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凝心聚力谋发展 全面融合书新篇│学院携手客座教授 产业教授打造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新范式

大学生传媒中心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2023-06-20
·




编者按: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与产业转型升级直接关联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既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契机。2022年5月,学院举行首批客座教授、产业教授聘任仪式,来自山东港口集团各个领域的38名先模人物、行业专家、技术精英顺利加盟学院。这是学院和港口携手推动新时期产教融合在为什么要融合、融合什么、怎么融合上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也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年来,学院构建机制保障,充分借智借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突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诸多痛点,共同打造港航特色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范式,为学院全面突破,勇创“双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湾职业大学注入新动力。






山东港口倾力支持学院发展,把职业教育纳入发展战略规划,与港口发展、产业规划同步谋划、统筹推进,先后出台《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三年规划方案》《支持港湾学院建设世界一流港湾职业大学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明确进一步履行企业办学主体责任,统筹各类资源支持学院高质量发展,从长效机制和人财物等各方面对学院进行精准支持。学院充分借助港口的广阔资源,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发展战略,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抓好“人”的因素上下足功夫,通过聘任客座教授、产业教授,构建校企双向互通、深度融合、无缝对接的平台和纽带,借外智、集外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社会培训及科技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也进一步彰显了职业教育在服务企业、促进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完善招才引智组织机制

保障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


·

·

·

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是基础,体制机制是保障。一年来,学院在找到共同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健全组织机制,把制度、组织、机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校企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客座教授、产业教授选聘标准、工作职责、聘任程序等,从制度上规范、加强和指导各教学单位充分用好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宝贵资源。各教学单位结合本单位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与教授们建立直接联系,并安排骨干教师作为“一对一”教授助理,使教授们快速融入学院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科研团队中,制定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践优势,全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教科研示范引领、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文化传承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学院以聘任客座教授、产业教授为契机,持续培育助力港口发展的服务机制,发挥港口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校内教学、管理和培训团队,全面系统地了解港航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紧跟最前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创新,深入研究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方法和路径。依托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山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山东港口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资质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港口,搭建了以港航管理业务培训、港航技能鉴定、船员适任培训为支撑的港航培训体系。发挥与山东港口战略一致、文化相通、管理协同、业务融合的天然优势,深度参与港口员工培训体系建设,每年为山东港口培训员工12000余人次、输送优质毕业生800-1000人。


·


点击图片查看客座教授照片和简介

··

点击图片查看产业教授照片和简介

··


·················



把握产教融合内涵特征

创新产教协同育人途径

学院深刻理解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通过依托山东港口人力资源优势,构建企业高端人才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创新等全领域、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异质性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年来,首批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60余次,进行现场教学52场,累积理论和实践教学近千课时,指导学生超3000人次,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讨论证30余次,设计专业5个,提出108条合理化建议,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研讨会23场,参与教师200余人次,在山东港口各权属单位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5个,构建依托客座教授、产业教授的企业环境内导师带徒机制,着力建设专兼结合、技术精湛、业内权威的港航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合作,积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及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推动由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以实践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融合,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相融合,形成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多名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受邀开展专题讲座、录制劳模工匠课程视频,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

邱亚琼、周忠杰两位客座教授深入沟通交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关情况,讨论专业群、专业发展优势,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确定具体工作安排

客座教授张子青和产业教授陈会担任专家开展人才培养专业论证

产业教授修方强做了《设备技术及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并在维修车间现场指导学生学习实践

聘任产业教授郭乙运为智能制造专业群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活动




探索教学科研创新发展

推动产教融合提质增效

学院坚持抓住产教融合“创新”的关键,锚定“育人”的目标,通过客座教授、产业教授的重要节点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提质增效。在技术服务层面,依托山东港口平台优势,重点围绕智慧绿色港、传统码头设备自动化改造、智慧绿色能源新技术等方向,把协作科研、协同攻关、协力创新作为重要工作指标,把对国家社会、行业企业的实际贡献作为重要考量,发挥客座教授、产业教授的重要作用,协同破解科研、教研难题、满足港口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区域行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学院全面突破。

一年来,学院在多个领域内实现软实力的专项提升,建成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消防救援新技术研发中心、智能控制新技术研发中心,被评为2022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获批黄河流域物流装备低碳高效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由青岛自贸片区、黄岛海关、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三方共建的“‘区关港’联合创新实验室”,成立“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与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共建“BIM研发中心”。与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科技创新基地”,获批教育部“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大思政课”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与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等,探索校企地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大思政课”合作发展联盟建设。学院客座教授、产业教授联合开发和指导教科研课题32项、指导大赛26项、指导技改论证10余次、参与教材编写6部。


港口学院邀请产业教授修方强、张卫、曹现云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进行指导

产业教授王兆军到流体装卸实训现场对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协助教研室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

产业教授王立平、徐双剑梳理了年度工作目标和难点,对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产业教授王立平博士以专业骨干教师身份参与创新团队建设,为团队的师资力量和专业深度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刘方超,修方强作为副主编参编《港口机械检修》教材的编写工作,唐卫为《装卸搬运机械》课程建设提供大量一手素材,张卫参与了《港口工业网络应用技术》教材的编写,提供了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工业网络相关应用案例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客座教授、产业教授领军人才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学院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创新突破。进一步制定完善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年度工作计划,继续邀请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参与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为各专业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积极与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对接,推动校企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承接或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并适时启动第二批客座教授、产业教授选聘工作,充分借助山东港口全面融合发展的东风,汇聚菁英智慧,让港湾的师生与大师同行、与榜样为伴,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港湾职业大学的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从《朗读者》到港湾学院,中国“核武老人”魏世杰带你直面苦难,笑对人生

喜报!学院4个项目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

学院与山东港口海外发展集团举行“几内亚港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

春光无限好 运动正当时|学院开展系列春日户外主题活动


编辑:董雨晨

后期:董雨晨、侯若彤

策划:党委宣传部

校对:郝文月


看完文章分三步第一步点赞第二步点亮在看第三步分享朋友圈给更多伙伴

↓↓↓

编号:W20230424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