格的教练员、体育工作者。还好,哈尔滨体育学院,已经与七台河市教育局、体育局达成了人才阶梯培养意向……”

记者在采访期间得知,董延海策划与公益教练张杰共同发起,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创办的中国·七台河特奥速滑队,先后训练了30多名残障运动员体力智力大幅度提升。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中残联、黑龙江残联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腾讯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特奥速滑队现有队员15名,其中有3名队员入选参战2017奥地利维也纳特奥会。七台河市速滑事业实现了健残共荣,全面发展,和谐共享。

同时,近日经过选拔,七台河市特色滑冰学校32名队员,集体调入黑龙江省队,组建黑龙江首支专业花样滑冰队伍,进行滑冰训练。

冠军摇篮七台河滑冰特色学校的成功实践引起国内外关注,各省市区纷纷前来取经,日本NHK电视台摄制组专程飞抵七台河“探秘”。

日前,国家发改委与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规划》提出,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应将冰雪运动项目纳入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预计在2020年达到2000所。

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黑龙江冰雪运动正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记者即将离开七台河之际,声势浩大的“全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系列活动”暨黑龙江“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已经启动。黑龙江各地,冠军摇篮七台河正在全力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

奉献、实干、拼搏、创新、包容”采访中,记者时时被无处不在的七台河精神所感动……煤城的雪花还在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回望三山两湖一条河簇拥的七台河,我们衷心祝愿这座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在这座温暖的冠军摇篮里,短道速滑健儿生生不息、茁壮成长……

 

照片说明:

1、年过半百的董延海,意气风发充满活力。他上场必穿运动国服,心爱的冰刀擦得锃亮。

2、董延海总教练在和七台河市特色滑冰学校的教练员们交流。右边是他的爱人、中国·七台河特奥速滑队的公益教练张杰,在为董教练的学生检查冰刀。

3、把训练场当战场,董延海指着远处的弯道,在进行战术安排。

4、董延海扫描者每一个“飞掠”而过的小队员的速滑全身协调姿态。

5、“再蹲低一点……注意,侧登冰……”董延海再“发号施令”。

6、训练结束后,孩子们立即找来食品水果,小姑娘含着棒棒糖在换鞋。

7、新兴区长兴乡学校,磨完冰刀的孩子们,在室内“武装”,准备冲向寒冷的室外滑冰场。

8、在七台河市体育中心室内滑冰馆,孩子们上冰前在“补充能量”。

9、七台河市所有中小学校,冬季普遍浇筑室外滑冰场,冲向世界冠军之路必须经过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的考验。

10、小队员们训练后在擦磨自己心爱的冰刀。

11、冰上穿冰鞋,调整冰刀,黑龙江的孩子不怕冻,小手冻得通红也要把冰刀调整好。

12、下冰后,脸蛋冻得像红苹果的小姐们们,打出了胜利手势。

13、七台河的短道速滑幼苗们,用冰刀镌刻着冠军摇篮基础训练的每一笔。

14、集体训练、分组竞技、个体辅导,董延海在指导曙光小学刘炫瑶小队员。

 

训练结束,孩子们拿出食品补充体能。


年过半百的董延海上场前必把心爱的冰刀擦得锃亮。


董延海和七台河市特色滑冰学校的教练员交流。


把训练场当战场,董延海指着远处的弯道,在进行战术安排。


新兴区长兴乡学校室外冰场,当时气温零下20摄氏度,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穿冰鞋。


董延海的眼睛像是一部扫描仪,仔细观察着每一个飞掠而过的小队员的滑冰姿式。


下冰后,脸蛋冻得像红苹果的孩子们坐在室内地上不愿动弹。


七台河市几乎所有中小学,冬季都浇筑室外滑冰场,冲向世界冠军之路要经过严寒的考验。


小队员们训练后擦拭自己心爱的冰刀。


下冰后,小姐妹们搂在一起打出了胜利手势。


在教练严厉指导下,未来的孩子将会变成羽毛丰满的雨燕展翅飞翔。


“再蹲低一点……注意,侧蹬冰……”董延海“发号施令”。


往期新闻链接:

A、工资福利和“新方位”相关,带你进入全面小康

B、1688家关停煤矿名单!东北106座影响煤城经济

C、痛击丑化东北人戏谑残障人士得廉价笑声的娱乐

1、各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公布 黑龙江未垫后

2、兴凯湖水奔腾三百里惠济七台河,翘首以盼甘泉入户

3、七台河景有矿难:看看赴汤蹈火的矿山救护战士

4、棚改2号公告:申请搬迁安置截止时间电话

5、四煤城在《大美龙江》这么美?《黑龙江大全》全知道

6、读史明今:毛主席在一封信的66处批语说明了什么?

7、致畸致癌!你和家人还在食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