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民家庭三个娃,一个211,两个上清华:“寒门出贵子”的教育秘诀,强在哪儿?

阿呆爸 阿呆爸育儿 2022-11-26

这是阿呆爸第571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及人





高考出分季,果实成熟时。


最近,江苏宿迁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民家庭,引发了全网关注。


这家一共三个娃,一个考取211,另外两个上了清华。



有人感叹老农村的一亩三分地竟卧虎藏龙,有人艳羡这份荣耀直呼“父母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做梦都能笑醒”!


但看了三个孩子母亲的采访,我们恐怕要自愧不如——


哪里是父母拯救了银河系?在这个家里,父母和孩子,是真正的互相成就。



01.
寒门贵子的背后


江苏宿迁的刘振傲同学最近火了,在人称“高考卷心菜”的江苏,他拿到了685分的好成绩,目前已经是一枚“准清华”学子。


据同学们说,刘振傲有个在清华读书的姐姐,平时私下里都叫他“刘清华”,如今乾坤已定,小刘同学总算是名副其实了。


回校参加毕业庆典时,刘振傲第一次站到镜头前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他手里捧着一束花,神情相当淡定地说:“我大姐当年考了211,二姐是2014届读的清华,现在我也考上了清华。



怪不得如此处变不惊,原来这是“祖传学霸基因”加持?


但当记者进一步了解想一探究竟时,却发现这个培养了三个栋梁之材的家庭,居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第二天,记者跟着刘振傲回到了他的老家——沭阳县马厂镇大口桥村,见到了他的父母。


坐在镜头前接受采访时,这对夫妻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气,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娃争气,更令人骄傲的了。


母亲满面红光地说:“感觉就像天上掉馅饼,砸下来头都要砸晕了。”


但我们都知道,这世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有成绩和荣耀的背后,都是货真价实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为了供养几个孩子读书,父亲刘同清一直在外务工赚钱,家中的担子则全数落在母亲沈玉莲一个人身上。



沈玉莲做了半辈子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的常态,但即便农务再忙、生活再难,她也没有一刻松懈了对孩子的教育。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沈玉莲很清楚,农村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只有读书这一条“捷径”。


她说:“只要孩子愿意念书,作为父母,我们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们念。”



几句再朴实不过的话,沈玉莲说的真诚又坚定,因为这是支撑了她许多年的信念。


而这句话背后,藏着她不宣于口的辛苦。


孩子早晨五点半上学,晚上十一点才放学。接送孩子这条路,她毫无怨言地走了许多年,风雨无阻。


但这也只是她28年来,为这3个孩子所付出心力的九牛一毛罢了。


这辛苦背后的千言万语,都被沈玉莲用“苦尽甘来”四个字潦草盖过。


李玫瑾教授曾说,现代家庭教育的很大一个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金钱和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那么沈玉莲的付出,可以说是完全弥补了这份金钱所不能给予的“缺憾”。



02.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都知道寒门学子难,但身处寒门却拼命想把孩子往“龙门”送的父母,才是难上加难。


他们文化水平低,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在学习这块儿帮不上孩子一点儿忙,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处在一种“教育无力”的状态。


但沈玉莲的教育观却是相当“有力”,她认为,自己虽然教不会孩子知识,但能教会孩子做人。


在她心里,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


她说:“我只能教他们诚实守信,偷、抢、骂人什么的都不行。”


她也许不知道,正是这样纯挚的教育观,在孩子们的灵魂上烙下了最珍贵的底色——不能学坏,只有变好。


《格言对联》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深以为然。在这个拼眼界、拼关系、拼五花八门能力的新教育时代,寒门学子想要出头,能靠得住的只有一点——品格。


人人皆交口称赞刘振傲懂事、努力,连母亲也说,读书全靠孩子自己。


但刘振傲知道,他肯努力,只不过是把父母的辛劳付出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接受采访时,刘振傲坦诚地表示自己非常心疼父母,他说:“我的父母都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供养我上学非常辛苦,受他们的哺育,我非常骄傲和自豪。”



求学的这些日子,他从未对家中条件有过一丝不满,只是想着:“别人有的我没有,那就低头学习。”


用这份感恩之心回馈父母,是他学习最原始的动力。


孩子的梦想有父母支持,父母的付出被孩子感念,这样的良性循环,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结果。


还记得那个培养出5个博士的乡村医生蔡笑晚吗?



