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位一线乡村振兴领域专家齐聚临渭,72小时头脑风暴之SMART侧记!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强化实践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4月22日渭南市临渭区乡村振兴论坛暨乡创学院启动会成功举办,10余位乡村振兴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临渭,从政策解读、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到项目实践四个维度进行主题分享、深度踏勘,针对性的探讨临渭区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临渭特色提供行之有效的发展建议,打出了一套乡村振兴组合拳。为构建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临渭乡村振兴新格局,创建临渭全域美好生活谱绘了一张科学、高效、可靠的蓝图。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李兵弟老师总结了乡村振兴与2021年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向、实施要点,他指出农业农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中间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战略性发展的节点,今年中央颁布的一号文件中提到了全面的乡村振兴概念,即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同时他还表示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宅基地改革,在严守土地公有制不变,不搞土地私有化,耕地红线不突破三条底线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土改措施。
最后是要促进农业生产、乡居住康养文旅产业多业态健康发展,把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一起抓牢,做好和精准脱贫和精准扶贫的衔接,把农村加工产业链留在县域,留在乡镇,留在县城。
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从项目运营的角度剖析了以旅游为代表的三产,以及以旅游为带动的乡村一产、二产的融合方式及价值转换原理。他认为把乡村建的更美好的心态,和城市人真正希望享受到的美好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需要规划出一套能够打通城乡二元制的市场运营策略。这需要运用到生活美学的逻辑,隐居乡里将建筑从内部进行改造,保持外部的故土田园气息让游客可以随时在城市和田园之间自由切换。
另外他还谈到了乡村需要建设起能够培育人才的配套体系,乡村的主体是集体和村民,如果摆脱开村民而单独开展项目那么成本会翻倍增长,这时候村民一旦成为周围的观望者,运营乡村振兴始终离不开产业,民宿我们做到那么高的入住率,除了村集体能够赚钱以外,其他做外来的商业很难赚,业内的人应该都了解,但是民宿作为一个流量入口,它最大的价值是带来后续的产业链家全部是从当地的村民中招募、培训而成,此举既改善了在地村民的经济状况,又让游客从乡人的质朴中获得了温暖。
北京市平谷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沈洁表示乡村振兴要聚焦农村的三个问题,资源碎片化、村宅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她表示乡创要以盘活、赋能、融合为手段,以“三农”中的闲置资产和沉睡资源为载体,用文化力和创新力赋能,推动城乡各类资源有机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沈主任还提出了“三个融合”的概念,第一个融合是城乡融合,她指出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第二个融合是人才融合,人才融合不仅是大众创业的新领域,更要激发农文旅的新创意,推动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第三个融合是产业融合,即一二三产融合,城市消费的新市场。
安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乡村操盘手王求安提出了“村民自建,民力无限”的理念,他认为自建可以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大多数乡村问题,单独依靠资本建立的示范村无法让村民参与进来,也无法激发民力。
他表示乡村之美,美在生活日常,乡村秩序之下的自发生长过程,就是乡村生活方式,让村民做擅长的事,家家户户安居乐业,才能留下年轻人吸引外来者。
博物探索学校创始人、英国广播电视公司《美丽中国》高清纪录片副导演杨晔的演讲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一些新思路,他认为乡创一定也要重视媒体传播,以及好内容的孵化,并提出了以博物研学助力乡村发展的新方向,他表示博物的精髓就蕴藏在大自然中,它通常被人忽视,但只要找到好的角度、找到富有学识的人才,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将它们转化成收益。高度社会化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在缩小,但大多数人仍然缺乏和自然的真正关联,所以自然作为一个无形的保障,是可以变成教材教具和收入来源的。
