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者竟然曾经是他?给你猜10次也猜不到,却不得不服气
先问个问题:
谁是中国最强者?
你们脑子里最先浮现的一定会是历代国家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
可是你知道吗?第一位被《时代》周刊称为“中国最强者”的,却不是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而是个军阀头子。
吴佩孚
1924年9月8日,他成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
封面照片下面有两行小字:“GENERAL WU”(吴将军),“Biggest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波叔以为,吴大帅能上《时代》封面有两个原因。
一是《时代》周刊的创办者亨利·卢斯(Henry Robinson Luce)与中国的渊源。
卢斯是美国传教士的后代,在中国山东出生并长大,算是吴佩孚的老乡,他的中国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份刊物对中国的关注。
二是吴佩孚的人格魅力。
当年《时代》周刊对吴佩孚的介绍很简洁,他的个性可以略见一斑:
他是中国最能干的军事家。他统治着除满洲之外的整个中国北方和中原。他任直鲁豫巡阅使,北京位于他的管辖省份之内。尽管他赞成民主制,但他的目的是用武力统一中国。这一政策,使他与满洲的督军,以及南方的孙逸仙发生矛盾。北京局势有一个特殊情况,现任总统曹锟曾是吴帅的敌人(有误,他其实是曹锟的副手,非敌人),在曹锟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时,吴帅没有反对,据说他被“买通” 了。他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天才,还精通文化、科学和文学。他学习很刻苦,近来他开始学习英语,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只给教师一个小时的授课时间:早上4:30到5:30。他还以“说话柔和、手段强硬”而著称。
他这个人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波叔觉得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你可能觉得用“书生”来形容一个大军阀很不妥,在你的印象里,吴佩孚这个名字也许代表着一个三大五粗的军阀头子。
完全错误!
身为乱世军阀,吴佩孚却把人做得非常高大。
先来讲他的——
善战
话说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由他掌权的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直、奉、皖三大派系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吴佩孚属于直系军阀,当时是曹锟的手下,主要地盘有江苏、江西、湖北三省。
三派军阀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开始互殴。
这期间经历了两场重要战争,先是1920年的直皖战争,吴佩孚担任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
他用兵神武,还善于攻心。
开打之前,他接连发出指责皖系的通电和檄文,列举了皖系军阀段祺瑞、徐树铮的罪状:“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
也就是说,先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情,揭露皖系的亲日卖国行动,赢得舆论的支持,从外围孤立皖军。
在正面战场,吴佩孚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亲自率领士兵主攻,直杀皖军大本营,再命令其他部队分东、西两路配合包抄。
这种战术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擒王不成反被擒,可是吴佩孚出其不意,大获全胜。
据当时的目击者说,吴佩孚上战场跟没事人似的,十几天不睡觉也不累,精力和胆量,都没有人比得过,绝对是天才。
如果说直皖战争让吴佩孚声名鹊起,那么接下来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则是吴佩孚一生军事生涯最鼎盛的时刻。
古往今来,打仗都讲究“师出有名”,吴佩孚首先抓住了战机。
1921年底,奉军首领张作霖入京,组成了以梁士诒为总理的亲日内阁。他们竟然计划向日本借款,“赎回”胶济铁路,将该铁路改为中日合营,聘请日本人当车务长和会计长。
这种卖国行为马上就激起民愤。吴佩孚看准时机,联系直系各省督军,故伎重演,先搞一轮电报战,把梁士诒和张作霖骂个狗血淋头。
全国人民纷纷倒向直系一边。
张作霖恼羞成怒,发电报反击吴佩孚:
决与直系一决雌雄。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这次,曹锟乐得清闲,干脆授权吴佩孚指挥全军。
奉军兵分两路,总兵力达20余万人,分别沿津浦路和京汉路向直军推进。
直军这边兵力多少?
