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代不分书,书不出阁:400年屹立不倒的私家藏书楼

2017-04-21 波叔 bookface

身为一棵菠菜,这个周末是必须要记住的日子——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整个四月,是读书月。

波叔一直提倡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跟了叔那么久,这都不知道,自觉面壁去。

大文豪博尔赫斯有句话很经典,西班牙原文是:

Siempre imaginé que el Paraíso sería algún tipo de biblioteca.

译成英文是:I have always imagined that Paradise will be a kind of library。

中国人都能看懂的话便是: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世界上图书馆那么多,哪一所最像天堂?

脑子里又开始浮现被安利过的世界TOP 10图书馆的样子了吧?今天,波叔就说一个特给国人长脸的图书馆——宁波的天一阁。

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另外两个都在意大利,一个叫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另一个叫美弟奇‧洛伦佐图书馆。

天一阁正门

这里的书是摞着的——

清雅的——

古朴的——

藏书楼自明代嘉靖年间建成起,康熙、乾隆、嘉庆......民国政府到新中国成立,每位掌权的都对它的藏书做过目录整理。

一个私家藏书楼,为啥这么受器重?

故事要从创建人范钦说起。此人生于1506年,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做官路,三十岁就当上了工部员外郎,专职负责修建宫廷、陵寝、营房一类的活。

或许因性情耿直、再加点水逆之类的,被一个叫郭勋的给了小鞋穿,说他故意延工,下了狱。

后来奸人被除得以出狱,加上勤政爱民,政绩显著,官位一直升到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了。

人红是非多,不知是又被人打了小报告,还是真看不惯官场腐败,55岁范钦辞官回家养老去了。

范钦有个爱好,收集藏书,不过和那些藏书家搜求珍稀孤本不同,他最喜欢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

做官时,就买了很多书,退休之后,大把时间到处找书、买书、抄书。明代很流行抄本,很多好书有钱也没得买,只能抄。

不知不觉,书越来越多了,小草房放不下了,干脆就自己修座藏书楼,取名天一阁。

据不完全统计,范钦藏书最多时达7万卷,经、史、子、集,各种孤本在全国首屈一指,像《天圣令》、《军令》、《船政》、《大阅录》、《武定侯郭勋招供》之类的官书,当时都属“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都很难收得的。

上至朝廷,下到百姓都知道他家书多。

想当年,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对中国古籍做一次全面的整理。要整理,得先有基础,所以他就向天下征集古籍。

后来天一阁就进呈书籍,共计638部,很多都是别的地方找不到的孤本和珍本。结果《四库全书》编完了,皇帝耍赖了,书直接留在翰林院不还了。

但不能这么赤果果地强留对吧,皇帝御赐1万卷《古今图书集成》和1套“平定回部得胜图”、1套“平定两金川战图”,咱们就算礼尚往来,两清了哈。

——波叔敲黑板上课——

古书里的“种”不是“本”,种是不同部书或者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部下又有册、卷、次、章节等,卷次章节是作者划分固定的,多少册是装订的结果,同一部二百卷的书可能装订成五十册,或者一百册。

所以,别以为638部就是638本,量很大的说。

——小黑板收起——

除了藏书量大,天一阁还有一件镇楼之宝:明代地方志。

发现这块宝的人呢,叫赵万里。

民国二十年(1912年),赵万里去上海出差,久闻天一阁大名,宁波又离着不远,就约上好友郑振铎一起去天一阁拜访,在里面看了很多流传很久的孤本,也看到了那本御赐的《图书集成》,都兴趣缺缺。

直到在一堆书稿里发现了明代地方志和明朝官书,心里才暗喜。用他的话说:

“天一阁之所以伟大,就在能保存朱明一代的直接史料。”

地方志,堪称“地方性百科全书”,涉及地区极广,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的省志、府志和县志都有,里面有农民起义的资料、江河水利、物产矿藏等自然资源的资料,想想哪位帝王不想要这样的资料?

小菠菜们肯定会问,经过历朝战乱、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文革为啥它还能存活至今?

嗯,文化传承是需要子子孙孙守护和敬畏的。

范钦还活着的时候就定下规矩,天一阁只准许范家的子孙进入,外人无论如何也不行。

有一份清朝道光年间制定的《范氏禁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范氏禁牌一:

烟酒切忌登楼。

范氏禁牌二:

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

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

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

不能祭祖,那就是开除你作为范氏子孙的资格啊。后果很严重。

这条戒律几代人守了100多年。直到清代大学者黄宗羲出现,当时的范家话事人范光燮出于爱才之心,才破例允许黄宗羲登阁读书。

这可是第一个能够进入天一阁的外姓人,绝对是莫大的荣誉。黄宗羲对天一阁闻名已久,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宝贵的机会,这回总算进去好好读了一回书,出来后写了一篇文章《天一阁藏书记》,给里面的藏书编了一份目录。

他曾发出感叹:

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藏书不读,不能发挥它们的价值,藏了也白藏。

就连赵万里第一次去拜访,就因为范氏族长不在,而没能进阁一览。后来是经过多方协商很久,才最终打开阁楼。

从建阁到1949年的四百多年间,天一阁经历的大大小小劫难不断:

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占领宁波,闯进天一阁掠走了《一统志》和其他书目数十种;

1861年,太平天国起义军进驻宁波,歹徒趁乱拆毁过阁后墙垣,把书偷运出去,论斤贱卖给了造纸作坊;

1914年,一个叫薛继渭的盗贼,直接上房揭瓦,从天一阁偷走了至少1000种书,宋、元、明时期的书损失最多。

1937年后,为了躲避战火,地方人士和民国政府协助范氏一族将阁中藏书悉数转移到逝南,直到1946年冬才运回天一阁......

不管怎么样,天一阁总算熬了过来。

郭沫若曾题词:

地六成之逢解放,人民珍惜如明珠。

目前天一阁现有古籍30万卷16万册2.2万余种,善本古籍5000余种、3万余册。

这些馆藏一部分来自于范氏天一阁的旧藏,另外还有宁波一大批收藏家的捐赠。

新藏品不断加入,使天一阁的馆藏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忧患也同样存在——旧书正在损坏。

现代对古籍不外乎两件事——数字化和人工修复。

如今天一阁拥有一支专业的古籍修复团队,常年进行着为古籍续命的工作。

《大明一统赋》修复前后对照

我们常开玩笑说:没文化真可怕。

波叔觉得,没文化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文化没有敬畏之心,还把自己的无知当成个性。

这种心理,最直接可表现为对书籍的蔑视: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不如赚多点钱。

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不如早早找个好人家。

对部分人来说,书籍就是学生时代的课本,离开了学校还要读什么书?工作后还拼命读书的,那就是在装。

是的,确实在装,只不过我们是在武装大脑,武装思维。

波叔不指望大家学范钦藏万卷书,只希望大家在浮躁过后,能静下心来,翻翻书,感受书中的千百种人生。

愿你的人生也如此精彩。

今日心情 陶醉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人物故事

《你也许看过这个女人的第一寸肌肤,有人把她劫走藏了两年》

《为了美,他去死》


——菠菜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