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样作死,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陨落

波叔 bookface 2016-12-20

十一除了是我们的黄金周,同时还是世界的诺贝尔奖季。

从今天开始,2016年的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打头阵的,便是和我们最息息相关的医学及生理奖。

今天下午五点半,第一个诺奖揭晓,获奖者为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这位现年71岁的生物学家多年来的研究为人们揭示了细胞自体吞噬的机制。

知道这么专业的术语你们看不懂,波叔翻译一下,细胞自噬主要与两大类疾病有关联,一是衰老,另外一个是肿瘤。所以,他的研究在“对抗衰老”和“治疗癌症”方面有卓越贡献。

借此机会,波叔想谈谈几十年前的一位诺奖得主。

得奖时,他年仅25岁;但研究成果的影响之大,足以让他永垂青史。但在研究之外,他却用一连串的荒唐事迹孜孜不倦地诠释着“作死”的含义。

可能大家已经猜到了,他就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

沃森于1928年4月6日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是非常少见的独生子。

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少年时还曾经登上过一个名为“有事问孩子(Quiz Kids)”的电视节目。这个节目在40~50年代非常受欢迎,观众可以用各种问题刁难主持人,而主持人的智囊团就是几个海选出来的高智商孩子。“有事问孩子”的宣传海报

沃森大概是唯一一个童星出身的诺奖得主。

1943年,15岁的沃森被芝加哥大学用全额奖学金录取,专业是动物学。大三的一天,他随手翻开了一本名为《什么是生命?》的科普书籍,估计那时他也意料不到,这个举动将改变他的一生。

《什么是生命?》扉页

沃森被书中描述的生命科学的奇妙吸引了,于是毅然决定转专业,开始学习基因学。

一次阅读就这样简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1950年,22岁的沃森博士毕业,后来到剑桥,和物理学家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成为了搭档,开始研究DNA的结构。

克里克

他们两人想了很多种模型,但是都有致命的破绽。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准备放弃研究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伦敦国王学院的女科学家、刚刚留法归来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用高超的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拍摄下了一张极其珍贵的DNA照片。富兰克林拍摄的DNA照片

外人看热闹,内人看门道。对于正在研究DNA结构的人来说,这张照片比《蒙娜丽莎》还要美丽贵重。

沃森从富兰克林的研究搭档威尔金斯那里要到了这张照片,在这张照片的提示下,他们设计出了DNA的双螺旋造型。沃森和克里克在探讨模型

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不足千字的研究文章出现在了《自然》杂志上,立即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很多诺奖得主和生物学家将DNA的双螺旋结构视作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没有之一。人类诞生20万年了,终于第一次窥探到了生命最初的真相。

1962年,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三人众望所归地拿到了诺贝尔奖。令人惋惜的是,一直从事X射线研究的富兰克林于1958年因卵巢癌去世,年仅38岁,因此,她没获得应有的奖励。1962年三位医学奖得主,从左到右: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

获奖之后,沃森过得很滋润,晋升速度也如同坐上了火箭。

1965年,他出版划时代的教科书《基因的分子生物学》,1988年被委任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管,2004年,他成为了著名研究中心冷泉港实验室的名誉主席。

尽管年迈的沃森已经离开实验室很久了,但他还是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连小学生都知道他的名字。

真是教科书一样标准励志正能量的人生啊!一般来说,故事讲到这里就算Happy Ending了,但今天的正剧,才刚刚开始。

2007年10月初,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书、回忆录《别和无聊的人打交道(Avoid Boring People)》,沃森接受了一个采访。《别和无聊的人打交道》

在采访中他说:

我对非洲的前景感到非常悲观。我们想要假定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所有关于IQ的研究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们和黑人打过交道,你们就会知道并非人人生来平等。

他说黑人的IQ得分平均值比较低,因此他们的智力较差;尽管有色人种中也会有一些能干的人,但也不要轻易提拔他们。

这段发言引起了轩然大波,沃森很快身置空前的困境中。新书见面会被全部取消,随着批评声的日渐高涨,冷泉港实验室也不得不和沃森划清界限。10月18日,理事会决定摘除沃森名誉主席的头衔。

沃森为冷泉港工作了接近40年,但这个处理绝不是小题大做。

首先,IQ评分是一个非常古老原始的测量方法,把它和智力划上等号是非常不严谨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发言还有可能会伤害到沃森的团队、所在的研究机构,让学界蒙受污名;第二,作为知名的公众人物,沃森明知道自己的发言会引来巨大的关注,依然说出了“非洲没有未来”这种决断的结论,理应受到大众的指责。

更何况,沃森的口无遮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次的采访,不过是追溯他“黑历史”的导火索。

