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遇不到合适的那个人,我宁愿就这么单着

2016-12-15 波叔 bookface

又到年底,估计不少菠菜又要准备回家面对七大姑八大爷的“人生三大问题”了:

工资多少?

房买了吗?

什么时候结婚?

尤其最后一问。波叔真想替你们回答: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啊?

不结婚,照样可以活得精彩。

今天要讲的这位,就是终身未嫁的民国才女:

吕碧城

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23岁就当上北洋女子学堂校长的教育家,还当过袁世凯的秘书。

真·白富美,不愁吃不愁穿,追她的人可以围绕地球三圈。

都活在看脸的世界,那就先看看这个白富美长什么样吧。


小巧的瓜子脸,水汪汪的丹凤眼,有着江南人与生俱来的清秀;

头戴翠羽、胸绣孔雀翎,身穿高调的彩衣,浑身又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英气。

时尚时尚最时尚。

连高冷的张爱玲也忍不住夸她:

中国人不太赞成太触目的女人,早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满清,却有一位才女高调彩衣大触世目。便是吕碧城。

光有外在,没有内涵,也hold不住。

1883年,吕碧城在山西出生。

她的父亲吕凤岐,老家在皖南,是清末的进士,当时正在山西担任山西学政。

受到父亲的影响,年纪小小的吕碧城也整天扎在书堆里,5岁会对诗,7岁就会作画。

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美貌与智慧并重,搁今天肯定是柴静笛安赫敏级别的文艺女神。

名花必有主。但在吕碧城身上,这句话似乎不奏效。

其实,追她的人可真不少,只是她不愿意将就。

10岁的时候,父母就将她许配给同乡的汪家。如果没有特别情况,再过几年,吕碧城就可以嫁过去相夫教子了。

不过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

12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

剩下母女几人,没有男丁,同族的亲戚开始霸房子占土地。

眼看斗不过,吕碧城的母亲只好带着女儿,收拾包袱,回到安徽的娘家。

早就订了亲的汪家,不仅没搭把手帮忙,反而提出退婚

那个年代,女子被男方退婚,是奇耻大辱,因为被退婚而自杀的女子大有人在。

但是吕碧城没有,她想去抗争,想去改变这个厄运。

遭家变、被退婚,这段痛苦的经历,在吕碧城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许日后爱情之路的坎坷,也跟这件事脱不了干系。

第一段情,尚未开始便已结束,终是难逃命运捉弄。

在舅舅家接受了六年多的旧式私塾教育之后,吕碧城想上女子学堂。舅舅竟然极力阻挠。

性格刚毅的她逃出家门,搭上火车离开塘沽,前往天津的女子学堂。

鲁迅曾经问过:娜拉出走后怎样?娜拉或者也是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跟波叔之前写过的董竹君董小姐一样,吕碧城给出了第三条路:活得精彩。

不得不说,吕碧城是幸运的。前脚刚离开压抑自己的家,后脚就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

《大公报》总编辑英敛之


英敛之

这名字你们不熟,可喜剧导演英达你们熟吧?英达的父亲是著名话剧演员英若诚,英若诚的父亲是英敛之。

这一次相遇,彻底改变了吕碧城的命运。

吕碧城给《大公报》投稿,英敛之偶然一看信,字写得娟秀,文笔也流畅。于是就把她请过来《大公报》当编辑。

女子学堂没上成,反而成为了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连续发表了好几篇呼吁女子解放的文章,还刊登了不少诗词。

吕碧城给英敛之夫人写的信函

《大公报》是当时中国第一大报,这样好的平台,让吕碧城很快就声名鹊起。

结识了梁启超、张謇这样的大咖,成为严复的学生,接待秋瑾专程的登门拜访,更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

自古英雄爱美人,英敛之对她的情感,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刚开始英敛之只是被吕碧城的才华吸引,后来对她渐生倾慕之情,恨不相逢未娶时。

在日记里,他表达过内心的纠结:

哀怨颠倒,心猿意马!午后,内人,碧城等楼上写字。……内人闲谈近两点,伊欲进京读书。

瞒得过外人,瞒不过自己的妻子。英夫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内人连日作字、观书,颇欲发奋力学。……内人犹未眠,因种种感情,颇悲痛,慰之良久始好。

作为一个谨慎独行的天主教徒,英敛之及时收敛住自己的情感。

敛之敛之,人如其名。

可吕碧城呢?她大概只是把他当做是自己的朋友,并无他意。

第二段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发乎情我止乎礼。


一两年之后,在英敛之的帮助下,吕碧城开始办女子公学。这段期间,袁世凯很欣赏这位才女,将她聘为家庭教师。

其中一个学生,就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

袁克文

袁世凯虽然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骂名,但他的这个儿子丝毫不受影响。身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家二公子,颜值高,才华高,人品的口碑也很高。

