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2016-11-03 波叔 bookface

波叔今天考一下你们的翻译水平。

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

什么意思?

拯救了一个人,即是拯救了全世界。

看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人都知道,被辛德勒救出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用自己的金牙给他铸成了一枚戒指,戒指上刻的就是这句话。


这句话是犹太法典的一句希伯莱经文。犹太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永远在被救和自救之中。

辛德勒是拯救犹太人生命的大英雄。

世界上可不仅仅只有一位辛德勒,有人救出的犹太人,比他救出的还要多。

中国也有一位从纳粹魔爪中救出上千条生命的义人,他就是何凤山

何凤山

1901年9月10日,何凤山出生在湖南益阳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在他7岁的时候去世,母亲到挪威基督教会在益阳举办的信义会所打工,帮补家用。

家里穷,何凤山在信义会的资助下读完小学,又读完中学,大学考进了同样是外国人开办的长沙雅礼大学(College of Yale-in-China)。

长沙雅礼大学校园

从小何凤山就受到人道主义理念的熏陶:

这些学校,最注重的是个人品德的陶冶,这就是说学习耶稣基督牺牲自己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大学毕业之后,何凤山争取到公费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的机会。1932年在德国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然后他回到湖南,担任省长秘书,也在湖南大学教教书。

三年之后,何凤山出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官员。

顺风顺水,也平平稳稳。

但历史偏偏要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1937年,何凤山被调往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

那时的欧洲是全世界的焦点所在,希特勒正忙着四处吞并别的国家,打算建立“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山雨欲来,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那里。

而奥地利,就在德国隔壁,在希特勒的虎视眈眈之下。

何凤山到维也纳屁股还没坐热,1938年3月,奥地利就被吃掉了,成了德国的一个省。

希特勒进入奥地利

当时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大约有90%的犹太人,集中在首都维也纳。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

因为希特勒早就下定决心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计划。在他眼里,雅利安人最大的敌人就是犹太人。一天不消灭犹太人,德意志民族就不会繁荣昌盛。

当时何凤山担任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的总领事,他回忆道:

这个时候排斥犹太人的风气甚炽,许多犹太人的店铺都被纳粹的黄衣挺进队打毁,老板被捕入集中营。

这个只是前奏。有组织的虐杀,还在后面。

1938年11月9日夜到10日,希特勒在德国和奥地利发动了著名的“水晶之夜”事件。希特勒青年团和盖世太保化装成平民,到大街上疯狂地打砸抢烧。看到犹太人的东西就砸,看到犹太人就抓进集中营。

街上店铺被砸

一夜之间,奥地利94座犹太教堂被毁于一旦、91人死亡、3万犹太人直接被押进集中营。

历史告诉我们,那些被关进集中营的犹太人只有极少数活了下来,其余都死于惨无人道的屠杀。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屠杀了整整600万犹太人。

那时候,犹太人不可能准确预见到他们的悲惨命运。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危险,直觉告诉他们:

只有逃,才能活命。

但是要别的国家接受这批难民,哪有那么容易?看看现在的难民问题引起欧洲各国民众多大反应就知道了。而且人人都知道,马上就要打仗了,自身难保,还怎么救人?

大多数国家都对这批难民亮起了红灯,没有把路堵死的,准入条件也非常苛刻

看起来,奥地利的犹太人只能困在那里等死了。

何凤山忧心如焚。从小受到人道主义教育的他怎么能容忍自己袖手旁观?绝对不行。他必须帮助他们离开这里,越快越好。

离开之后去哪里?

何凤山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上海沦陷,租界变成开放的领土,人们不需要签证和护照就可以自由进出。所以只需要获得离开奥地利的签证,犹太人就可以去上海而不会被拒绝。

犹太难民

于是,何凤山立马开始向提出申请的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不拒绝一个人。

本馆得自外交部的训令,即犹太人请求签证入境者,条件宽厚,不予拒绝。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犹太人中间传开了。

他们欣喜若狂,之前屡屡吃到闭门羹的恐惧和沮丧换成激动和渴望,这根救命稻草必须抓住。

中国总领事馆前面很快就排起了长队。当时在维也纳,人们将这些签证叫做“生命签证”

别以为何凤山做这件事轻而易举。

在纳粹鼻子底下唱对台戏,人家会爽吗?而且那时候国民政府和德国仍然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国际形势这么敏感,能不得罪德国就别得罪,受到德国压力的国民政府也不会赞成你何凤山这样干。

时任中国驻德大使、何凤山的顶头上司陈介,立刻给他打了个电话,让他对签证加以限制。

何凤山嘴上答应,但是背地里还是抗命不遵,继续给难民们开放签证。

自己的仕途和他人的生命,哪个更重要,他已经给出了回答。

何凤山签发的签证

得罪了上司,问题就来了。没多久,陈介以“非法出卖签证”的罪名,让丁文渊参事对何凤山展开调查。身正不怕影子斜,何凤山对丁文渊说道:

这是莫须有的罪名,若签证限制甚严,贿卖之事还可以说得过去,既然只要申请人提出申请,皆可以得到签证,人家何须花钱贿买?