不好意思,主力才差不多10万人。
从兵力和装备看,奉军优于直军。但从兵员素质和部队管理看,直军比奉军好得多。
奉军还在部署的时候,吴佩孚早就派出探子,从早到晚奔走不停,一批批的敌情报告不断传来。
吴佩孚很快就发现了奉军的薄弱点,并作出相应部署。
混战中,吴佩孚始终临阵督战,既利于灵活调度,又鼓舞了士气。
他主要采用的是先弱后强的地雷战。先用树枝装扮成士兵,燃放鞭炮,诱使奉军放枪炮,消耗他们的弹药,再以少数兵力分散引诱敌人,待奉军中计前进,就会误踩地雷,炸他个人仰马翻。
5月4日,直军占领长辛店,奉军溃败,败走关外。
直军从此独掌北京政权。
经此一役,吴佩孚名声大震,成了与曹锟并列的直系军阀首领。
他是北洋体系中十分罕见的秀才将军。作为中国的一代枭雄,在他的势力巅峰时期,北起山海关、南至上海,全由当年这个秀才掌控。
作为军人,英勇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没有惊人的才能,他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人生高度。
智慧,就是他人格魅力的第二点。
波叔讲历史风云人物,十个有八个年轻时都性格乖张,离经叛道。
吴佩孚则相反。
6岁入私塾,12岁熟读四书五经,后来辍学,一边当兵一边自学,22岁参加科举,中了秀才。
然而,他绝对不是只会读圣贤书的呆子,他喜欢读兵法。
半兵半读的那段日子,体验军旅生活的同时,他还迷恋古代兵书和军事小说。
戚继光的兵书《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早就烂熟于心;《三国演义》和《精忠说岳传》等小说,更是倒背如流。
胡适说:
吴佩孚用兵确有天才,全是从《三国志》、《列国志》、《说岳》、《水浒》等书得来,但变化应用全是他的天才。
研究中国古代兵法,结合近代战争的实际特点,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没有军事家的智慧是不行的。
现在,很多人甚至把他神话成“民族英雄”。
虽然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一个将军有勇有谋,那么他要登得比别人高,是迟早的事。但是要在顶峰长久发光,还欠一样东西:
品格
吴佩孚常常自比岳飞、关公。他撰写过一幅对联,表达自己的心志: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抢壁,真个解甲归田。
他不是过过嘴瘾,说得好听。终其一生,言行一致,对自己的誓言践行到底。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军阀老大十有八九都三妻四妾,嗜财如命。被吴佩孚打跑的大帅张作霖不就是这样吗,更不用说至少有23房姨太太的张宗昌了。
可吴佩孚是个异数。在生活作风上,吴佩孚简直就是个苦行僧,分分钟刷新对你“大帅”的认识。
他禁色、禁财、禁裙带。
他原来只有一个妻子,后来因为母亲坚持传宗接代,纳了一个妾。正房太太去世之后,到死都没有再娶。
他写过:
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
在那个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年代,全靠自制,守一人终老,是多么难得。
拥有无上的权力,不好色已经很稀罕,他竟然还不爱财。
吴佩孚出身农家,自小生活清苦,发迹后却没有大肆敛财。他一生饮食起居简单,吃面食、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和绍兴酒。
1924年留英回来的钱昌照对他印象深刻:他着穿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人家一起吃烤白薯,还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
北伐战争之后,吴佩孚失势了,当了那么多年大帅,竟然没有钱粮安身,全靠张学良等旧部下接济。
自己不爱财也罢了,还不许亲戚求财。
为了杜绝亲朋好友来求他买官,他亲自写下手谕:“天、孚、道、云、龙五世永不叙用”。
这5个字都是老家蓬莱吴姓一系,一道手谕就把自家亲戚攀附之路全堵死了。
这样做真的好吗?都说他不近人情。
然而,外人看来如此吝啬的他,懂得坚守知恩图报的道理。
对当初提拔他的伯乐郭慧,他是有求必应。
对国家民族,自比岳飞关羽的他当然少不了那股“胆识忠魂”。
1923年,北京政府因国会会场狭小,有议员提出要拆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然后在上面另建议会大厦。
这不是败家那么简单,这是在败国啊。
吴佩孚听到这事之后,大骂“蠢猪”,立即从洛阳发电报至京:
若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维一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辛盼祷之至。
当时正是他的极盛时期,他一发声,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改建三大殿之事只能作罢。
若不是他,我们游紫禁城时可能会看到几座钢筋混凝建筑,该有多出戏,大家想象一下吧。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战败,有人建议他逃入租界,他毫不领情:
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
日本人曾试探他是否有意游日本,被他反怼一脸:
我连租界都不住,谈何去日本!
虽然生平杀伐无数,争权夺势,但在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上,吴佩孚绝不输于那些天天把“振兴中华”挂在嘴边的议员。
到了晚年,他的爱国情结甚至到了迂腐的程度。
1939年底,他牙疼厉害,越来越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家里请了德国医生上门,人家建议送到租界的德国医院住院治疗,可他生死关头还死咬着“不走租界”的誓言,医生只好摊手。
老婆看不下去,想送他去医院,他却咬着牙说:
你我夫妻一场,我的心意你不能说不了解,倘若你趁我昏迷不醒之际,把我送到东交民巷,那我们就不是夫妻了!
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个日本医生给他治。
结果得了败血症,在12月4日气绝而亡,终年66岁。
有人说,他是被日本医生谋杀的。但是这种说法缺乏证据,到现在还是个谜。
蒋介石亲致唁电:
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据说灵柩下葬时,他手下一位叫乔林的师长,剃发出家,在墓旁盖两间小屋,为他守墓,直至1949年。
这事有待考证。不过像他这样一个人,在糙汉扎堆的军阀当中,无论是风度,还是品行操守,都无人能与之比肩。
有人替他守墓,波叔愿意相信是真的,也为他感到欣慰。
此等人物,这《时代》的封面,他上得理直气壮。
今日心情 望尘莫及
玉帅忠魂,万古流芳。
这个长假去哪儿玩?用爱彼迎入住全球特色民宿,首次预订有礼!