袁克文和吕碧城,两人都很年轻,三观又合,没事就聚在一起抨击帝制、钻研文学、吟诗作对。

袁克文很赞赏吕碧城填词有宋代遗风的才气,在跟其他朋友聊天时,也是吕碧城长吕碧城短的不离口。

昨与寒云公子(指袁克文)夜话,论及近代词流,公子甚赞旌德吕碧城女士,且言:“逾日当折东邀女士与不慧饮集闲楼,留此人天一段韵事,为他日词苑掌故。”

虽然自己比袁克文年长7岁,但是吕碧城也很欣赏这位公子的风流倜傥。

两人互相欣赏,成为了知己。袁克文也在不遗余力,帮助吕碧城。

在秋瑾遇难之前,吕碧城就经常与秋瑾讨论女权方面的事情。

1904年,秋瑾遇害,吕碧城一怒之下,用英文写了一篇《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外国的报纸上。

这已经引火上身了,雪上加霜的是,绍兴官府在搜查秋瑾住的地方,发现了她们俩来往的信件。

革命党,这得了?抓!


吕碧城和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

当时袁克文在刑部担任员外郎,一听到这件事,就急眼了,于心不忍,想赶紧把她救出来。

只有求助于老爹。袁世凯正做着军机大臣,权力大得很。

没想到袁世凯也是吕碧城的粉丝,当即就说:“若有书信来往就是同党,那我岂不是也成了乱党?”

吕碧城就这样有惊无险。

王子救公主,符合美好姻缘的套路。这个救命之恩,让吕碧城加深了对袁家、尤其是对袁克文的感情。

身边的朋友也试过撮合他们俩,有人问过她“你觉得袁克文怎样?”,她淡然一笑:

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她始终觉得,袁克文终究是个风流公子哥,做男闺蜜可以,但是要想过日子,还是不靠谱。

到最后,两人都只是红粉知己,没有结为眷侣。

第三段情,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做爱人不如做朋友。

即使到了中年,吕碧城的风情丝毫没有减弱,不少外国小帅哥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去庐山游玩,德国男子威尔斯又送花,又陪她回酒店,但是吕碧城没有动心;

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一个叫做汤姆的美国男子,多次邀请她跳舞约会,她也觉得这个小伙子值得交往。但有一次吕碧城放了人家飞机,这段情缘就这样不了了之。

第N段情,露水情缘须臾即逝,终究只是过眼云烟。

吕碧城在欧洲

母亲、姐姐劝她去相亲,被拒绝;

严复想撮合她和驻日公使胡惟德,同样被拒绝;

连张謇也为她的婚事操心过。

苦苦寻觅,苦苦等待,不想将就,也不想被流言蜚语左右。

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她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张謇)曾为诸贞壮(诸宗元)作伐,贞壮诗固佳,奈年届不惑,须发皆白!

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只有梁启超、汪精卫、汪荣宝、诸宗元,才能入她的眼。

不是文坛宗师,就是政坛新秀,要么就是名书画家。

果然眼光高。

可惜要么使君有妇,要么太老或太嫩,完全符合条件的,竟然一个也没有。

严复也曾这么说过她:

心高意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吾常劝其不必用功,早觅佳对,渠意深不谓然,大有立志不嫁以终其身之意,诚可叹也。此人年纪虽小,见解却高。

吕碧君不愿意将就。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遇天人不目成”

遇不到合适的那个人,我宁愿就这么单着。


文坛、政界、商界都如鱼得水的吕碧城,终究在爱情上缺少了一分幸运。直到生命的尽头,她还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但是这并不影响她活到极致。

下海经商,白手起家,赚得盆满钵满,建了一套大别墅,以车代步,出入有司机和保镖;

操着一口溜得不行的英文出去欧美留学,学习文学和美术,陶冶情操;

舞会女王,交的朋友都是上层的名媛,请不到她出席的宴会就不够规格;

最让女性朋友羡慕的,可能就是她有无数套漂亮的衣服,去一个宴会就换一件,从来不重样;

晚年皈依佛门,常伴青灯,找到了真正心安的地方。

吕碧城在上海自建的房子

1943年,吕碧城在香港病逝,享年61岁。她留下遗言,捐出个人全部资产,将自己火化,骨灰投入大海,一切皆空。

她没有被时代淹没,也没有被世俗绑架。终其一生,她都在做自己,活出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爱情永远都不是人生的全部。

婚姻,也从来都不是绑架自己的契约。

你来,我等;

你不来,我同样活得精彩。

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最重要的,还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做好自己。

想知道这位民国才女到底有多有才吗?波叔为你们找到了一本她的文集,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购买了。

波叔说:

不遇天人不目成。


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发出重重的叹息


生在富贵家,命运各不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