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仗,赢了你带我们飞,输了我们一起扛

2017-07-03 波叔 bookface

昨天晚上新华社发出的一条消息,让波叔和许多人心头猛的一沉:

7月2日19时23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因为直径比以前的火箭大了一倍、而被人们昵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遭遇了失败。

就在上个月,6月19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尽管连续出现问题,但没人忍心责怪中国的航天人。谁都知道,航空航天业是高科技的行业,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行业。

没有失败的航天不叫航天。

各国的航天火箭,它们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

中国的航天业,也并非第一次直面失败。

最有名的一次是在1992年3月22日,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航天迷都叫“长二捆”)发射澳星,在点火后无法起飞,临时中止。

由于进行了电视直播,有几亿人亲眼见证这一幕,波叔就是其中一个,那时候身边所有人震惊得说不出话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呢。

那也是中国航天史上最惊险的一幕。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捆绑运载火箭?就是在火箭外面捆上了四个助推器,来给火箭增加动力。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航天人设计出来的新型火箭。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要进入国际航天市场做生意,招揽要发射卫星的顾客,就拿着“长二捆”的构想草图去到处推销,好不容易拉到了为澳大利亚发射通信卫星的合同。

合同是1988年12月26日签订的。但你一定想不到,“长二捆”是在一年多前的1987年1月才被批准研制的,到签订合同的时候,我们手上只有部分设计图纸。

但是,合同规定必须要在1990年6月30日之前进行成功的试验飞行。也就是说,从未完成的图纸到把火箭做出来发射上天,只有20个月!

疯狂吧?

负责制造卫星的美国休斯公司(对了,就是波叔写过的霍华德·休斯创办的)其实对中国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心里完全没底。

美国人认为,中国航天人到时候造出来的,到底是“啤酒罐”,还是真能把卫星送入太空指定轨道的高科技火箭,还很难说。

而且,还有最难的一点:

没钱。

只能去贷款,贷了2亿多元。

等一切准备就绪,还差18个月。

一张看了让人吓一跳的时间表摆在火箭研制者面前。它要求设计部门在100天内解决火箭捆绑连接等20项技术难题;要在400天李设计生产出5000多套特殊工装,生产出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要在180天内做完大小300多项地面试验。而按常规,完成这项任务至少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

但航天人奇迹般地克服了这些困难。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生命。在一次排险中,老工人魏文举因中毒而牺牲。

但更大的危机尚未到来。

直到1992年3月22日。第一颗澳星按计划发射上天的日子。

那一天下午6点,中央电视台原本要放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不放了,改成“长二捆”发射澳星的现场直播节目。主持人张宏民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指挥大厅里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打招呼。

你想想,那时候现场直播多罕见啊,这么大的事,能不轰动全国吗?

然而,希望越大,希望破灭的伤害越痛。

日后回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何克让认为,对尚未习惯于承受失败的中国人来说,现场直播也许还太早。

但直到发射前一刻,航天人也仍然非常有信心。火箭到了发射场之后,在地面做过的300多次试验,全部成功,这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

工作人员聚集在发射场周围的山坡上,欢声笑语,有人还准备好了庆祝的锣鼓、彩旗和鞭炮。

“一分钟准备!”

“01准备好!”

“明白!”

“牵动!”

“开拍!”

“点火!”

6点40分,一声令下,瞬间过后,火箭下部冒出暗红色的火焰和黄色的浓烟。

但是火箭没有趁势腾空而起,而是稳稳地原地不动。

按照程序,如果一切正常,火箭点火后4秒就会起飞;如果发生故障,7秒后就会紧急关机,中止进程。

7秒后,控制大厅里的、远处山坡上的、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所有人知道:

出事了。

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孙凝生说:

这个事情出得很突然,大家都没想到,一看,火起来了,有的都准备拍掌了,一下没起来,大家都傻了。

副总指挥梁子垣说:

哎呀,周围表情,都是……看着是鸦雀无声啊那时候。

高级工程师王金钟说:

那心里头猛然一沉,觉得头晕目眩的。

但现场的嘉宾有些没弄清楚状况、不知道这事有多大,还在问火箭这下起不来,什么时候能再起来,他们好等着看。

实际情况是,两个月都未必能进行重新发射,因为连发动机都要拆掉重装。

而且,重新发射那是以后的事,当时根本顾不得想这个问题。因为有更危在旦夕的事摆在眼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前发射过9颗卫星,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发生。之前做过各种预案,应急的人员也都安排好了,但恰恰是火箭紧急关机、没有发射的状态,始料未及,没有预案。大家头脑一片空白。

这时候,首先要保证的是火箭确实已经紧急关机了。你想想,如果关机关不死,火箭上的电脑进入转弯程序,整个火箭就会失去平衡,重重倒下,或者自行引爆。

那上面装的的什么?

