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章莹颖不小心,而是恶人根本不讲道理

2017-07-04 波叔 bookface

有一起案件,虽远在美国,却牵动万千国人的心:

中国交流生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失踪,很可能遭绑架,遇害身亡。

受害人章莹颖

上周五,疑犯勃兰特·克里斯滕森被捕,尽管种种迹象表明他是绑架章莹颖的凶手,但在昨天上午的第一次聆讯中他拒不交代受害者的下落。

警方目前正在极力搜集证据……

而在网络上,克里斯滕森的个人信息也被扒了出来。

疑犯勃兰特·克里斯滕森

他刚过28岁,与受害人章莹颖同一学校,做研究生助教。在社交网络上克里斯滕森并不活跃,不过少有的更新动态却让人毛骨悚然。

3个月前,克里斯滕森在一个名为FetLife的网站上浏览过一个叫“绑架101”的贴子,发布过名为“完美的绑架”的贴子,并向网友询问完美的绑架是什么样的。

他的facebook帐号在读过的书籍一栏里,注明为《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波叔看到书名时惊到了。

这本书在1991年出版,当时在美国引起极大争议,没引进到中国,但根据书拍成的电影波叔看过啊!一个道貌岸然的青年才俊,喜欢将美女骗到公寓里折磨至死,看着猎物痛苦死去,他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如果克里斯滕森真是绑架章莹颖的凶手,那他和《美国精神病人》还真有五分相似。

当然,波叔不是说,看这种书的都是坏人。波叔想提醒的是,坏人不会在额头上贴个标签说自己是坏人。相反,大部分时候他们表现得人畜无害,甚至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美国精神病人》的主人公帕特里克·贝特曼就是这样的典型。

电影是2000年拍成的,主演是曾扮演过蝙蝠侠的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他在影片中的“自杀式表演”深受好评,这部片子也被很多人当成经典的心理学电影。

若不是片名这么直白,波叔一开始还怀疑打开方式不对。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段经典的自我介绍:

我叫帕特里克·贝特曼,27岁。年轻有为,帅气多金,前途远大,是个股票经纪人,拥有高薪工作,住在纽约市中心的高层公寓里,过着健康、精致、有品位的生活。

每天早上健身、瑜珈、敷面膜、洗澡......


上班前还不忘给秘书指点一下衣着打扮,活脱脱一个撩妹高手。


他们出入高级餐厅时高谈阔论,泡夜店时粗言滥语,处处彰显着优越感。

优越感,是贝特曼身上最重要的标签。他时刻都在尽力表现得最优秀,生怕哪天落后于人。

他们处处攀比,订个餐厅要比谁的更高级,印张名片要比谁的更有品位。

有一天,贝特曼悲催了,先是当场被同事比下去,然后另一位叫保罗的名片用了一种更好看的字体。

不就是张名片,多大点事?

可是对贝特曼来说,那关系到别人以后对自己的看法,关系到自己在世界上所立足的支点。

一张小小的名片就动摇了他存在的意义。

入夜后,内心的阴影越来越大,直到掌控他的整个心灵。

每个人都有自己排解负面情绪的方式。贝特曼选择了最邪恶的一种。

他找了个流浪汉,先是假意关怀,然后不动声色把人羞辱一番,接着……

他把人一刀捅死!

最后若无其事地走开。

整个过程做得一气呵成,冷静又理智。

心中的恶魔一旦被放出来,就再也不肯回去了。

在一次聚会上,他把那个名片比自己好看的保罗灌醉,带回家。大声播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跟醉熏熏的保罗大聊特聊,一边穿上雨衣,扛起一把斧头,走到保罗身后……

一斧头砍下去,直接把保罗脑袋劈成两半,叫都来不及叫,当场死翘翘。

一盒名片引发的血案。

完事后,他把尸体运回保罗的公寓,并很冷静地制造出保罗去伦敦度假的假象,继续过他的精英生活。

个把星期后,警方找上门来。

贝特曼以为自己要暴露了,但还是表现得冷静幽默。最后发现警方只是按惯例做些信息收集,并没真正怀疑到他身上。

不过,被这么一惊吓,他又得发泄一下才行。

他找了两个应召女郎。没错,两个。

3P兼SM,把两个女人折磨得一身伤,才算把一股邪火给压下去了。

当他以为又可以回到熟悉的精英生活时,一连串的倒霉事找上了他。

愤怒之火又燃起来,老办法,找两个妓女发泄一下。

这次,他把两个女人带到保罗的公寓里。一边往酒里下药,一边很绅士地谈人生。

然后,你就会看到惊悚的一幕:

贝特曼混身是血,拿着一把电锯裸奔。

他已经把一名妓女杀了,正在追试图逃跑的妓女。

当然,没人能逃脱。

所有的尸体都藏在保罗的公寓里。衣柜、冰箱、厨房、洗手间,都是他的藏尸地。

杀红眼的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接下来又连续枪杀了一个老太太、两个警察、一个保安、一个清洁工。

警方开始铺天盖地找凶手,贝特曼也开始清醒过来。他开始为自己杀人的行为感到害怕。他打电话向律师细数自己杀过的人,可是连自己都不记得具体有多少个。

他回到保罗的公寓,发现自己收藏的所有尸体竟不翼而飞。

他回到常去的餐厅,发现同事们一如继往地在那里高谈阔论,没有人知道自己刚制造的连环杀人案。

似乎疯狂过后,他依然要过循规蹈矩的精英生活。

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是真的没有发生过吗?

片子的结尾是开放式的,让人有些困惑:难道人真的已经荒谬到如此地步了?这一切会不会只是贝特曼得了精神病,自己在脑海里虚构出来的?

还是说,这个社会已经像一个精神病人一样发疯了,它可以让一个前途无量、生活优越的高级人才,毫无预兆地成为变态杀人狂?

事实上,这个世界很多时候都毫无道理可讲。

克里斯滕森阅读《美国精神病人》的时候,他在想什么?

也许有菠菜会说,章莹颖的安全意识不足,但波叔不忍心责怪:

光天化日之下,要赶时间,要去的地方既不偏僻也不远,遇到的还是同校的助教,一脸真诚.......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不愿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任何人,可他人总以善意为名伤害我。世上的人心就是这样的复杂。

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是努力生活下去。人终有一死,何必那么着急?

今日心情 愤怒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活着》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人物故事

《她亲手溺死了5个孩子……》

《他是天王,也是一个永远停留在5岁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