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时时警觉“语言里的暴力”
回西安的几天,每天都在见人,在近几次的聊天中,我有两次都说了“看来您对公益行业不太了解”这样的话,这是一句很明显的评价,虽然看上去没有明显的暴力,但是仍然内含着攻击性。这样的回应,很容易让对方产生防卫和逆反,从而阻断了沟通或者降低了沟通的成效。
看上去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有一个很强势的暗示:你不懂,我懂;在这个议题下,我比你更有发言权;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应该听我的。而对方就很有可能产生一种心理弱势:我没有你懂,我没有发言权,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我问的问题是外行的等等。
真正有效的沟通和讨论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平台上的,如果对话双方产生了话语的高低尊卑,就很难建立有积极意义的对话,而是成为单方面的传授;如果两方都很强势,就可能变成对错模式下的争辩。无论是哪一种,都不会产生积极的智慧。前者传授的一方在强化自己的观点,但是无法听取和接收到新的观点;后者双方进入争输赢模式,为了战胜对方拼命证明自己是对的,反而不会客观地对议题贡献。
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功就是先从语言模式里觉察,区分什么是客观描述,什么是评价。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评价他人,甚至是指责和攻击他人,有的时候用“建议”继续评价他人,而这些都是语言中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