他还提出了研学和游学的最大区别,游学依靠的往往是自然或人文的景观,而不会深挖知识方面的内容,但研学不同,研学是要解决,研要解决学习方法论的问题,研需要学科观念,需要老师做前期设计,专业性高,意味着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研学的内容,所以研学卖的是内容而不是服务。
山东省燕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发起人与操盘手宋娜认为乡村振兴要建设新形态社会企业,它不是一个纯盈利机构,也不是一个慈善机构,未来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会迸发出很多这样的企业,既有社会责任又有自我造血能力,它们的意义是可以陪伴政府来解决社会问题。
她在论坛上提出了“无痕开发”的概念,运营朱家林的经验让她认识到乡村缺位的东西太多,不是光靠砸钱砸设施能解决的,不论是政府主导投资,还是企业主导投资,很多项目还是会倒下去。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没有做到去差异化,没有认清什么东西该保留什么东西该剔除,第一是要解决外来人和当地人和谐共生的问题,第二是不圈地售票,坚持开放与共享,三是不独资经营,坚持平台与共建, 第四是不单一发展,坚持多元与共生,只有学习森林系统,才能构建多元的产业形态。
国内首家三农MCN农达人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讲师黄昀亮在论坛上谈到了新媒体电商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他指出乡村振兴中的营销短板是打不起广告、立不了品牌、找不到渠道、卖不掉产品,在互联网时代要主要到用户消费习惯的变迁和内容传播方式的变迁,传统电商依然在使用传统商业的卖点理论,新媒体电商则在使用更利于传播买点理论,新媒体电商是一种新的思维逻辑。不再是简单的线下搬运到线上的方式。
他还强调了在乡村发展电商依旧是内容为王,内容是大众喜爱的信息,而新媒体内容将从节目和栏目演变成以人为中心,网红成为内容的主要承载体。
在专家分享环节最后,北京吉奥金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段然从中国乡村的发展历程、中国乡村发展的成就与挫折、中国乡村振兴的措施、发达国家乡村建设情况、中国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几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陈述了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她希望通过这些研究结果和案例分析能够改善一个区域乃至全国的农业状况,为农民带来持续的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力量和保障。
交流分享结束后渭南市临渭区区长李曙升、临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雷晓萍、区人大副主任刘涛、区政府副区长张占权、区政协副主席刘红娃,5位领导为在场的9名乡创导师颁发了聘书。
为了深入理解专家分享的案例与知识,进一步完善渭南市临渭区乡村振兴策略,在论坛结束后天留村还举行了临渭乡创闭门会。临渭区领导、临渭示范村干部、企业代表等与专家导师齐聚一堂,针对地域产业生态及发展策略进行了面对面的细致沟通、答疑解惑,给临渭区的未来规划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鲜活思路。
在面对渭南葡萄产业园代表提出的“产业兴旺应该以增产为导向还是以提质为导向”的问题时,杨晔老师表示应该以拓宽产品纬度为导向,他表示葡萄附加值产品特别多,而现阶段产业园的产品品种还比较单一,德国目前最新的冷粹技术可以做葡萄籽精油SPA,他们从葡萄皮表面的皮质提取花青素和冻粉,这些对于女性美容有特别致命性的吸引。同时还可以在葡萄的深加工方式上下功夫,日本有一种特别有趣的葡萄汁软糖,外面做人造皮,里面注葡萄液,口感味道非常新奇,是711排名第一的网红产品,未来我们也可以在压汁工艺做更多研究,以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方式实现产业兴旺。
在面对天留村代表提出的“可供运营民宿的支配资金不足”问题时,陈长春表示项目前期可以积极与扶贫办或者旅投公司一起合作,而自己愿承担下后期的运营成本与人力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不单是一次凝聚了群体智慧的论坛,更是一段充斥着乡土温情的佳话,除了经验、案例的分享与传授,SMART还结合天留村的自然风貌与生态特色,策划呈现了乡野市集和乡野餐桌。
乡野市集邀请临渭区特色农产品企业代表、乡村创客、非遗传承人等,在天留山脚下与行业专家、参会嘉宾等一同分享临渭的美好生活方式。
晚上,SMART联合莯恬餐饮,为天留村精心准备了一次乡野餐桌,晚宴所用食材和餐桌布置所需材料均从天留村就地取材。
图|乡野餐桌
极具临渭天留村特色的三色贵妃凉皮、天留生态丸子、有机金瓜布丁、渭南特色面辣子等。还有结合当地的创新菜品:如天留特色红烧肉,食材取自天留村野生黑猪,慢火炖4小时之后食用,肥而不腻,香甜爽口,咬下Q弹有嚼劲。辅之山涧盛开的槐花,有机生态、清新解腻。
图|天留特色红烧肉
除了好吃的食材,用天留村的植物和特色元素布置的餐桌,呈现了天留风格乡野美学。餐具、摆盘和餐桌氛围,用到的装饰和元素均取自田野,包括樱花、槐花、油菜花、葡萄、薰衣草叶,干树枝、梧桐叶,草编和鸟窝等,植物元素的加入让这场在户外的晚餐更贴近自然,呈现生态有机理念和生活方式,为天留村这个生态旅游村带来乡间美学体验。
晚餐过后,村民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向到场专家与会嘉宾展现了临渭风貌。
淡淡烛火,传递着一代农人的质朴温良;点点星光,谱就了新生农村的灿烂华章。接下来,临渭乡创学院将会在五个特色村庄设立乡创学堂,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 END -
渭南临渭 美好生活
银发友好城市IP
点击关注乡创联盟,为乡村实践者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