家住破屋却让子女一个接一个成材的他,曾分享过自己的教育“秘诀”——


在教孩子读书做题之前,先教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心态良好、意志坚强、自强自立的人。


这样的品质不是凭空而来的“天赋”,一点一滴都要靠父母的言传身教。


而对孩子来说,这些品质不但是生活营养,更是他们勤恳苦学的地基,是他们逆天改命的“源动力”。


就如同样是从农村考入北大的刘媛媛所说:“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都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在这样的人格力量面前,贫富差距也好,教育不公也罢,统统都要让路。


而这,正是寒门中的父母,给孩子留下的最珍贵的财富。



03.
向寒门“取经”


在《人民日报》报道刘振傲成才故事的微博下面,有不少网友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父母智商也不低。”

“基因才是重点。”



没错,学习能达到的天花板在哪里,确实要看个人天赋,但这并不能抹杀教育的影响。


在一个看似“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里,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能让一个接一个的“天选之子”从这里走出来呢?这绝不是一句“天赋”就能概括的。


为培养孩子倾尽一生心血的蔡笑晚曾在央视演讲中说,自己的教育核心就是“立志”。



对出身贫困的孩子来说,生活中大半的不如意,都来源于“穷”。


穷让他们受冷眼,穷让他们缺资源,甚至穷在他们心底设下了自卑的局限。


但能出贵子的寒门,都会从小教给孩子一个道理:人可以穷,志不能短。


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份志气并非是多么具体的理想,而是锻入骨血之中的胸襟和气魄。


谁说穷人家的孩子眼界短?怀抱这样的志气,他们就有吞云纳海之格局。


此外,对于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自然学习”。


他们生于长风里,长于田地间,身上有最质朴、善良、温暖的能量。


这种在自然中学习的经验,与我们现在推崇的“劳动教育”异曲同工。


通过自然教育,孩子会养成实打实的生活能力,这让他们不仅不怕学习之艰苦,更能在面临任何困境和危险时,有逆境求生的本事。


最后一点,也是这一个个农民家庭身上最可贵的一点,那就是他们会从一言一行中表达爱意。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都怀有最深沉的爱,但爱要让孩子感受得到才最有意义。


刘振傲同学能在镜头前如此真诚自然地说出对父母的感激,和父母站在一起时也非常亲密。


更难得的是,刘同学的父亲在镜头前直接感谢了妻子的付出,不难看出他们夫妻相处也是平等而温暖的。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不会因为误解走偏了路,也不会因为隔阂疏远了情。


但反观很多中国式父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擅长表达爱意,甚至会用完全错误的方式。


比如“恨铁不成钢”、“刀子嘴,豆腐心”,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边,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殊不知,这样的父母拼命燃烧了自己,只会换来烫伤孩子的结果。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放弃居高临下地指教,试试平等有爱地交流。


凡事不逼迫,与孩子商量着来;遇难不发火,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孩子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地发展。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寒门贵子不是什么“模板”,做父母的能从中汲取的,只是宝贵而扎实的教育经验。


请记住,寒门虽寒,精神富有;贵子之贵,品德可贵。


教育无贵贱之分,尽我们所能帮助孩子成长,就是最成功的教育。


点亮【在看】,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学会跟孩子友好相处。



- END -


 · 往期推荐 · 


初二学生花光母亲12万手术费,她错了吗?

知识改变命运,难道是一句笑话?

中国式大家长,正在用控制毁掉下一代


点击下方卡片 → 点击 ··· 图标 → 设星标

点赞,在看,育儿路上一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