人们对沃森人品的怀疑,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阐述DNA结构的论文时,他们在未经富兰克林的授意下,擅自使用了她的DNA照片及一些未经发表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哪里来的?有些是富兰克林的同事威尔金斯(和沃森和克里克分享诺奖的那位)提供的、有些是沃森去听富兰克林的讲座时记下来的。

科学界一直都很给这几位男士面子,说是“未经授意的引用”。其实,这就是剽窃。

在沃森他们研究DNA结构的时候,富兰克林曾经给予他们很多修改意见,她告诉沃森DNA的骨架应该在外侧、她对DNA空间结构的意见成了沃森想到DNA双链反向平行的灵感。

但站在诺奖颁奖台上时,沃森的获奖感言里,却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过富兰克林。那时她刚刚去世四年。

然而,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1968年,沃森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回忆录《双螺旋(The Double Helix)》。书中他不止一次用大男子主义的口吻说富兰克林的坏话:

1.富兰克林没有女人味

沃森指责富兰克林不够柔美,没有女人味。因为她常穿深色衣服,还给她取了个“暗女士(Darklady)”的绰号。富兰克林

2.富兰克林很不好相处

沃森说,富兰克林对人的态度很冲、很有攻击性。尽管在后记里他假惺惺地说他在认识好几年后才发现了富兰克林的温柔和正直、明白了她在男性主导的科学界中奋斗的不易,但人们还是找到了沃森说谎的证据:

早在他们认识的初期,他们就经常写信联系对方。富兰克林总是以“亲爱的吉姆(沃森的昵称)”开头,以“最好的祝愿,你的好友,罗莎琳德”结尾。她的信件如同她本人一样礼貌而充满善意。

3.富兰克林的科学水平不行

在《双螺旋》里,沃森故意让读者误以为富兰克林是威尔金斯的助手(实际上他们是同事),还说她没办法独自分析实验数据。

富兰克林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死后还要被沃森这样中伤。

除了对有色人种、女性的轻视和贬低外,沃森还有很多“精彩”言论:

1997年,他在一次报刊采访中说:“等决定性取向的基因被发现后,如果一个孕妇不想要肚子里的同性恋孩子,那么她就应该得到堕胎的权利。”

2000年,他这样评论体重超标的人:“当你在面试一些肥胖的人时,你会为他们感到抱歉,因为你知道你势必不会录用他们。”

同样是在2000年,沃森在一次会议中信口开河:“皮肤颜色越深的人性欲越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拉丁情人’,而不说‘英国情人’。我们只说‘英国病人’。”(波叔:这么民科的东西,朋友圈都不敢这么发)

他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基因普查和基因改造。他认为智商排名在10%以下的人都应该接受治疗;他还说过如果将所有女孩都强制改造成美人会是一件很棒的事。

而那本《别和无聊的人打交道》更是一本撕逼合集,沃森花了大篇幅来说以前同事们的坏话,说他们又愚蠢又无趣,一直在浪费他的时间。但鉴于沃森的历史地位实在太高,很少人会和他正面开战。

不过,还是有一些科学界的牛人会挺身而出。目前世界最权威的蚁学家、资历和沃森差不多的威尔逊(E. O. Wilson)就直言,沃森是他这辈子遇到过的最讨人厌的人,没有之一。

被冷泉港炒鱿鱼后,沃森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敢邀请他去参加活动,以防他再次无差别地进行地图炮扫射,给观众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在鲜花和掌声下活了大半辈子的沃森甘于过这样无人问津的生活吗?

当然不。

2014年,沃森再次给记者们抛出了一个好新闻,他宣称要拍卖掉自己的诺贝尔奖金牌。

这是什么概念?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位在世的得主干过这种事。

沃森说,这几年他的收入锐减,拍卖金牌是为了改善生活、支持科研事业。其实,沃森真不缺钱,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通过舆论炒作重返科学界。

一位俄罗斯富商花410万美元买下了金牌,转头又将金牌送回给了他,钱被全部捐赠给科研机构。然而,这并没有挽回沃森的声誉和地位。

他可能由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他这些年来的我行我素有多令人生厌。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光环太亮,科学界早就无法容忍他了。大家想方设法给他台阶下,不想把场面弄得太难看,偏偏他一点都不自觉,变着花样展现自己的偏见和傲慢。

2007年的那次采访,只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科学家联盟的主席亨利·凯利(Henry Kelly)这样评价沃森:

“他让我们很失望。对于他成就卓越的科学生涯来说,这是一种最糟糕的结束方式,既可恨、又可悲。”

我们在祝贺诺奖得主的同时,也应当记住,这个奖项是对他们既往研究成果的肯定,却不是学术生涯的终点、更不是日后挥霍的资本。

毕竟,一个科学家,除了追求真理外,他还应当是人类的良心。

波叔说:良心比真理更可贵。
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发出重重的叹息



他发明的精神药物比缉毒警察见过的还多,告诉你一个学霸如何成为“摇头丸之父”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