最后啥也没查出来。

但迫害愈演愈烈。

1939年初,何凤山日常工作的总领事馆,被纳粹当局以属于犹太人的房产为理由没收了。他向国民政府申请搬家和租房的费用,但是没被批准,只好自己掏腰包,租了附近的一处小房子。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没有停止给犹太人发放签证。

自德奥合并之后,希魔逼迫犹太人的气焰日益高涨,于是有美国的教会与慈善机构极力拯救犹太人。我与这些机关密切联系,凡可尽力之处无不尽力,不知救活了多少犹太人。

多签署一份签证,就多挽救一条生命。

何凤山在维也纳

根据后来幸存者手中的签证号码,直到1938年7月20日,签证号已经超过了1200;到了当年10月,也就是何凤山来到维也纳后的第五个月,他已经发出了1900份签证。

这不是1900份签证,这是1900条人命。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数字。两年时间,到底发放了多少份签证,何凤山本人没有做过统计,到现在也是未知数。

几千个犹太人凭借他的签证,逃亡到了上海,或者留在上海,或者转到古巴、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他们摆脱了纳粹的魔爪,逃出生天。

其中有很多人,日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新四军的“白求恩”——国际战士罗生特医生,1939年拿到签证来到上海,参加了新四军,救了很多人;

美国著名亿万富翁、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伊斯雷尔·辛格的父母,当年也是凭借何凤山的签证才得以生存——“我父母的生命是何凤山博士救下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兹·格林伯格,6岁跟着父母拿着签证到达上海,多年后他说,他的生命和事业都是受何凤山博士的义举所赐。

逃亡上海的犹太难民

但何凤山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表彰,反而在1940年5月被外交部记过一次,调回中国。

后来,他在重庆参加过抗日作战,也曾经出使埃及、墨西哥等国家,之后跟着国民政府去了台湾。1973年退休之后,何凤山移居美国。

何凤山一直没有拿到退休金。

当时台湾当局以他无法说清驻奥地利期间的一笔300美元款项为理由,认为何凤山存在贪污的嫌疑,所以没给他退休金。

何凤山什么也没说。

善欲人见,便非真善。

对于在奥地利的这段经历,何凤山连对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没多讲。他在自传《外交生涯四十年》里提及这件事,也只是一笔带过。

在他眼里,看到犹太人的厄运,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场上,帮助他们是应该的

80岁左右,何凤山开始写自传《外交生涯四十年》

1997年,何凤山在美国逝世,终年96岁。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还专门给他送了花圈。

本来这段历史就要跟着何凤山一起埋入土中。幸运的是,他的女儿何曼礼在报纸上发的一则讣告,引起了美国犹太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的关注。探求之后,这段尘封的历史,最终才得以浮出水面。

2001年,以色列政府正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的称号,他的名字被刻入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园”里。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赞美何凤山: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2005年,他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辛德勒”

2015年,马英九也为他颁发了迟到几十年的褒扬令。

马英九为何凤山颁发褒扬令,由何凤山女儿何曼礼代为接收

那些受他之恩的犹太人也没有忘记他。

一个叫艾瑞克(Eric Goldstaub)的犹太人当年只有17岁。在逃离维也纳之前他被各国领事馆拒签50多次。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是何凤山给了他一张前往上海的签证。他在回忆录里面写道:

当时真的非常激动,何凤山先生微笑着给了我上海的签证,让我回家收拾好包袱,尽快出发。

2012年,91岁的艾瑞克在加拿大去世,他的儿子丹尼(Danny Goldstaub)仍对何凤山深怀感激:

如果没有何凤山先生,就不会有我的爸爸,更加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家庭。他对我们家庭的影响,代代不息。

如果没有何凤山,世界上不仅少了艾瑞克的一个家庭,还会少了人性光辉的一次闪耀。

在黑暗的日子里,何凤山的义举,让对残酷行径已经麻木不仁的人们重新感受到:伟大的人性仍然存在。

2007年9月25日,何凤山骨灰回到湖南,落叶归根。在墓碑上,刻着他写的诗句:

大造生才非偶然,英雄立志岂徒然。而今愿集精与力,万里前程猛着鞭。

英雄立志,一定不会归于无用,徒叹枉然。

赠人玫瑰,尚且手有余香。如此大德,怎会为人遗忘?

即使受一时的不公,但时间总会证明这种善举的价值。总是会有一群得到过帮助的人,时刻怀念他的名字,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你们经常问波叔:这个世界会好吗?

波叔不知道答案。可是,如果何凤山这样的人多一点,再多一点……

那为什么不可能呢?

如果想了解更多当时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的情况,波叔为你们找了一部纪录片,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观看了。

波叔说:爱人之心,人皆爱之。
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发出重重的叹息

一天几堂课、每堂课多长时间、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学费多少钱、学生怎么、老师怎么找......通通都是他定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