除了一颗卫星,还有200多吨易燃又有毒的液体燃料!

原航天工业部工程师刘希民说:

我当时看那场面,我知道那个(火箭)要坐下来,整个基地都完蛋。

当时的总指挥于龙淮说:

那时候火还那儿烧着呢。因为它这个发动机,你把阀门一关以后,它在管道里还有余燃料,还继续烧啊。这些产品都是铝的啊,那个燃烧温度都在1000度以上啊,这个铝大概是在600度左右就开始熔化了。

一旦被烧化,火箭倒下撞地,山坳之中的整个西昌发射场以及方圆2.5公里的地方,将会变成一片火海。炸不死,也会被毒气熏死,一个都跑不掉。

与此同时,得灭火抢险,别让火箭给炸了。

这才是燃眉之急。

工作人员到达发射台,一检查,吓懵了。

50米高、460多吨重的火箭,顶着7.6吨重的澳星,最下面的支撑盘座都移动了位置,火箭颤颤巍巍的,就差那么2毫米就要移出发射台面了!

原来是点火之后,火箭产生了动力,这让它稍微挪动了一点位置。

就差那么一点点,火箭就要倒下去了。

可它为什么没有倒呢?

过去的火箭发射台面一般都是完全平面的。但这次在设计“长二捆”的发射台时,设计人员鬼使神差般地在圆平台的周边画上了一圈几毫米厚的高棱。极有可能就是这一不经意的设计,在1992年3月的那一天,挽救了西昌发射场。

就2毫米,吹口气就能让它挪动。现在,能体会到这有多险了吗?

可以说,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说一句“天佑西昌”,毫不为过。

吓出一身冷汗的工作人员马上冒着火、烟、灼热和毒气,用钢丝绳捆绑加固火箭,合拢固定塔摆杆和平台。总之是各种手段,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发动机还在喷射火焰。

解除危机之后,人们才顾得上悲伤和心痛。数不清的工作人员独自含泪,或者抱头痛哭。

但抹干泪水,还得继续干。

他们查明了事故原因:助推器点火后,一、二号助推器发动机氧化剂副系统断流阀门电爆管误爆,致使发动机关机;引起电爆管误爆的只是配电器内的一小截铝丝。

这就是航天人的日常:容不得丝毫失误。哪怕只是一截铝丝。

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合作方对这件事是同情的,但商业就是商业,合同仍然必须履行。

合同规定的时间是6月30日。

从3月22日这天起,到6月30日这天止,就是100天。这100天之内,中国的航天人必须重新造出一枚“长二捆”火箭!

仅仅两天后,3月24日,航天部就已经确定了下一枚火箭的研制计划,时间表是不容置疑:5月配齐零部件,6月装配出厂,8月发射。

而且,必须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你能相信吗?6月30日那一天,装载着新的“长二捆”火箭的专列真的从北京开出来了。

有人讲,这枚火箭不是干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

1992年8月14日清晨7点整,“长二捆”点火。

从火箭发射到卫星进入轨道,要经过大约680秒。这680秒之中,中国的航天人想到了什么?

我们只知道,这是一次完美的发射。

这就是航天人的事业。正是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让中国航天业迅速腾飞。从1957年到2014年,中国发射火箭232次,成功率达到92%。

看这张图,你们就会知道,这个数据有多么不容易:

但航天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成功。失败的可能性永远存在。

而我们,刚刚增加了两次失败记录。

但就像知乎网友@太空精酿 说的,

科学与技术有着自己发展的周期和规律,既不能盲目相信追捧的鲜花,自然也不应恐惧与失败的眼泪。面对失败,除了正视,再无捷径。

航天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和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我们分享每一次成功,因为那是人类的进步。

所以,我们也分担每一次失败。

有一部讲述中国航天业发展的纪录片《撼天记》,看过的人都说感动得泪流满面。波叔为你们找好了,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看。

今日心情 豪情

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人物故事


《她亲手溺死了5个孩子……别让抑郁把妈妈变成最残忍的野兽,好吗》

《怀念 | 他是一个天王,也是一个永远停留在5岁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